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央商务区(CBD)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低碳CBD作为一种新型的CBD发展模式被提出。基于国内外已有的CBD建设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在解析CBD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究了中国CBD低碳建设的路径和策略。CBD的碳排放特征分析表明,"低碳CBD"的发展路径必须将低碳理念贯彻到规划期、建设期及运营期等各个阶段,坚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最后,从量化低碳目标、创新低碳政策和持续改进地管理低碳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低碳CBD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低碳交通运输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戴利的消费和福利绩效公式,基于导向性、数据可获性与可比性等基本原则,构建区域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低碳交通能效指标和低碳交通运营指标。基于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区域低碳交通模糊评价模型。最后,对江苏2010年的低碳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江苏低碳交通发展水平为"良",今后发展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开展低碳公路建设、开展碳税制度和优化公交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必然选择。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利用现有的环评制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环评制度的特点,指出将"低碳"引入环评的必要性,并提出可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低碳"引入环评制度;在环评制度中通过完善能源分析引导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增加碳排放指标促进低碳产业发展;通过研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关联性,努力实现协同控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低碳标志认证制度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顺应国际趋势、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国开展低碳标志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先进经验,初步设计中国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框架,并根据中国的自身特点提出推进低碳标志认证制度的若干建议,为推进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催生的新兴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将低碳理念融入战略环境评价(SEA)的目的就是要把抽象的、宏观的战略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项目中.从温室气体的污染特性、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以及当前中国SEA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SEA中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将SEA中的低碳评价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建议型指标,以全面体现SEA的功能定位.评价型指标的作用是综合评价拟议规划对低碳理念的融合程度;建议型指标则是提出低碳发展的评估体系和衡量标准.最后指出,当前中国大部分战略规划都尚未融入明确的低碳发展指标,因此建议型指标的构建是未来一段时间内SEA指标体系需要考虑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时代发电行业的发展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介绍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分析了发电行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低碳经济时代发电行业应树立低碳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电力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吸取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区域的低碳竞争力水平,是制定低碳政策的重要先决条件.构建了包括低碳经济竞争力、低碳环境竞争力和低碳社会竞争力3个方面的江苏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和熵理论建立了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该省2002-2010年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江苏省的低碳竞争力总体波动不大,需要构建区域低碳发展模式以提高其竞争力水平.最后,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治理、低碳社会和碳汇6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低碳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进行低碳城市建设,需要规划科学合理并能保证有效实施。从干系人参与、目标确定和表达、行动方案筛选、规划实施的保障以及控制评估等方面对纽约2030规划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析,并与厦门市低碳城市规划做了比较,得出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存在缺乏独立和有效的低碳建设管理机构,编制机构专业化程度不够,编制过程中缺乏信息公开和交流,规划目标不细,行动方案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建议成立专门的低碳城市规划与实施机构、制定低碳城市规划技术导则、建立低碳城市信息交流网络。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视角下中药行业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企业节能减排,解决能源安全等问题的工作重点,其关键是研发和采用低碳、零碳能源技术。采用沸石分子筛、介孔分子筛、Al2O3作为催化剂,研究了中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技术;通过实验得出,燃油产率最高为34.26%,所得燃油热值为24.91MJ/kg。在此基础上,以天津某年产3000t废弃中药渣的制药企业为例,估算出该企业采用中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技术后,可节约煤炭使用1040.28t,减排二氧化碳4161.12t,减排废弃中药渣2277.9t。表明采用催化裂解资源化技术可以实现中药渣的生态化利用,将成为中国中药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工业高碳发展及结构性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工业结构的低碳发展程度,包括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进行合理评估,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工业结构的低碳发展程度进行快速评价,定性评价采用单因子行业位置值与产值所占比例关系图进行分析,定量评价采用工业结构综合低碳发展程度指数进行计算.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其工业结构综合低碳发展程度指数为0.42,属于工业结构低碳发展程度的较好等级,说明其工业结构基本合理,但是耗能大的行业仍占较大比例,应该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来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然后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中的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SBM)模型对合肥高新区、合肥经济开发区、上海金桥、上海莘庄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合肥市其他8个未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非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高于非生态工业园,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采用SBM模型进行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评价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选取的决策单位数量有限,导致个别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各工业园技术效率差别较大,生态工业园中只有上海金桥生态工业园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1.000,对比非生态工业园,4个生态工业园并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或技术优势,环境效率变化的驱动力各有差异;生态工业园的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与环境效率变化整体呈反向趋势,这与客观事实相符;鉴于SBM模型中对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要求,无法对较少数量的工业园之间的环境效率进行比较,这是SBM模型的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2006—2012年天津市交通碳排放量以及不同出行方式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进行了核算,分析了该市的交通碳排放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其与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交通碳排放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市近年来交通碳排放量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私家车出行比例的快速增加以及公共交通发展的欠缺。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低碳交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低温下膜-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低温下膜-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试验研究,探讨该工艺低温运行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HRT为3h的膜-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回用水中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CODcr,UV254、UV410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33%、35%、40%;对NH3-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其平均去除率在15%左右,主要受原水浓度过高的影响。同时与其他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工艺结合了膜分离、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三者的综合作用而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纤维脱除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ACF对CO_2和N_2的吸、脱分离特性。结果表明,粘胶基活性炭纤维(V-ACF)和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对CO_2和N_2都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其中V-ACF对CO_2和N_2的吸附系数高达9,说明ACF是很好的吸附分离材料。ACF对不同烟气浓度和温度下对CO_2吸附的结果说明,ACF对于高浓度CO_2更易于脱除;讨论了ACF在不同解析温度或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和ACF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较高解析温度或者较长解析时间下更加容易脱除CO_2,且再生时间短,最佳的解析时间为15 min。经过相同的多次实验,ACF的性能稳定,再生效率稳定在86%。  相似文献   

15.
