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城镇扩展及人类活动干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了国内外海岸带生态安全的研究热点,国内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管理、评估、格局规划3个方面,国外学者侧重于研究海岸带综合管理、环境演化及灾害预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风险评价等方面。生态安全评估是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行动的基础工作,但国内外现有研究中对海岸带生态安全的评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海岸带生态安全的特点,对比相关概念模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指标重要值的方法确定了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最后,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提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框架,以期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 ,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环境变迁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影响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的 10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应对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的 6种调控对策 ,其中实行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是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例,采用2004—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来揭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新疆15个地、州、市中,除个别地区个别年份城镇化综合指数出现回落现象外,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在时间序列角度,协调度体现向上趋向性,没有明显的等级跳跃。(3)新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特点是地域差异很大、北疆水平高于南疆。  相似文献   

4.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层,选取26个能够反映生态安全状况的因子来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岸段两个沿海县(区)2007、2010、2013、2015、2016年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惠东县这5年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危险(Ⅳ)、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大亚湾区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预警(Ⅲ)、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2)"十二五"规划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对惠州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于2013年有明显恶化,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措施及力度仍不足以抵消这一时期持续增加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海岸带生态环境对于响应措施的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3)影响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的发展及污染物排放、人类活动密集及人类对海洋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政府响应措施实施力度、自然和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海洋灾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5.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E)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布局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能源效率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2000—2014年由0.564降至0.422,2014—2017年由0.422升至0.440,呈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483升至0.672,三大区域差异明显,呈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周边省份发展的时空规律;(3)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2年各省3E系统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2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过程及其协调程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提高,空间城镇化年均发展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又快于生活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最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性特征。(2)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城镇化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多。(3)2003—2005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等级为中度失调,2006—2012年为轻度协调。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发展对于装备制造业非常重要。基于2000—2019年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了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综合评价值与技术创新综合评价值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碳排放效率综合评价值大于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综合评价值的增长幅度更大,两者差距正逐渐缩小,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大,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小;耦合协调度整体经历从严重失调转变为轻度失调,各细分行业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均有提升;耦合协调度主要受耦合协调度本身影响,其次自主创新程度、能源结构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也较大,而企业规模的贡献率较小。建议各细分行业实施差异化发展,并加强协调行业的辐射效应,建立装备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对长三角15个核心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金山银山指数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由初级协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步向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呈现正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耦合协调度呈现负向影响;技术进步能够提升耦合协调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影响具有显著滞后效应,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长期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太湖水域功能与水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对水域依赖性的降低,水域功能日渐退化.研究了太湖水生态的历史演变以及演变的动因,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案例,提出了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太湖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使太湖水域重新焕发青春,保障太湖及其平原水域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绪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生物存在与活动的空间,一切与生物有交互作用和关系的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的基本含义就是:用生态学和环境料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化的机理和规律。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环境研究的开展,标志着环境料学的研究工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它是进行生态建设的基础,是为建设一个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大系统而探索科学规律、以便更好的指导人类的活动。生态环境研究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它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全球性的大生态环境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科研工作的一个大趋势,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5年来工作积累的一个新要求,是我国环境科研工作的一个新起点。为此,中科院于198G年10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