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真空过滤和离心脱水的基本原理有区别,因此,用“比阻抗”来作为污泥离心脱水的评价指标不太妥当。本研究从离心机的特性出发,找出离心机的主要参数分离因素 Z、离心时间 t 和离心脱水后污泥饼的固体浓度 S 间的关系,定义 Z~(1.5)t为污泥的压实性指标,lgZ~(1.5)t-S 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用它们来描述污泥离心脱水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絮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厂“三泥”水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絮凝剂絮凝和陶瓷膜微滤的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厂“三泥”水相。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处理可明显降低水相的石油类浓度和COD,将絮凝处理与0.2μm氧化锆膜过滤处理相结合,渗透液的石油类浓度和COD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以絮凝处理后出水的石油类浓度为基准,确定了合适的絮凝剂为3530S,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适的絮凝处理工艺条件:絮凝剂加入量为70mg/L,絮凝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90min,静置时间为1.5h。同时,絮凝处理能减轻膜污染,增大膜的渗透通量。考察了操作压力和错流速率对渗透液质量和膜渗透通量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0.11MPa,错流速率应保证在完全湍流区。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研究RH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吸性能的基础上,以RH树脂处理炼油厂的碱渣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RH树脂可用于碱渣脱酚,在一定条件下,树脂的吸酚量可达130mg/ml,吸附饱和后的树脂,解吸后可重复使用,碱渣中的硫不会树脂中毒而降低吸酚量。 相似文献
7.
碳化-氧化法处理炼油厂碱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氧化法处理炼油厂碱渣,先用碳化法将炼油厂碱渣分离成有机相和无机相,再采用氧化法去除无机相中的恶臭物质(主要为残余硫化氢和硫醇等);在该方法中增加了轻质碳酸钙生产工艺,可用苛化渣生产轻质碳酸钙产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碳化-氧化法处理炼油厂碱渣,既能得到NaOH质量分数为10%~12%的碱液回用,又能得到粗酚、硫磺和轻质碳酸钙产品(干基质量分数为97%,出售)。碳化-氧化法处理碱渣制备轻质碳酸钙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苛化渣外运填埋的相关费用和用地,年净增经济效益约100万元。 相似文献
8.
对炼油厂酸性废气的来源及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碱吸收法生产硫氢化钠工艺来处理酸性废气,并介绍了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同时通过对实施后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的分析,验证了此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混合污泥,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化学除油降黏阶段处理体系的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 g/L,m(H2O2)∶m(Fe2+)=4,反应时间60 min;污泥调理反应阶段的CaO加入量7.0 g/L;离心脱水阶段在分离因数为1 558时脱水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泥饼的含水率为70.0%~75.0%(w),含油率小于2%(w),污泥比阻约为3.0×107 s2/g。 相似文献
11.
12.
泥法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腈纶废水和炼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泥法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腈纶废水和炼油废水,出水中COD〈100mg/L,NH3-N〈15mg/L。但进水中油〉20mg/L,NH3-N〉700mg/L或SCN^-〉70mg/L时,将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介绍了1年来的运行情况,探讨了系统受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炼油厂废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过程硅铝催化剂朱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回流浸取法再生催化剂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催化剂含镍量可由0.8%降至0.21%,活性恢复95.7%,达到工业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混合污泥,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化学除油降黏阶段处理体系的pH=4,反应温度35 ℃,H2O2加入量 2 g/L,m(H2O2)∶ m(Fe2+)=4,反应时间 60 min;污泥调理反应阶段的CaO加入量7.0 g/L;离心脱水阶段在分离因数为1 558时脱水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泥饼的含水率为70.0%~75.0%(w),含油率小于2%(w),污泥比阻约为3.0×107 s2/g。 相似文献
16.
17.
对炼油废水处理场现有工艺进行流程优化,将MBR装置调整在接触氧化池之后运行.优化流程后氨氮平均去除率可从近于0提高至71.70%;COD平均去除率可从50.00%提高至72.00%.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对比,分析了现有工艺氨氮质量浓度难以降低的原因,指出废水中存在的某些污染物对硝化细菌起到抑制作用,减少了反应器中硝化细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