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0.40mol/L乙二胺介质中,溴仿在示波极谱仪上于-0.23V处可观察到一灵敏的极谱波.溴仿的浓度在1.00×10~(-7)~2.00×10~(-4)mol/L范围内与波高有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5.00×10~(-8)mol/L.利用本方法测定试样中的溴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碱性菊橙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碱性菊橙、亚硝酸根、8-羟基喹啉的重氮偶联反应所形成的显色体系,根据其在506 nm处有最大吸收,建立了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的新方法。在0.06~0.90 mg/L范围内,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与吸光度服从比耳定律。检测限为4.9×10-3mg/L,表观摩尔吸收系数是2.8×104L/(mol.cm)。  相似文献   

3.
大量三价铬中微量六价铬的分离和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大量 Cr( )中微量 Cr( )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该方法灵敏度高 ,干扰少 ,摩尔吸光系数为 1.6× 10 5L /( m ol·cm )。最佳线性范围 0~ 1.0 m g/L ,检出限为 0 .0 0 2 m g/L。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降水中微量过氧化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测定降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方法。在0.4~1.5mol/L磷酸介质中,过氧化氢与钒(V)及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3,5-diBr-PADAP)反应形成一种组成比为1:1:1的蓝色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8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5.6×104L·mol-1·cm-1。过氧化氮量在2×10-7~1.3×10-5mol/L时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简便,选择性较高,用于降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直接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痕量铬(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在 H2 SO4介质中 ,痕量 Cr( )对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胂 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测定痕量 Cr( )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6 .4× 10 -1 2 g/L ,Cr( )量在 0~ 4 8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痕量 Cr( )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存在下,用间羧基偶氮氯膦(CPAmK)光度测钍的方法。在0.2mol·1~(-1)HCl介质中,并有表面活性剂CPC存在时,钍与CPAmK形成的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78nm处,摩尔吸光率为1.5×10~5,钍浓度在0~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应用于废水中钍的测定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体污染物α-萘酚在表面活性剂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碳糊电极上对α-萘酚测定的增敏机制进行了探讨。建立了CTAB增敏下,利用碳糊电极对水体污染物α-萘酚的电化学测定方法。在pH=5.0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α-萘酚在0.470V处出现了一个灵敏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流与α-萘酚摩尔浓度(1.0×10-5~5.0×10-4 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6 mol/L。  相似文献   

8.
改性木屑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琴  郝林林  郑彤  王鹏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21-1026
在木屑上接枝季氨基团制备了改性木屑,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改性木屑对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温度、p H、多组分共存离子等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时,改性木屑对Cr(Ⅵ)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18.33 mg/g,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在p H为3~10时,改性木屑对Cr(Ⅵ)均有显著的吸附效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为21.71 k J/mol,对吸附热力学参数△G0、△H0和△S0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多组分干扰离子共存时,对Cr(Ⅵ)的吸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在HAc—NaAc缓冲溶液(pH5.0)中,Al(Ⅲ)——氯磺酚S配合物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二次导数波峰电位为-0.60V(vs·SCE).Al(Ⅲ)浓度在1.9×10~(-7)~1.9×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测限0.003μgAl/ml.探讨了该波的性质和机理。方法用于测定水和铝壶内煮沸水中的微量铝,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生物强化组合工艺处理河水的三维荧光及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受污染地表水进行生物滤池-臭氧预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处理,考察生物强化条件下该项工艺对河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采用EEM光谱技术进行了溶解性有机物变化和去除规律分析,利用PCR-DGGE技术进行各单元中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组合工艺系统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已达到/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限值,生物强化滤池填料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均高于其他工艺单元。受污染河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A、B和E)及类腐殖酸(荧光峰C)及类富里酸(荧光峰D),其中,A峰、B峰与E峰的中心位置分别位于225/340 nm、275/336 nm和225/298 nm,各特征荧光峰强度发生明显改变表明,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随系统处理过程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微量元素Cu2 、Fe2 、Zn2 、Mn2 、Mg2 和PO3-4 对柠檬酸中和废水发酵的影响。在经过“碱沉淀—离子交换法 (AIE法 )”处理后的废水培养基中分别加入 1× 1 0 -8g/mlMn2 、1× 1 0 -7g/mlZn2 、1× 1 0 -6 g/mlMg2 、1× 1 0 -5g/mlCu2 和 1 .5× 1 0 -2 g/mlPO3-4使产酸依次提高 2 .8%、9.0 %、1 0 .5 %、8.3%、7.2 %和 3.4 %。Fe2 的加入降低了柠檬酸产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L-半胱氨酸、巯基乙酸为稳定剂水相合成Cd Te量子点,且以Cd Te量子点为能量供体、孔雀石绿为能量受体建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从而实现孔雀石绿含量的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结果表明,当固定波长差为220 nm时,Cd Te量子点的同步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23 nm。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淬灭强度与孔雀石绿的浓度在0.5~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10 nmol/L。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孔雀石绿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1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LLE-GC/MS)等方法对丙烯酸装置废水中主要特征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废水和各主要特征污染物的三维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废水中共检出有机酸、苯系物、酯、醛、醇等24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含量较大的有乙酸55.13%,丙烯酸23%,甲醛21.81%,甲苯0.03%,4-羟基-2-丁酮0.02%,丙烯酸甲酯0.01%,正丁醇0.01%。丙烯酸废水中含有3个荧光峰,区域IV内的荧光峰(λex/em=290/355 nm)主要由废水中高浓度的丙烯酸产生,区域V内的2个荧光峰(λex/em=390/495 nm,λex/em=295/480nm)由水中的腐殖质产生。丙烯酸抑制了甲苯、甲醛、乙酸等3种荧光物质对丙烯酸废水荧光强度的贡献。4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基团影响力大小:碳碳双键+羧基苯环羰基羧基。  相似文献   

