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PE塑料熔剂法制氧化聚乙烯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溶剂中以聚乙烯废塑料制高附加值氧化聚乙烯蜡产品的方法,测定了所得产物的分子量、酸值、软化点,并用IR考察了含氧基团.结果表明,溶剂A体系中能制备出颜色、分子量、酸值合格的低分子量氧化聚乙烯蜡,产品软化点在101~110℃,相对分子质量为1 500~3 000,酸值是12.以废塑料包装为原料,氧气做氧化剂下制得的氧化聚乙烯蜡的酸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废聚乙烯的油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冀星 《化工环保》1998,18(4):215-219
综述了废聚乙烯的热解,催化解热,催化性质等油化工艺,讨论了油化工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种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指出废聚乙烯热解制蜡是一种较有发展前任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废塑料催化裂解制燃料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L不列催化剂对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其按不同比例混合的3种废塑料催化裂解制燃料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废塑料料经过催化解制得的90^#汽油和0^#柴油的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油品品质的好坏主要由废塑料的种类,催化剂和催化改质温度3个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模拟蒸馏、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进行了表征。在间歇高压反应釜中对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进行了热解,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和初始压力对液相产物收率的影响。利用GC-MS技术对液相产物轻质馏分(低于20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主要由长链脂肪烃(C_(14)~C_(70))组成;热解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75~490℃;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是影响液相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液相产物轻质馏分的碳数分布在C_9~C_(20),主要为α-烯烃(占比32.79%)和正构烷烃,其中单体烃含量最高的是1-癸烯(占比8.46%),它是制备高级合成润滑油聚α-烯烃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5.
正"废塑料液化制油技术产油率可达到80%,固体废渣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恶英,无二次污染,实现了废塑料液态制油的技术突破。"在日前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技术评估会上,与会专家宣读了对废塑料液化制油技术的评估意见。  相似文献   

6.
高艺玮  王国胜 《化工环保》2012,40(4):449-454
使用不同分散剂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硫化镉(PVP-CdS)催化剂,研究了盐酸黄连素在PVP-CdS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裸电极相比,PVP-CdS修饰玻碳电极提高了盐酸黄连素的氧化电流;当外加电压为0.5~1.4 V、电位增量为0.018 V、缓冲溶液pH为6时,盐酸黄连素质量浓度在1~200 mg/L的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5 mg/L。通过盐酸黄连素氧化前后的红外谱图分析,推断出了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以废旧聚乙烯为原材料,通过与超细白炭黑进行纳米复合,制备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木粉、竹粉、稻糠等植物纤维与其进行木塑复合,制备环保型木塑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多单体接枝共聚物在复合材料中的界面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聚苯胺/氧化石墨烯(PANI/GO)进行改性得到PEI-PANI/GO,通过XRD、FTIR、BET和SEM技术对PEI-PANI/GO进行表征,并考察了PEI-PANI/GO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PEI-PANI/GO材料以介孔为主,比表面积为35.12 m2/g,孔体...  相似文献   

9.
前 言   回收的废塑料往往要先进行分离,采用的主要分离技术有:密度分离、溶解分离、过滤分离、静电分离和浮游分离等,见下图。日本塑料处理促进协会的水浮选分离装置一次分离率就可达到99.9%以上,美国DOW化学公司也开发了类似的分离技术,以液态碳氢化合物取代水来分离混合废塑料,取得了更佳的效果;美国凯洛格公司与伦塞勒综合技术学院联合开发出溶剂法选择性分离回收技术,该法不需人工分拣,即可使混杂的废旧塑料得到分离,将切碎的废旧塑料加入某种溶剂中,在不同温度下溶剂能有选择地溶解不同的聚合物而将它们分离。  相似文献   

10.
国内简讯     
国内简讯用Cr(Ⅵ)氧化残液制鞣革剂Cr(Ⅵ)可有效地氧化有机物,如可将醇氧化成醛、酮或羧酸。其主要优点是氧化反应缓和、产品收率及纯度高,缺点是价格高、污染严重、氧化残液处理困难。用Cr(Ⅵ)氧化残液制鞣革剂,可降低成本、减轻污染。该项技术现已在鞍山...  相似文献   

