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复合酸化剂对电镀污泥中铬、铜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曦  王玉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735-3739
以电镀加工厂产生的污水污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柠檬酸、硝酸、过氧化氢为复合酸化剂,Fe3+为增效剂对电镀污泥中铬和铜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酸化剂的浓度、反应时间、摇床转速、污泥pH、Fe3+浓度等因素对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含0.15 mol/L柠檬酸、1.5%过氧化氢、0.25 mol/L硝酸的复合酸化剂与增效剂2.0g/L Fe3+溶液共同处理污泥,固液比为1∶10,以150 r/min的转速振荡4 h,对污泥中Cr的去除效率达到80.02%,Cu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2.89%,使污泥中残留Cr、Cu含量均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混合质电镀污泥进行了湿法分离和金属回收研究,拟采用硫化分离富集—分质回收的工艺路线实现重金属的全组元回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采用分段硫化可以实现电镀污泥中Cu、Ni、Zn、Cr的分离与富集,在控制pH为3.8时,浸出液中Cu、Ni、Zn的硫化沉淀率均大于98%,Cu、Ni、Zn与Fe、Cr取得了较好的分离,在pH为4.1时,Cr与Fe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Fe的硫化沉淀率达到了93.35%,Cr最终在铬泥中得到富集;富集了Cu、Ni、Zn的硫化渣和富集了Cr的铬泥容易实现金属的分质回收;对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混合质电镀污泥,采用硫化分离富集—分质回收的工艺是可行的,可将Cu、Ni、Zn、Cr等重金属予以全组元回收,同时处理后废渣可作为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钢铁厂冷轧废水污泥中含有10%以上的铬、20%以上的铁和1.5%以上的锌(均以质量分数计).为了从污泥中回收铬,首先研究了污泥中铬的形态,确定为Cr(Ⅲ);然后以碳酸钠为氧化助剂,将污泥与碳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焙烧,再用水浸取.研究了碳酸钠的添加量、焙烧温度和时间、浸取时间和浸取方式对铬回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每克干污泥中添加0.6 g或以上碳酸钠,在固定床上700 ℃焙烧4 h以上,可实现60%以上的总铬浸出率,残渣为Fe2O3基脱硫剂原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四种污泥在土壤中的降解,其中三种是脱磷污泥含有Ca(OH)_2、FeCl_3、Al_2(SO_4)_3。所有污泥降解速率很快,降解时释放的CO_2速率<25mg/g,接近于没有处理过的土壤15天的释放量,而较高速率时相当于50天的释放量。每种污泥中都含有生石灰,故每一种添加污泥都使土壤的pH值增加。使pH值升高最多的Ca污泥比Fe、Al、污泥增加和释放的CO_2量大。Ca污泥释放52%的污泥碳,未处理的含铝污泥释放20%,而Fe污泥释放量是5%,土壤加入CaCO_3,增加了Al污泥的降解,但就释放污泥碳的百分率而言,这些污泥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这些污泥的降解作用与pH的关系要比除磷时流出物的化学处理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
生物沥滤-焚烧法处理制革污泥中铬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沥滤-焚烧方法,先将制革污泥中大部分难溶的有毒重金属——铬从固相溶出转移至液相,之后将沥滤后制革污泥进行有效的固液两相分离,并对分离后的固相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实验,研究生物沥滤-焚烧处理法对制革污泥中的总Cr在不同介质中的浓度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沥滤法处理制革污泥后,以金属离子交换形态存在的总Cr含量增加,其中68.56%的总Cr6+和87.70%的总Cr得以去除,去除效果十分明显;将沥滤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焚烧处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的总Cr相对含量变大,迁移能力减弱;铬在高温下与其他重金属元素形成复杂的金属化合物及络合物:Cr1.3Fe0.7O0.5、Na4(CrO4)(SO4)、Ca5(CrO4)3O0.5,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对整个生物沥滤-焚烧处理过程进行反应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铁酸钾预处理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投入不同剂量的高铁酸钾于剩余活性污泥中,研究其对污泥絮体性质和脱水性能的影响作用。污泥絮体性质的研究包括絮体粒径的变化以及污泥EPS含量的变化。脱水性能的研究包括过滤脱水性能(以CST表征)以及脱水程度(离心泥饼含固率)。实验结果表明,高铁酸钾的强氧化性可以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提高污泥的机械脱水程度;但同时污泥EPS含量增加,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有负面影响。高铁酸钾氧化分解生成的Fe(OH)3具有絮凝能力,可以使污泥颗粒重新絮凝;而其混凝作用可以破坏污泥细胞的稳定性,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胞外聚合物(EPS)、污泥形态特征、相对疏水性(RH)和膜污染阻力分布,研究了不同性质污泥(正常污泥、膨胀污泥)对动态膜(DM)形成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污泥由于较大的污泥粒径和相对疏水性动态膜形成较膨胀污泥快,时间分别为25 min和50 min;动态膜反应器运行中主要阻力为泥饼阻力,正常污泥与膨胀污泥泥饼阻力分别占总阻力的83.91%和94.87%,膨胀污泥由于大量丝状菌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泥饼阻力;膨胀污泥较正常污泥结构松散,形态极不规则,EPS浓度尤其是多糖浓度高于正常污泥,使膨胀污泥的膜污染程度和速率均高于正常污泥。  相似文献   

8.
