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临界CO_2流体环境中线路板分层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临界CO2流体环境下,当温度达到240℃以上时,印刷线路板就会发生分层现象。同时,在实验中发现在非超临界流体环境下,当温度达到260℃以上时,线路板也会发生分层现象。从线路板粘接材料发生热解反应的角度出发,在对比超临界CO2流体环境下与非超临界流体环境下的线路板分层效果的基础上,对超临界CO2流体环境下的线路板分层做出合理分析,最后发现临界CO2流体对线路板分层过程有促进作用,并对其分层效果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回收线路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超临界CO2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实验。以温度、压强、时间和夹带剂为实验因素,通过对实验前后样本在重量、厚度、弯曲强度和断裂强度四方面变化的分析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2法回收印刷线路板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时间和夹带剂,超临界CO2法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70℃,压强大于7.38MPa,时间3h,夹带剂(水)160mL。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压强对实验结果的非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油基钻屑,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以及分离温度对油基钻屑油相回收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最终确定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油基钻屑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1 MPa,萃取温度55℃,分离温度64℃。各因素对油相回收率的影响依次为:萃取压力分离温度萃取温度。在最佳条件下,油相回收率为99.65%,处理后废渣油相含量0.08%,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同时达到GB18599-2001的Ⅱ类固废物要求,可安全处置。  相似文献   

4.
探讨废弃线路板中溴化环氧树脂在超临界丙酮中的脱溴降解特性,重点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溶剂添加量对溴化环氧树脂降解特性的影响,确立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260℃、保温时间1~2 h、丙酮添加量20~40 mL,系统压强3~6 MPa,此时溴化环氧树脂能够快速降解,脱溴率达到97.94%,降解产物主要为苯酚和异丙基苯酚,含量分别为60.99%和3.12%,降解产物中溴主要以HBr的形式存在于油相中,可以用碱液从油相中萃取脱除。线路板经超临界丙酮处理后,铜箔与玻璃纤维自动分层解离便于后续破碎回收,为废弃线路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探讨废弃线路板中溴化环氧树脂在超临界丙酮中的脱溴降解特性,重点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溶剂添加量对溴化环氧树脂降解特性的影响,确立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260℃、保温时间1~2 h、丙酮添加量20~40 mL,系统压强3~6 MPa,此时溴化环氧树脂能够快速降解,脱溴率达到97.94%,降解产物主要为苯酚和异丙基苯酚,含量分别为60.99%和3.12%,降解产物中溴主要以HBr的形式存在于油相中,可以用碱液从油相中萃取脱除。线路板经超临界丙酮处理后,铜箔与玻璃纤维自动分层解离便于后续破碎回收,为废弃线路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超临界CO2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实验。以温度、压强、时间和夹带剂为实验因素,通过对实验前后样本在重量、厚度、弯曲强度和断裂强度四方面变化的分析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2法回收印刷线路板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时间和夹带剂,超临界CO2法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70℃,压强大于7.38 MPa,时间3 h,夹带剂(水)160 mL。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压强对实验结果的非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失效锂离子电池中塑料、电极隔膜等有机物的真空脱除,并以电池级纯钴酸锂(LiCoO2)为原料,与活性炭粉混合,在真空中进行热还原,还原产物用含NH3和NH4HCO3的氨性水溶液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大于450℃,真空压力<400 Pa时,失效锂离子电池中有机挥发物基本被脱除。在400℃真空温度下纯LiCoO2不被炭粉还原;当还原温度达到600℃,LiCoO2转变为CoO、Co和Li2CO3;在800℃时,还原产物主要为六方相、立方相金属钴及少量的CoO。还原产物中的钴易于被氨性水溶液浸出,浸出3 h后,钴基本进入溶液中,锂的浸出率也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8.
得克萨斯大学的埃纳斯特·格洛那报道,超临界水氧化作用可解决污泥和有毒废水的问题。一个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在温度500℃以上,压力34500kPa以上运行,这些温度和压力超过水的临界点(374℃,22100kPa)。在超临界水氧化下,有机物(包括有毒物)重新达到最稳状态,例如,碳氢化  相似文献   

9.
以Langmuire Hinshelwood机理为理论依据,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DOC系统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参数(如空速、氧气浓度、NO2/NOx比例)对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对部分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而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空速的降低可以增大DOC对CO、HC、NO的氧化性能,这是由于排气在催化器内的反应时间增长。当排气温度为225~300℃时,减小空速对增大HC的氧化效率效果明显,当排气温度在175~450℃范围内,减小空速对增大NO的氧化效率影响明显;当O2浓度低于1%,排气温度在175~250℃时,CO转化效率增大,在250℃之后均接近100%。当O2浓度为10%时,温度的变化对CO的转化效率影响很小。当O2浓度大于1%时,温度的变化对NO的氧化效率影响较大;当排气温度在300~550℃时,NO2/NOx比例的变化对NO的转化效率影响较大。降低排气中NO2/NOx比例,能够在排气温度高于300℃时,明显提高NO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低温环境中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的冷凝水、CO、HC、NOx和CO2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5种排放物的形成机理和排放趋势进行了分析。ECE工况(-20、-10和0℃)和怠速工况(-30、-20、-10和0℃)下,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的冷凝水排放量主要受含氢量、车辆构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ECE工况中冷凝水的总体排放趋势是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乙醇汽油的总排水量持平或略低于普通汽油。-10℃时乙醇汽油的高含氧量能促进燃烧速度和燃烧效率,减少CO和HC排放,增加NOx排放;0℃时低温环境和乙醇的高汽化潜热会影响可燃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速度,降低缸壁温度,增加CO和HC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