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氟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不同形态的氟在电动力学作用下向土体中间迁移,导致修复后氟在电解槽中部累积所带来的去除率降低问题,采用自制的分离式电解槽系统,以去离子水作电解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在0.5、1.0、1.5 V·cm~(-1)修复电压下,对电动力学修复氟污染黏土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式电解槽系统可有效修复氟污染黏土,土壤氟的去除率随着修复电压的升高而增大,最高可达61.86%;修复后各部分土壤氟含量差异较小,土壤中剩余氟没有出现累积现象;能量消耗随着修复电压的升高快速增加,而能量效率不断减小。实际应用电动力学技术修复氟污染土壤时,在考虑土壤氟去除率的同时要兼顾能量效率,以保证修复方案在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的发展,氟在环境土壤中的污染日趋严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测定土壤中微量氟的方法中,样品常用硫酸—磷酸介质蒸馏或用碱熔融分解后浸出氟,再用氟试剂比色或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这二种处理样品的方法操作繁琐,所得样品液的体积较大,以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上海高校协作组承担了黄浦江水质污染的监测与治理任务。在对黄浦江上游吴泾工业区水质的监测中提出了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分析课题。关于氟污染的分析,国内外多是进行植物中含氟量,人体中血氟、尿氟、骨氟和水质、土壤、空气中氟离子的测定,而对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测定未见报道。本文对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测定作了初步探索,即用液-液萃取法或大孔树脂吸附法对废水中的有机氟进行富集,再用氧瓶法分解,最后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本方法对模拟水样、实验室废水及工业废水中的有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氨水增强电动力学技术修复氟污染土壤的效果及对土壤p H值的影响,在自制的电动力学装置中,1V/cm电解电压下,以氨水作电解液,采用连续循环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氨水连续循环不仅增大了修复过程中的电流值,且使通过土壤的电流更加稳定,在提高土壤氟迁移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在设定的浓度中(0、0.01、0.1和0.2mol/L),土壤氟的去除率随着氨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加,0.2 mol/L氨水具有最大电流值26.8 m A,土壤氟的去除率也达到57.9%,氨水循环增强时两极土壤p H值差异减小。采用氨水循环增强电动力学技术,可有效修复氟污染土壤,土壤中剩余氨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阴离子的测定是环境监测与研究的经常内容。用化学方法对它们分别测定,操作冗长费时。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和大气等环境样品中的阴离子,前人已作了很多工作。但将离子色谱应用于土壤样品中阴离子的测定报道极少。陈乐恬等研究了定量提取和测定土壤中 NO_3~-、SO_4~(2-)和 PO_4~(3-)的方法。Supachai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平衡振荡法研究了土壤吸附1,4-二氯苯的影响因素,用Freudlich和Langmuir经验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了土壤对1,4-二氯苯的吸附模型,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测定了吸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7.
铁铝盐基离子对土壤中水溶性氟环境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物或粘土矿物可吸附氟离子,但磷酸根离子与氟离子存在竞争吸附效应,造成氟的环境存在量、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更加复杂,影响了环境中氟污染的治理.试验选用典型贵州黄壤和石灰土,通过向模拟高氟污染土壤中添加铁铝盐基离子和磷酸盐,采用两因素最优设计,研究外源物质对土壤中水溶性氟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3·6H2O或AlCl3·6H2O都能降低土壤中水溶性氟,而KH2PO4使土壤中水溶性氟增加,对黄壤和石灰土中水溶性氟影响效果大小依次为FeCl3·6H2O(AlCl3·6H2O)、KH2PO4.同时表明,采用铁铝盐基离子改变黄壤性质,达到降氟效果仍有很大潜力,而石灰土环境在高添加铁铝盐基离子水平下继续添加FeCl3·6H2O或AlCl3·6H2O降低土壤中水溶性氟的作用较弱.从土壤pH看,黄壤水溶性氟受试验因子影响复杂,土壤pH低水溶性氟不一定低,pH在4~6时,氟元素的形态及有效性尤其复杂,而石灰土中水溶性氟基本随pH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详细阐述了农村轮窑产生的氟气,对蔬菜和土壤的影响,对大气中氟含量、蔬菜叶片及果实含氟量和土壤含氟量与距源强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蔬菜中的氟主要来自大气中氟污染,轮窑下风向不同距离的范围适宜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9.