含油污泥燃料化处理剂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含油污泥主要有清罐油泥(罐底泥)、隔油池底泥、污水处理厂浮渣以及剩余活性污泥等几类.含油污泥含有油、苯系物、酚类、蒽、芘等具有恶臭味和毒性的物质,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危险废弃物.另一方面,含油污泥中富含大量烃类,潜在能量大,热值高,平均热值达5 000kcal/kg以上.经大量室内实验,开发了一种新型含油污泥燃料化处理剂,...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Fenton工艺产泥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含铁污泥再生回用的改良Fenton工艺。改良Fenton工艺主要包括Fenton水处理和含铁污泥再生两部分,其中含铁污泥再生工艺包括酸化过程和还原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酸化反应的加酸量和上清液总铁浓度可根据含铁污泥浓度进行估算;还原反应铁粉投加量与酸化后溶液中总铁浓度1∶1时最优,生成的Fe2+浓度约为原溶液总铁浓度1.5倍,剩余铁粉可重复利用。含铁污泥再生催化剂用于Fenton工艺,降解COD的效果与Fe SO4作为催化剂的效果一致。利用改良Fenton工艺对化工园区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COD低于60 mg·L~(-1)。与传统Fenton工艺相比,改良Fenton工艺能减少60%的含铁污泥排放,降低运行成本4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污泥活性炭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性能.利用西安某污水处理厂未消化脱水污泥,采用ZnCl2化学活化热解炭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研究其处理含Cr(Ⅵ)废水的效果,考察其吸附Cr(Ⅵ)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在1左右、污泥活性炭投加量5 g/L、吸附时间10 min、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 m...  相似文献   

11.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xidans,以下简称T.f菌)和低品位电镀污泥(干污泥中主要重金属组分低于3%的电镀污泥,以下简称污泥)为主要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初始pH对T.f菌Fe2+氧化速率的影响。将实验组中T.f菌重新接种于新鲜9 K液体培养基,以考察T.f菌经实验处理后对新鲜9 K液体培养基中Fe2+的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低品位电镀污泥对T.f菌Fe2+氧化速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5 g/L的污泥浓度即可使T.f菌Fe2+氧化速率由23.86 mg/(mL·h)降低至10.72 mg/(mL·h);调节溶液初始pH,可有限改善T.f菌在低污泥浓度条件下的Fe2+氧化速率,但在较高污泥浓度时,对其Fe2+氧化速率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污泥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一微波热解法制备得到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分别采用元素分析仪(VarioELcube)、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ASAP2020)、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原污泥及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污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初始Cr(Ⅵ)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00h。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27.55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铝污泥吸附六价铬的特征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污泥是给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为了解其资源化利用作为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行为和吸附特征,本研究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铝污泥的水解特征、Cr(Ⅵ)在铝污泥上的吸附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铝污泥表面的主要官能团为羟基、SO24-和Cl-;(2)铝污泥与Cr(Ⅵ)的吸附过程中,液相中Cr(Ⅵ)的浓度随吸附时间延长而降低(由20 mg/L降为15.42 mg/L),同时,液相中pH由6.01升高为7.06、SO24-由8.79 mg/L升高为11.40 mg/L、Cl-由10.54 mg/L升高为11.88 mg/L,这一结果表明,HCrO4-与铝污泥表面的羟基、SO24-、Cl-等官能团交换,其吸附机理为配体交换;(3)pH是影响Cr(Ⅵ)在铝污泥上的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当pH由4.0升高至10.0时,吸附容量由7.63 mg/g下降为0.70 mg/g。实验表明,铝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的Cr(Ⅵ)吸附剂具有较高吸附能力和应用前景,并为优化吸附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铁-苹果酸配合物对高价铬的光还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Ⅲ)-苹果酸配合物体系对Cr(Ⅵ)的光还原处理,考察了光源、初始pH值、Fe(Ⅲ)、苹果酸盐和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r(Ⅵ)光还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铁-苹果酸配合物能有效实现对六价铬的光还原。