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短信技术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设计了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短信技术平台的总体思路、系统框架、关键环节和各项功能。该平台首次基于无线公网、综合应用短信技术、GPRS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以及地震现场灾情文字和图像信息的获取、定位与综合分析,以及移动信息发布与服务等。该平台的技术实现已经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部分区域中心作为业务系统运行多年,在历次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现场通信网络设施往往遭到破坏,因此快速建立有效且覆盖面大的应急通信网络,及时传递灾情信息,对现场组织救灾及指挥调度等救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无线网络具有组网简单快速、成本低等技术特点,适合作为现场应急通信的网络平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方法,在灾区现场迅速组建无线局域网,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整个系统组网快捷、健壮性好,并且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将各局域网组成灾区广域网并进一步接入互联网,该方法能满足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决定在银川玉皇阁 10 kV 配电线路开展物联网实例示范应用。该应用通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电力专网+物联网”方式,成功采集 10 kV 配电线路故障电流、配电设施温湿度、门禁、水浸等信息,并上传物联网主站服务器。试运行结果表明:物联网示范应用系统的功能及安全性满足用户需求,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报告死亡人数与震后时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救灾效率;研究了近20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震级大、伤亡严重、破坏性极大的34个地震。采用多元素分析法,探讨了地震救灾效率与死亡人数、地震震级、烈度、人均GDP、人口密度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的时刻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死亡人数是影响救灾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救灾效率会越低;震级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时刻与救灾效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震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救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比较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现玉树地震的人均救灾效率较汶川地震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9,(2)
传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灾害信息分析系统,采用多个传感器实时获取城市灾害数据,缺乏灾害信息的同步整合过程,用户难以实时获取系统性的城市灾情信息。对城市防灾应急信息数据同步整合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DSS)作为核心体系设计系统总体结构;通过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输出模块完成系统硬件设计;利用灾情数据计算模型获取建筑物破坏状态信息与经济损失数据,在此基础上将OLAP技术与Web结合,完成城市灾情信息同步整合,实现城市防灾应急信息数据同步整合系统的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信息查询响应时间约为1.2 s,可靠性均值为97%,能够快速、有效实现城市防灾应急信息数据同步整合。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财产保险防洪救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保险业防灾减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3S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领域。和如何将3S技术应用于财产保险防洪救灾领域,建立财产保险防洪救灾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构架及其功能特点,该系统可与保险公司业务系统紧密结合,显示直观。同时包括保险分析、灾害分析和专题图显示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无缝集成。因而能从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上指导保险公司的防灾减损工作。切实提高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以深圳市为示范区,该系统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豪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易路 《灾害学》2016,(4):139-144
地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当前地震应急减灾系统灾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差、自动化和定量化程度低及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收集、整理地震灾害时空信息,结合灾区基础地理、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及动态灾情信息,利用面向对象及主题的数据模型设计在线的地震应急减灾时空一体化数据库;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和空间技术的地震减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架构、技术体系及功能模块;开发了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形成了地震灾害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以及应急减灾辅助决策的一体化产品,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GPRS技术的地质灾害无线遥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可实现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和Internet的无线接入,因而实现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互联网共享和预警、救灾指挥联网.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工程万州库区运行的基于GPRS技术的地质灾害无线遥测台网的体系结构、功能实现以及运行效果.该系统的建成与可靠运行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走向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9.
地震现场的震害资料调查和收集对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地震应急救援、恢复重建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调查方式存在着诸多不足。为了提高现有震害调查的效率,电子化的震害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成了当下研究的热点。该平台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和远程服务器组成,实现了地震现场灾害信息标准化和电子化收集,灾害数据的快速无线传输以及智能化数据处理,对于当前的地震现场工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总结了该类技术在灾害应急处置和野外数据采集等领域的国内主要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本团队研究的震害收集处理平台在2014年盈江Ms6.1级地震和2015年尼泊尔Ms8.1级地震(西藏灾区)中的应用结果,结合自身的开发和测试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思路,可供该类平台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将多源异构灾情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编码,对增强灾情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情获取方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兴的灾情获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灾情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灾情信息的编码方法,提出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的编码结构与编码存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电力通信网网络资源现状及技术体制特点,结合电力物联网需求,提出基于物联网、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和同步数字传输(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技术的组网方案,并对物联网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完善的 SDH 网络和基于城区配电通信需求的 EPON 通信网络能够满足城市配电物联网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信息的表达对规范和协调救援力量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是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阐述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定义及内涵;探讨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分类、设计以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SDE的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分析了ArcSDE的基础原理,以四川省紧急救援队为例,介绍了利用ArcSDE技术构建地震紧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4.
Wed GIS的发展与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IS发展现状,分析了Web GIS的主要优势和开发基于Web GIS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在防震减灾工作中Web GIS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还初步设计了该信息系统的框架及其主页的基本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震救援这一非常态社会活动,在灾情信息上报及时且全面的前提下,对现有救援力量尤其是善于应对困难情况的各支专业救援队进行部署,以达到救援力量的有效利用,尤其是在讲究效率的黄金72 h中显得格外重要。在各救援点优先等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利用图论的路径分析功能在地图上实现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  相似文献   

16.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损失严重。在防震减灾研究中,迫切要求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用高新技术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合称3S)得到了快速发展,以3S技术为主要框架的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溧阳地震四十年来该地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理解、知识需求和偏好,以及对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的评价进行调研。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溧阳市社区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对地震预报信息发布和相关法律法规认知方面还有欠缺;防震减灾知识需求强烈且务实,最想了解的是自救互救知识,偏好科普讲座和应急演练活动;对我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评价为中等偏上,在评价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实用性、宣传品质和渠道。本次调查为今后开展溧阳市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震救援行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救援行动的概念和响应过程出发,在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地震救援行动的方面和因素,以及它们对救援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地震救援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