针对吉林西部花敖泡、道字泡、大布苏泡等湖泊水体及底泥中氟污染严重情况,利用土壤的连续分级浸提法,分别在天然状态下及不同pH下将吉林西部湖泊底泥中的氟逐级提取,依次为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及残余态氟.研究吉林西部湖泊底泥中氟赋存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pH对底泥中不同形态氟分布的影响来研究底泥...  相似文献   

10.
利用驯化污泥研究了邻氟苯胺、对氟苯胺、2,4-二氟苯胺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3种氟苯胺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对氟苯胺、邻氟苯胺和2,4-二氟苯胺.降解动力学分析表明,除2,4-二氟苯胺在实验质量浓度8.56 mg/L时为一级反应,其他为零级反应;且它们的降解规律都符合Monod方程;30 ℃、振荡速率140 r/min为氟苯胺的最佳降解条件.同时研究了共基质条件下葡萄糖和苯胺对2,4-二氟苯胺的好氧降解的影响,葡萄糖的引入有促进作用,而苯胺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促进作用.氟苯胺的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以及多种组分混合废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磷灰石通常都含有3%左右的氟。在矿石粉碎,酸化等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含氟废气、废水和废渣产生,虽然经过除氟设备的回收处理,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氟化物以各种途径从工厂逸散出来,污染工厂附近的空气和水源,并在土壤中富集,造成周围地区土壤的氟污染。共结果,一方面土氟被植物吸收,造成植物体内累积;另一方面上氟还可以向水中迁移,向空气中扩散,造成水体和大气的二次污染。长期以来,人们对大气和水体的氟污染较为重视,但对土壤氟污染的严重后果还认识不  相似文献   

12.
磷肥厂附近地区,由于大气氟污染物的影响,其土壤含氟量一般都有一定的积累。在这种环境中的土壤是否必然发生氟污染?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和鉴别?为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在成都磷肥厂附近及其有关地区,对土壤中氟的存在形态,数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汞、铅、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GGHN08-116菌株,以棉籽壳、玉米秸等为固体发酵底物修复受汞、铅、铬污染的土壤。通过菌丝穿透重度重金属土壤实验,研究了菌丝在穿透土壤过程对交换态重金属的影响以及该菌株子实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能力,同时,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施用不同比例的固体发酵料对污染土壤中汞、铅、铬及其胡萝卜根茎质量、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穿透厚度为5 cm的土壤,并有子实体生成,土壤pH值略有下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土壤中交换态汞、铬含量均显著下降,而交换态铅差异不显著,子实体中除汞含量符合标准外,铅、铬均超出了GB 7096-2003,GB 2762-2005规定标准。在固体发酵料处理下土壤中交换态汞、铅、铬含量均显著下降,胡萝卜根茎中均未检测到汞、铅含量,铬含量也符合GB 2762-2005规定标准。GGHN08-116菌株及其固体发酵产物具有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典型禾本科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选择典型禾本科植物-高粱和玉米,通过盆栽实验,种植于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植物成熟收割后,通过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植物体中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的含量,研究高粱和玉米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在种植高粱、玉米后,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收获的高粱、玉米植物体中直链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未检出)。说明高粱、玉米对石油烃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且高粱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作用高于玉米;高粱、玉米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具有一定的积累与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氟伐他汀为目标污染物,以功率为500 W的长弧氙灯为光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可见光催化剂ZnIn_2S_4,研究ZnIn_2S_4对氟伐他汀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氟伐他汀初始浓度、ZnIn_2S_4投加量、溶液pH对ZnIn_2S_4光催化降解氟伐他汀性能的影响。