pH=3时Cr(Ⅵ)的光还原处理效果最佳;Fe(Ⅲ)和苹果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加可提高Cr(Ⅵ)的光还原效率;光还原的初始速率随各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Fe(Ⅲ)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Fe(Ⅲ)-苹果酸盐配合物光解产生的Fe(Ⅱ)是Cr(Ⅵ)的主要还原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证明,将催化铁添加至传统生物除磷工艺的厌氧段,可使得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两者作用耦合。为了研究工艺中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的关系,采用不同催化铁投配率分别为0、1和2 g Fe/(mg P·d)的3组反应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催化铁投配率为1 g Fe/(mg P·d)时,系统的除磷效率最佳,去除率在90%以上,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耦合作用好;负荷为2 g Fe/(mg P·d)时,系统在未达到稳定之前即发生恶化,生物除磷作用受到抑制。铁化合物的积累量过多是系统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在污泥中铁含量小于30 mg Fe/g MLSS时,生物除磷作用与化学除磷作用两者协同,除磷效率提高;当污泥中铁含量超过52.8 mg Fe/g MLSS时,出现竞争,生物除磷作用受到抑制;通过排泥,降低污泥中铁含量,则除磷功能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化学反应—静置分离—研磨回注工艺处理海上油田平台含聚油泥,分析了平台现场含聚油泥的组成,经热化学反应—静置分离后,含聚油泥的原油回收率93%,污泥残油率0.3%;分离污水与对应地层水、注聚液配伍性良好;利用胶体磨研磨分离污泥,在0.8~1.0mm的磨盘间隙下循环研磨10min,污泥粒径中值可从近100μm降至10μm以下;污泥质量浓度为100~500mg/L时可稳定分散于注聚液中,65℃下的稳定时间均在10h以上。该工艺可实现含聚油泥中的原油资源回收,泥水研磨后混入注聚液中回注地层,可以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微波热解法制备得到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分别采用元素分析仪(Vario EL cube)、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ASAP2020)、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原污泥及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污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初始Cr(Ⅵ)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00 h。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27.55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重金属Cr6+在填埋场固化污泥阻滞层及周边水土环境中的迁移,首先通过室内柔性壁实验得出了重金属Cr6+的水动力弥散参数,然后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r6+在固化污泥阻滞层-土-水系统中100年内的迁移规律,指出在地层中设置固化污泥对于Cr6+离子的迁移有延迟阻滞作用。并对比分析了未设有阻滞层的情况,得到了重金属Cr6+历经10年、50年、60年和100年的迁移范围和浓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通过添加尿素等辅助材料碳化制备污泥基吸附剂。采用比表面积孔隙分布测定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吸附剂表面组成及其结构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了掺入添加剂前后碳化污泥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N共掺杂碳化污泥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较直接碳化污泥吸附剂明显提高,2种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2 h和4 h,p H是影响污泥基吸附剂吸附去除Cr(Ⅵ)的关键因素,其最适p H值均在1.0~2.5范围内。室温下C/N共掺杂污泥吸附剂吸附Cr(Ⅵ)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2种碳化污泥基吸附剂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C/N共掺杂污泥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零价铁还原水中六价铬,考察了溶液初始pH、铁粉投量、反应温度及水体中常见阴阳离子对还原效率的影响,得出其工艺参数为:初始pH=3.0,反应时间t=30 min,反应温度为室温,Fe0与Cr(VI)质量比为1 000∶1。将还原后产生的三价铬以沉淀形式从水中彻底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了碱激发矿渣固定化处理,考察了固定化样品中Cr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浸出水平,结果表明,固定化处理能有效控制沉淀污泥中Cr的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