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机械淋滤/厌氧生物组合工艺,充分发挥机械淋滤反应器的水解酸化功能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的产甲烷功能,对有机生活垃圾进行了中试规模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经过接种,15 d驯化完成。厌氧反应器出水回流淋洗水量对机械淋滤反应器运行特征有较大影响,当回流淋洗水量为3.0 m3/d时,淋滤液COD、VFA第8天时浓度分别为41 000 kg/L和2 000 kg/L。对机械淋滤反应器/厌氧反应器组合工艺进行了多批次实验,每吨有机生活垃圾平均产生沼气87.2 m3,甲烷含量稳定在75%,平均产沼系数为0.46 m3/kg COD,厌氧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560 mg/L,在对有机生活垃圾处理的同时实现有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九江市城区生活垃圾现状,发展趋势,确定了影响九江市生活垃圾发生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发生量与人口、气化率、废品回收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定量模型,并以不同方法对未来垃圾发生量进行了预测,最后对城市垃圾的卫生填埋、生态工程处理、堆肥和焚烧四种处理方法的经济、技术和环境效益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提出九江市区生活垃圾应采取堆肥和生态工程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处理工艺方案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合并处理与单独处理方案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渗滤液回灌技术作为合并处理中预处理工艺,削减单独处理方案中生化负荷并加速渗滤液水质稳定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生活垃圾半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与传统垃圾填埋技术进行了对比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半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可缩短填埋垃圾产酸时间,净化渗滤液,加速填埋垃圾稳定化进程.城市生活垃圾半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是中国中小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处理工艺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生化和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蒸发处理技术等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同时根据我国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展望了我国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经长时间稳定化形成的矿化污泥中,含有种类丰富和数量繁多的降解性微生物,具有处理渗滤液的潜力。建立3个矿化污泥生物反应器,即C1(粉煤灰0%),C2(粉煤灰9.1%),C3(粉煤灰16.7%),以处理垃圾填埋场老龄渗滤液。在单级矿化污泥反应器中,当进水COD和NH3-N分别约为1350和900 mg/L时,水力负荷为17.7~70.8 L/(m3.d),COD去除率可超过65%,氨氮的去除率可超过94%。粉煤灰的加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OD去除率,但有助于氨氮的去除。在二级矿化污泥生物反应器中(即C3~C1串联),水力负荷为35.4 L/(m3.d)的工况下,当COD、TOC、IC和NH3-N分别为1 500~2 500,500~900,1 200~1 600和1 200~1 450 mg/L时,出水可达到COD<300 mg/L,TOC<180 mg/L,IC<100 mg/L,NH3-N<5 mg/L。但是,矿化污泥生物反应器对渗滤液总氮的去除率较低,仅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7.
利用下吸式分段催化固定床反应器对生活垃圾衍生燃料进行了气化实验。研究了气化温度、当量空气系数、气化介质和催化剂对气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衍生燃料以塑料、纸类和厨余组分为主,热值在10 MJ·kg-1以上,适合直接气化。随着气化温度升高,气化气中H2和CO的含量、产气率、气化气热值、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升高,而焦油和CO2含量明显降低;随着当量空气系数升高,CO2含量、产气率和碳转化率升高,而焦油含量和气化气热值降低,在当量空气系数为0.33时冷煤气效率最高;当采用富氧空气作为气化介质时,N2对于气化气的稀释作用减弱;添加催化剂能有效减少气化气中焦油的含量,提高H2和CO的含量。采用下吸式分段催化气化,能有效提高气化气品质和冷煤气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垃圾焚烧技术及垃圾衍生燃料(RDF)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表明了中国更适合利用陈旧垃圾制造高品质的RDF.通过RDF用于生活垃圾焚烧炉辅助染料的费用-效益分析,显示了RDF辅助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是完全可行的,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应用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垃圾渗沥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经二级处理后,其出水中COD、NH4^+-N、SS和色度等主要污染物质仍不能达标排放。采用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对垃圾渗沥液进行深度处理后,COD、NH4^+-N、SS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0%、85%、87%~94%和80%,其出水水质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产生的垃圾沥滤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当COD浓度为55 000 mg/L左右,有机容积负荷(OLR)为22.8 kg COD/(m3.d)时,EGSB对垃圾沥滤液具有较好的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4.2%。当进水COD为72 000 mg/L左右时,为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OLR应降低至18.2 kg COD/(m3.d),此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8%左右,出水COD平均为9 103 mg/L。垃圾沥滤液和EGSB处理出水均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其中<4 kDa的有机物分别占76.5%和74.4%。EGSB对整个分子量区间的溶解性有机物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处理效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1.