通过原位捕获实验确定ZnIn_2S_4可见光催化降解氟伐他汀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通过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来鉴别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提出氟伐他汀可能的降解路径及机理。结果表明:ZnIn_2S_4光催化降解氟伐他汀的最佳条件为氟伐他汀初始浓度10 mg·L~(-1)、催化剂投加量0.2 g·L~(-1)、pH接近5,在最佳条件下氟伐他汀的降解率可达到83.6%,矿化率可达到45.8%。原位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超氧自由基是在ZnIn_2S_4可见光催化降解氟伐他汀过程中起主要氧化作用的活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对氟伐他汀的降解起到了辅助作用。氟伐他汀的降解机理是超氧自由基为主、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为辅联合攻击环状结构与直链相连的C-N键、C-C键以及直链和环状结构中的C=C键,生成小分子的环状有机物、直链有机物以及羟基化衍生物,中间产物进一步被氧化并最终被分解成CO_2和H_2O。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水滑石类材料对水体中氟、砷离子的同时去除效果,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2∶1)纳米类水滑石(LDHs),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电子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晶体衍射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纳米材料在不同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阴离子干扰条件下其同时除砷氟性能。结果表明,煅烧后的水滑石(LDOs)对砷最大吸附量为51.02 mg/g,对氟最大吸附量为36.63 mg/g。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煅烧水滑石对砷的吸附在前6 h内基本完成,对氟的吸附在前10 h内基本完成。砷氟共存溶液保持pH=4~10及pH=6~8时,水滑石分别对砷、氟保持良好的吸附效率。对比不同阴离子对水滑石共除砷氟效率的影响,水滑石除砷速率受到阴离子影响力大小为:HPO2-4CO2-3NO-3Cl-SO2-4;水滑石除氟速率受到阴离子影响力大小为:CO2-3HPO2-4SO2-4Cl-NO-3。材料再生循环利用4次后,对砷和氟的吸附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水滑石是一种优秀的能共除砷氟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实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苯、甲苯和萘为对象 ,通过实验研究 ,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 水吸附平衡过程、在水溶液中生物降解过程以及在湿地系统 (即土壤 水 微生物系统 )中生物降解过程 ,并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 ,建立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过程综合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利用模型 ,定量预测了污染物生物降解所需的时间和程度 ,并提出动力学因子FK,判断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速度的控制因素 ,定量预测了污染物在土壤固相的浓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镉含量为200 mg·kg~(-1)的模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动修复技术对土壤中的镉进行去除。实验研究了不同修复电压下电流密度、电解液pH值、土壤中镉含量的变化,并重点研究了修复电压对土壤中镉迁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电电压越大,电场强度越强,镉的迁移量越大,电动修复效率越高,当修复电压为50 V时,阴极区域附近镉的迁移量与修复电压为5 V时相同位置镉的迁移量相比可以提高30%,实验结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镉的迁移量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采用超富集植物籽粒苋并配施不同组合的外源活化剂进行盆栽实验和田间实验,并测定籽粒苋及根系土壤中镉含量并计算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在盆栽实验的不同处理组中,施加磷酸二氢钾(0.74 mmol·kg~(-1))、EDTA(2 mmol·kg~(-1))和柠檬酸(4 mmol·kg~(-1))最有助于提高籽粒苋对Cd的提取修复效率。田间实验中添加活化剂(EDTA和柠檬酸)后籽粒苋的根、茎和叶组织对Cd的富集能力分别是不添加活化剂处理组的2.10、1.84和2.76倍;与对照组相比,籽粒苋的根、茎和叶部分的Cd含量都显著提高(P0.05),这说明外源活化剂促进了籽粒苋对土壤中Cd的吸收,提高了修复效率。每年种植两茬籽粒苋并添加活化剂,Cd的去除率可达4%~10%。种植超富集植物并配施活化剂既可以提高修复效率,又可以节约修复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新除草剂乙氧氟醚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作者进行了该农药在花生上残留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12天,生长后期,花生壳、花生仁及花生植株中均未检出。同时提出了乙氧氟草醚在花生上的安全使用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