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评价对象、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三位一体的城镇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递阶多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面向应用对象的、融合多指标评语信息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对2000-2007年义乌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义乌市2000 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得分在60~70分,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其承载力状况良好;各支持力要素中,环境支持力得分一般,虽然随时间呈现一定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资源支持力得分最差,人类支持力得分最高,且随时间逐年增加.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对其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生态承载力提高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结合山东半岛地质环境现状和特点,将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划分为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问题3类一级指标,每类一级指标各选择其典型二级指标(共12项)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及数据属性库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现阶段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将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区域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用水短缺是制约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评估基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约束的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对支撑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和驱动力模型,对流域1999年到2014年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了评估,并识别了主要驱动力及其贡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以2009年为界发生突变,前期呈现稳定状态,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与水污染的阻滞效应大致相当;随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与水环境改善是导致上升的主要原因。人口因子是水生态承载力的负向驱动力,经济增长因子为水生态承载力的正向驱动因子。控制流域的人口增长,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09年丽水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0.884 1 hm2增加至2009年的1.462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1.5892 hm2变为2009年的1.568...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相关研究的指标体系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构建原则、分类框架、指标选取方法和标准确定方法。根据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指标体系分类框架,采用频数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已有研究中常用的、与水生态承载力密切相关的指标筛选出来,构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58个指标,其中核心指标19个,备选指标39个。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选取适当的核心指标对渭河陕西段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计算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承载指数,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水环境系统压力较大,状态最差,响应程度较高,水环境严重超载。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框架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W”型变化,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在时间上呈波动变化,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呈西高东低分布。综合评价中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分别呈下降、上升、上升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2015年最低(0.109 6),2019年最高(0.212 1)。研究显示,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有所改善,仍需提高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账户的用水效率,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层,选取26个能够反映生态安全状况的因子来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岸段两个沿海县(区)2007、2010、2013、2015、2016年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惠东县这5年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危险(Ⅳ)、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大亚湾区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预警(Ⅲ)、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2)"十二五"规划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对惠州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于2013年有明显恶化,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措施及力度仍不足以抵消这一时期持续增加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海岸带生态环境对于响应措施的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3)影响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的发展及污染物排放、人类活动密集及人类对海洋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政府响应措施实施力度、自然和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海洋灾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8.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从能值来源结构、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侧面,对中国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95年和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1995年相比,2009年沿海地区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实现了飞速发展,但生态子系统所承受的资源环境压力急剧上升,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有序协调机制不断恶化,导致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整体竞争实力及发展潜力有所萎缩。针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缺陷和问题,建议:(1)沿海地区应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致力于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规模,加快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高效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外界能值利用量,加强原材料、资金和劳动力等能值流的引入,缓解当地生态子系统资源供给和环境纳污压力。(2)重视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的生态效益,保持沿海地区经济子系统结构有序和规模适当,合理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域,科学调整人口的空间布局,减轻经济、人口日益密集造成的生态负荷。修复已受损生态系统,增强其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有序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融合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多模型组合建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形成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生态"是综合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DSS、SDS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据平台、应用平台为框架,为生态管理、设计、建设的静态、动态、分析、决策等提供服务的技术系统,它是生态的数字化再现.探讨了"数字生态"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功能,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结合系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从而实现对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述了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定量化研究概况,综述了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生态经济规划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跟踪评价提出了明确规定.对跟踪评价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作程序进行了分析,包括判别规划是否需跟踪评价、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别、回顾性评价、有效性分析、预测评价和战略调整7个步骤.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有效简化了跟踪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并以<上海市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跟踪评价为例,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案例研究.通过回顾性评价和预测评价,识别出了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制约因素,并根据规划总目标、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进一步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且对规划目标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  相似文献   

13.
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系统复合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繁琐的参数校核工作,提出了活性污泥2 d号模型(ASM2d)和人工神经网络(ANNs)相结合的复合模拟方法。考察了复合方法在某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ANNs能够准确地模拟出水实测值与未经校核的ASM2d机理模型的估计值之间的差值。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建立网络结构为5-12-1、5-8-1和5-8-1的ANNs子模型,将这些子模型输出同ASM2d机理模型输出相加便得到复合模型输出。复合模型估计值对前10.4 d(ANNs子模型训练数据时段)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拟合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267、0.055和0.048;其对后2.6 d(ANNs子模型测试数据时段)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的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332、0.083和0.069。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评价指标也表明复合模型能够给出合理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4.
自从八十年代初对外开放以来,沿海各省(市、区)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在资源和利用、生态和环境上亦出现这样和那样问题。海洋功能区划划分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对区划的原则、分区系统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进行区划工作须加强海洋意义,区划以海为主。须用发展的观点,对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动态分析,从中找出研究地区主导功能。在进行区划工作时,须引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理论和方法。从全国高度解决分区,首先可从空间资源射出1级区,从北而南可划出北黄海区、渤海区、南黄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根据海陆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优势资源不同,自陆而海划出2级区。再根据利用、治理和保护划分3级区。在3级区划分类型。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课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压力类、状态类、响应类指标分别为7、5、7项。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引入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设置标准,并以福州为例,评估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舟山市地处浙江东部,北依长江口,背靠长三角,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设置的地级城市,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依海而立"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态优势,岛上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景色秀丽,环境洁净;海洋资源丰富,生物种群多样;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文明渊源流长.  相似文献   

17.
参考国家相关指南并结合南京市实际,以区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南京市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预警视角从资源、环境、生态等维度选取典型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针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的基础评价和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的专项评价。采取"短板效应",结合基础、专项评价结果进行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为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超载因子识别与分析,提出相应的管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然后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中的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SBM)模型对合肥高新区、合肥经济开发区、上海金桥、上海莘庄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合肥市其他8个未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非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高于非生态工业园,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采用SBM模型进行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评价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选取的决策单位数量有限,导致个别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各工业园技术效率差别较大,生态工业园中只有上海金桥生态工业园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1.000,对比非生态工业园,4个生态工业园并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或技术优势,环境效率变化的驱动力各有差异;生态工业园的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与环境效率变化整体呈反向趋势,这与客观事实相符;鉴于SBM模型中对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要求,无法对较少数量的工业园之间的环境效率进行比较,这是SBM模型的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作为海西经济区的5大龙头城市之一,其海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福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福州市近岸海域进行分区,并采用熵值法分析评估了福州市不同海域区块的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从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来看,福州市近岸海域环境承载力空间上呈现湾区河口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的分布,这主要受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量、沿海地区城镇发展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基于环境承载力的评估结果,对福州市近岸海域的发展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土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对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中废弃物账户的核算方法作了补充,并以浙江省为实例,分析了2003年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3年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7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8 hm2,生态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