固体缓释碳源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廷权  王波  刘欢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23-2428
通过投加PHB(聚-β-羟丁酸)和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在填料高度0.6 m处的实验表明,投加PHB后反应体系保持着对NH3-N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13.04%~94.56%(均值67.45%)。而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后,出水NH3-N浓度高于原水;待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完全消耗后,出水NH3-N浓度低于原水。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比投加PHB对去除NO-3-N和TN的效果更好,在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33 d左右内,系统保持着对NO-3-N和TN很高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17.31%~97.37%(均值77.18%)和33.69%~88.16%(均值74.06%)。在实验参数的基础上,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后,系统对高效脱氮的时间可维持33 d左右,反应体系对TN的去除主要依赖于反硝化细菌的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Organic pollutants (e.g.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strongly sorb to carbonaceous sorbents such as black carbon and activated carbon (BC and AC, respectively). For a creosote-contaminated soil (Sigma15PAH 5500 mg kg(dry weight(dw))(-1)) and an urban soil with moderate PAH content (Sigma15PAH 38 mg kg(dw)(-1)), total organic carbon-wate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K(TOC)) were up to a factor of 100 above values for amorphous (humic) organic carbon obtained by a frequently used Linear-Free-Energy Relationship. This increase could be explained by inclusion of BC (urban soil) or oil (creosote-contaminated soil) into the sorption model. AC is a manufactured sorbent for organic pollutants with similar strong sorption properties as the combustion by-product BC. AC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for in situ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and sediments. The addi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powdered AC (2%) to the moderately contaminated urban soil reduced the freely dissolved aqueous concentration of native PAH in soil/water suspensions up to 99%. For granulated AC amended to the urban soil, the reduction in freely dissolved concentrations was not as strong (median 64%), especially for the heavier PAH. This is probably due to blockage of the pore system of granulated AC resulting in AC deactivation by soil components. For powdered and granulated AC amended to the heavily contaminated creosote soil, median reductions were 63% and 4%, respectively, probably due to saturation of AC sorption sites by the high PAH concentrations and/or blockage of sorption sites and pores by oil.  相似文献   

17.
Na2S·HNO3改性活性炭对水中低浓度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流蒸煮、微波焙烧的方法改性活性炭,通过Boehm滴定法、TG和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情况.Boehm滴定表明:改性活性炭的总酸度、羧基、内酯基皆有增加;TG曲线中的多个失重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的增加;FT-IR谱图上500~720 cm-1范围内新峰的出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增加...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纤维的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保干器法测定了活性炭纤维对乙醇、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研究了酸氧化处理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电位滴定法确定了活性炭纤维氧化前后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3种吸附质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饱和吸附量及达到饱和吸附的时间因吸附质的不同而不同。氧化处理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变化,对乙醇的吸附量增加18%,而对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提高了300%。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CF)、粘胶活性炭纤维(R-ACF)和颗粒活性炭(GAC)对5种红色染料的吸附能力,通过简单的模型,算出5种染料在两种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尽管吸附能力随染料种类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略低于颗粒活性炭,而粘胶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则远远优于前两种,对染料有着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纤维的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态保干器法测定了活性炭纤维对乙醇、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研究了酸氧化处理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电位滴定法确定了活性炭纤维氧化前后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3种吸附质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饱和吸附量及达到饱和吸附的时间因吸附质的不同而不同.氧化处理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变化,对乙醇的吸附量增加18%,而对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提高了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