新型复合垃圾衍生燃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采用室温冷压有粘结剂成型的方法将城市生活垃圾和煤按一定的配比制成新型复合垃圾衍生燃料,研究了成型压力、配比对衍生燃料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粘结性以及发热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生活垃圾中加入煤可有效改善衍生燃料性能,增加其热值,在成型压力为25 MPa,煤配比为20%时复合衍生燃料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生化出水是一种高盐,且含腐殖酸类和水溶性小分子有机物的复杂废水。本研究提出了采用Ca(OH)2预处理,并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的新工艺路线,对工艺参数和催化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OH)2可以有效地预处理去除生化出水中的腐殖酸类大分子有机物,当其用量为12 g/L时,可使COD的去除率达到70%~75%。Ca(OH)2可强化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预处理废水中剩余的难降解小分子有机物,其机理可能是及时去除了反应体系中生成的碳酸根离子,其适宜用量为2 g/L废水。当搅拌转速小于600 r/min,进口气相中臭氧浓度小于66.24 mg/L时,增大反应体系搅拌强度和进口臭氧浓度可以强化废水COD的去除速率。该工艺在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蒸发浓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因水质复杂,NH3-N、COD和电解质含量高等特点,成为一种难处理有机废水。采用负压蒸发浓缩法对渗滤液及电絮凝预处理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查了浓缩比、pH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絮凝预处理不能改变渗滤液中COD、NH3-N的蒸发去除规律,即蒸发处理过程中,蒸发冷凝液中COD在蒸发前期和后期含量较高,蒸发中期较低;而NH3-N含量在蒸发处理前期较高,中后期含量较低。pH对蒸发处理影响较大,在酸性pH下COD去除率较低,但NH3-N去除率较高,可达95%以上,而在中碱性pH下,COD去除率增高,NH3-N去除率降低。渗滤液及电絮凝预处理渗滤液的一次蒸发冷凝液,经过二次蒸发处理后,冷凝液中COD和NH3-N含量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即分别低于100 mg/L和15 mg/L。  相似文献   

14.
吴畏 《环境工程学报》2013,7(4):1515-1521
为了探讨利用热化学方式从城市垃圾中制取富含氢气合成气过程的要素影响,解析氢气发生特性及其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特性的基础上,将其加工成组分均一的废弃物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并在700、800和900℃等3个温度条件下,分别开展了RDF的热解、气化及水蒸汽气化等实验。研究表明,RDF的加工不但可有效降低垃圾含水率,还可将垃圾热值提高近1倍。温度和添加水蒸汽是从RDF中制取富含氢气合成气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要素。其中,温度对氢气生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温度的提高对促进H2浓度的提高有利,同时,在气化过程中添加水蒸汽,可有效促进CO和H2等有价气体组分生成。在900℃的高温水蒸汽气化处理过程中,可获得H2浓度最高为34.13%的合成气。另外,800℃热解过程所产生的合成气热值最高,达到14 509 kJ/Nm3。  相似文献   

15.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沥滤液经生化处理后,COD和色度等仍然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必须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采用自制的箱式四通道电化学反应器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沥滤液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电流密度、表观流速、初始Cl-浓度、比电极面积等因素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适宜处理条件为:电流密度20 mA/cm2,反应器内表观流速2.92 cm/s,初始Cl-浓度4 732 mg/L、比电极面积43.4 m2/m3。在此条件下处理废水10 min,色度就能达到排放要求,处理2 h,COD也能达到排放要求。考察反应器的能耗发现,电化学处理的能耗随电化学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堆肥装置是研究堆肥过程中各种参数变化和获取优化参数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从堆肥维持其温度的先决条件出发,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室好氧发酵装置的合理尺寸、渗沥水收集和回喷系统、布气系统等.该装置的尺寸为长1 m,宽0.5 m,高0.6 m,堆料的高度为0.48 m;根据垃圾样品的理化性质,确定了渗滤液回喷的时间为116 s、鼓风机的风量为0.055 m3/min,风压为300 Pa,并且对其引入自动控制设备,使通风工作5 min、休息35 min.最后利用生活垃圾堆肥试验验证该装置满足堆肥的一次发酵要求.该装置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布水、布气均匀,保温效果好,发酵过程温度测定方便快捷,而且还有功率消耗小、臭气集中易于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垃圾渗滤液物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物化处理方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反应时间为1 h,进水的pH为7,出水的pH调至12,澄清后的pH调节到7~8,试验结果表明,COD的浓度从7452 mg/L降低到67 mg/L,去除率达到99.1%;TN的浓度从1055 mg/L降低到637 mg/L,去除率达到40%;TP的浓度从13.2 mg/L降低到未检出,去除率达到100%;色度从2048倍降低到1倍;除TN以外,COD、TP和色度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预测模型,并通过模拟填埋实验求出模型参数.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接近90%的相关性,表明模型预测值基本上反映了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同时,将此模型应用到广西南宁市城南垃圾填埋场坝下区,对坝下区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变化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坝下区垃圾...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移规律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多相流以及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运移过程的基本规律,并对填埋场底部可渗和不可渗2种情况下渗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比对,研究成果可为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