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废旧橡胶粉的生产现状,提倡建立废旧橡胶再生利用统一市场,倡导开拓废旧橡胶粉在非橡胶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改性沥青用橡胶粉研发基地日前在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新园区内正式挂牌成立。 公路改性沥青用橡胶粉研发基地设立在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下属的石油和化学工业橡胶及再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将主要进行硫化橡胶粉在公路及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及推广,第一批立项的2个课题是路面封层胶粉改性沥青的研制和混凝土路面填缝胶粉改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正>再生橡胶生产中的二次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已被成功破解。在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 000 t颗粒再生橡胶连续化生产车间,既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也没有看到无组织排放的白烟。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在生产现场对记者表示,再生橡胶绿色生产之门终于被敲开,而实现这一突破性变革的技术名为多阶螺杆连续脱硫绿色制备颗粒再生橡胶成套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都江堰市新时代工贸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橡胶再生常压连续脱硫工艺技术及设备,日前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资源循环利用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资源再生》(月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以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科技进步,加快全国循环经济建设的信息传播为宗旨,重点宣传中国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方针政策,介绍和推广国内外资源再生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介绍期货知识,促进资源再生利用行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贴近企业、贴近读者、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6.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废旧轮胎的钢丝胎圈的剥离方法和装置,专利名称:废旧塑料、橡胶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名称:利用废轮胎热解炭渣制备炭黑填料的方法,专利名称:采用间歇热裂解装置的废轮胎资源化再生处理系统,专利名称:废旧轮胎的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化工环保》2007,27(3):199-199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煤焦化及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酚废水,包括含硫酸废水的新工艺与再利用技术。在该含酚废水中加入煤沥青乳化剂后再配入煤沥青燃料油,将其制成乳化煤沥青燃料油乳液,可直接用于燃烧;乳化煤沥青燃料油乳液中的煤沥青燃料油:含酚废水:煤沥青乳化剂的份数比为100:(4~25):(0.5~1.5)。该工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3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到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生公司)调研。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顾国新一同调研。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从1979年开始研究利用褐煤发电后的灰渣为原料生产橡胶填料。以后又以煤系高岭土,无烟煤等为原料制成橡胶填料产品,在这期间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原料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制品的耐磨性能、拉伸强度、300%定伸强度、永久变形等性能不如油气炭黑橡胶填料,所以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0.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1):F0004-F0004
2008年12月19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资源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再生国合会)在京正式成立。中再生国合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的、国内成立的第一个致力于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专业组织。其主要业务为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创办为再生资源企业服务的国际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切实推动再生节能建筑材料的生产与利用,特别是支持推动汶川地震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利用,我们研究制定了《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再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空气涡轮制冷低温粉碎法回收废弃橡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思永  王屏 《化工环保》1996,16(4):214-218
利用带回冷循环的空气涡轮制冷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将废旧橡胶进行冷冻、粉碎、制成60目以上的精细胶粉。此法的冷冻能耗成本仅为国际上通用的液氮法的1/10,整具工艺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为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专利资讯     
正专利名称:一种一次低温制备再生橡胶的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610762615.7公开号:CN106313362A申请日:2016.08.30公开日:2017.01.11申请人:河北瑞威科技有限公司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低温制备再生橡胶的方法,属于橡胶再生技术领域,该方法将硫化橡胶粉、助剂及增塑剂加入到高剪切密炼机中,密炼后排出再生橡胶片,密炼温度保持在60~90℃,密炼机的入料口外端连接有双绞龙送料机构,  相似文献   

14.
结合NDA-150型树脂(简称树脂)选择性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优点,对含硝基苯和苯酚的模拟混合废水(简称混合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树脂的选择性吸附,使混合废水中的硝基苯和苯酚分离,随后用高效菌对树脂所吸附的硝基苯进行生物降解,同时实现树脂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混合废水的pH,树脂可有效地将混合废水中的硝基苯和苯酚进行选择性吸附分离;树脂对硝基苯的吸附是可逆的;树脂的再生程度受微生物对可利用硝基苯质量浓度的下限(1.2mg/L)限制;吸附-生物再生循环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可有效抵抗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与破坏。  相似文献   

15.
经国务院同意,201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联节[2013]92号)(以下简称《意见》)。为总结《意见》印发后相关落实工作进展和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2014年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牵头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协调工作会第二次会议。协调工作总召集人、节能司高云虎司长出席并主持会议。环境保护部污防司、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科技部社发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税务总局货物劳务税司、质检总局监督司等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再生金属分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消费品工业司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UASB工艺处理橡胶助剂对氨基二苯胺(RT培司)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UASB启动初期(1~16 d),COD去除率由60.8%降至24.2% ,TOC去除率由75.6%降至37.2%;UASB运行16 ~50 d,COD去除率逐渐提高;运行50 d时COD去除率为69.4%,TOC去除率高达90.0%。在进水COD负荷不超过6 kg/(m3·d)的条件下,UASB对COD的去除率为42.7%~69.4%,TOC去除率为58.0%~90.0%,NO3--N去除率接近100%。本实验最佳进水TOC 与TN 比为2.0,UASB进水pH可调节为4.5左右,反应温度为18~34 ℃时对UASB反硝化处理效果影响不大。UASB对苯系化合物的去除率从高至低顺序为对硝基酚>苯酚>苯胺。  相似文献   

17.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专利申请号:CN201410323257.0公开号:CN104261731A 申请日:2014.07.08公开日:2015.01.07 申请人: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定需要配制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根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规定的设计方法,计算该设计强度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水胶比、  相似文献   

18.
专利资讯     
正专利名称:一种立式再生橡胶脱硫装置专利申请号:CN201920329810.X公开号:CN209836057U申请日:2019.03.15公开日:2019.12.24申请人:福建省邵武市恒晖橡胶再生有限公司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再生橡胶脱硫装置。包括脱硫罐,脱硫罐包括第一罐体、第一搅拌桨、盖体和第二搅拌桨;第一罐体的内腔为圆柱体,盖体连接于第一罐体上部,第一搅拌桨连接于第一罐体,第二搅拌桨连接于盖体,第一罐体、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的轴线重合。  相似文献   

19.
改性活性焦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秀娟  苏永渤 《化工环保》2001,21(3):174-177
以褐煤为主要原料,以煤焦油为粘结剂,加入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制成的改性活性焦,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机械性能,脱硫效率高并易于再生,为烟气脱硫提供了一种新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20.
《化工环保》2008,28(4)
为了推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快速发展,并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仪器生产(销售)企业、仪器用户单位、相关媒体提供最有效的交流平台,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颗粒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于2008年3月11日8:30-17:30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