11.
液蜡氧化制仲醇生产过程排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厌气-好气两段生物处理流程优于生物接触氧化法一段处理流程。进水 COD 为10000毫克/升,厌气滤池负荷为5.2公斤 COD/米~3·天,COD 去除率达84%,两段处理 COD 总去除率为97%。  相似文献   

12.
废聚苯乙烯的化学回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以荣 《化工环保》1998,18(6):332-337
废聚乙烯(PS)转化为燃料油和化学品的化学回收方法,分为废PS单独裂解及废PS与其它废塑料混合裂解两种方式,分别阐述了两种回收方式的研究成果和工艺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苏政权  封惠侠 《化工环保》1996,16(2):121-123
利用废聚苯乙烯塑料制胶粘剂1前言废聚苯乙烯塑料在自然界不能降解而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公害。处理废聚苯乙烯塑料已成为环境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本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目的,以废聚苯乙烯为原料,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为溶剂和改性剂,氧化镁为填料制胶粘...  相似文献   

14.
<正>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无疑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为废塑料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大方向。据了解,在印度尼西亚该行业的用工成本为300美元,越南250美元左右,柬埔寨则更便宜,大约100美元,而在我国的珠三角地区用工成本在600~650美元。"一带一路"的方向确定,将带领废塑料企业走出困境。废塑料行业完全可以把产业链上劳动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低的前期工作转移到东南亚,然后再  相似文献   

15.
顺丁烯二酸酐生产的环境友好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为例,按照氧化还原进行的烃类选择性氧化反应,采用将催化循环的不同步骤在空间或时间上分离的操作方法,可大幅度地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实现环境友好生产。重点介绍了循环流化床、人为非定固定床和膜反应器这3种新反应技术在顺丁烯二酸酐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废旧塑料生产汽油、柴油的工厂及生产情况,结合几年的试验开发,设计了一套以中小城市废弃塑料为原料,采用溶剂预热溶化,管式炉加热,自动循环排渣裂解炉,采用自制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柴油新工艺生产线。该生产线造价16.5万元/套,年处理150吨废塑料,年产100吨汽油、柴油,年利税15万元,适合城郊乡镇小企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的合格评定,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感官检验的定性方法,引起了较多争议.以<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GB16487.12)为依据,分析了GB16487.12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进行规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采取定量化的合格评定原理,提出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制定定量化限量要求,并建议尽快修订现行国家标准<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废聚乙烯塑料膜及制品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原料100%采用废聚乙烯塑料膜;不需造粒、熔粒,直接一次熔融制成新塑料膜;再生的农用地膜和包装膜经权威部门检验测试,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少部分指标超国标5倍以上。由于减少了工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彻底突破了传统工艺在废聚乙烯塑料膜再生利用过程中,只能添加10%废料的约束;解决了必须经过造粒、二次熔融才能成膜的技术难题。其生产工艺独特、新颖,无"三废"产生。为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创出了一条全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该装置是将含氯废塑料加热使其发生热裂化反应 ,然后将产生的气体与熔融固体分离。含氯废塑料除去氯后 ,所得清洁的固体燃料可以利用。在反应筒内双轴叶片上和反应筒上部分别安装有双轴螺旋送料器和料斗投入口 ,用双轴螺旋送科器连续地从料斗投入口送入含氯废塑料 ,然后用反应筒外加热器加热 ,再将产生的气体与熔融固体分离。该装置氯化氢脱除率在 99.9% (质量分数 )以上 ,得到的固体燃料 (总发热量为 1万大卡 /g)可作锅炉燃料。此外 ,该装置与废聚乙烯塑料二段催化裂化装置一样 ,能得到高质量和高收率的液态润滑油。该装置具有处理流程简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利用混合废塑料改善道路沥青的可行性,并对废塑料聚合物沥青和废塑料、SBS复合聚合物沥青的感温性、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混合废塑料的资源再利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