14.
氯化汞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氯化汞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分别以 0 .0 1、0 .10、1.0 0 mmol/L的氯化汞体外处理小鼠睾丸细胞和以 0 .5、1.0、5 .0 μmol/kg的氯化汞体内暴露小鼠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生殖细胞 DNA的损伤。体外处理 3种剂量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 mmol/L组 ,P<0 .0 0 1) ;0 .1、1.0 mmol/L剂量组慧星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0 1,P<0 .0 5 )。体内暴露 3种浓度氯化汞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μmol/kg,P<0 .0 0 1) ,5 .0 μmol/kg组慧星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5 )。一定剂量的氯化汞处理引起生殖细胞 DNA损伤作用可能是氯化汞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墨制备出氧化石墨稀(GO),利用水合肼还原GO,将还原的GO与二甲基甲酰胺(DMF)反应,制备出绿色发射波长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荧光探针,分别用拉曼、UV-vis、FT-IR、SEM和Zeta电位仪等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和研究。由于GQDs荧光探针表面富电子,而目标分析物TNT分子的3个缺电子硝基是吸电子基团,二者空间相互接近时,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导致GQDs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发生改变,实现对痕量目标分子TNT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GQDs荧光探针实现对TNT分子的高选择性识别,高敏感性检测,检出限为1.0×10~(-9)mol·L~(-1),猝灭常数为7 965 L·mol~(-1)。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合成GQDs荧光探针实现对痕量TNT爆炸物的选择性识别和敏感性检测。  相似文献   

16.
光/电Fenton牺牲阳极法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Fe片为阳极和石墨为阴极,在可见光(λ450 nm)照射并外加电压条件下,以有机染料橙Ⅱ(orangeⅡ)及有机无色小分子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DCP)为目标化合物,探讨了光/电Fenton牺牲阳极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电压=3 V,pH=3.0,H2O2浓度为5×10-5mol/L时,orangeⅡ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10 h矿化率可达到78%,210 min内2,4-DCP降解率为91.4%。通过对光/电Fenton体系原位循环伏安参数测定及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吸光光度法和苯甲酸荧光分析法检测光/电Fenton降解orange II过程中H2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变化,表明orangeⅡ降解过程涉及.OH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以丙酮/二氯甲烷(1∶4,v/v)为溶剂,通过电纺制备直径(753±67)nm、孔径(63±11)nm醋酸纤维素(CA)多孔纳米纤维,而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1∶2,v/v)为溶剂只能得到直径为(478±98)nm表面光滑无孔纤维。光滑CA膜(MCA)、CA纳米纤维(FCA)和CA多孔纳米纤维(PFCA)对罗丹明B(Rh B)的吸附率分别为8.9%、32.0%和75.2%,PFCA吸附率提高主要因为形成纳米级多孔使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由3.76 m~2/g增加到68.74 m~2/g。PFCA对Rh B的吸附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式进行推估。相比较相关系数,Langmuir模型更适合于此体系。PFCA对Rh B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且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PFCA对Rh B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31.12 mg/g。不同温度下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焓变(ΔH~0)=-15.90 k J/mol说明吸附反应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选用铁碳微电解处理水源中的Cr(Ⅵ),研究其对Cr(Ⅵ)的去除效果和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调p H的条件下(原水p H=5.8~6.4),反应时间为40 min,六价铬为1 mg/L,Fe/C=7/3,总量为14 g的铁碳,重复处理100m L的铬液可以利用6~8次,水样经该条件处理后去除率达95%以上,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连续实验,流量为8m L/min,铬液为1 mg/L,不调节p H情况下,蒸馏水配铬液的可以运行60 d,出水浓度为0.007~0.012 mg/L,处理率都达95%以上,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六价铬的要求0.05 mg/L,总铁的要求0.3 mg/L。该技术在实验室实验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研究水源水处理新技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鸡蛋壳废料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鸡蛋壳废料对水中的Cr(Ⅵ)进行吸附处理,研究溶液p H、振荡时间、投加量和温度对鸡蛋壳废料吸附水体中Cr(Ⅵ)的特征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含有1 mg/L的Cr(Ⅵ)溶液的100 m L吸附体系中,鸡蛋壳废料可在30 min内完成吸附过程。溶液p H=2.5时,吸附量最大。鸡蛋壳投加量为1.0 g时,平衡吸附容量为0.0917 mg/g。利用鸡蛋壳去除水中Cr(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振荡时间30 min,初始p H为3.0,投加量2.0 g,体系温度35℃。鸡蛋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用Langmiur和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拟合,其中理论饱和吸附量在20℃、30℃和40℃时分别为0.1944、0.2034和0.2096 mg/g。吸附的焓变为8.76×10-3k J/mol,熵变为-45.96 J/(mol·K),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正值,变化范围是4.357~9.693 k J/mol。鸡蛋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性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20.
以静置沉降后的工业酚醛树脂废水为研究对象,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NaOH溶液为反萃取剂,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萃取和反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表征TBP与苯酚可能的络合形式。结果表明:(1)TBP对苯酚在一个较大的浓度范围内都有较高且稳定的分配系数。(2)红外吸收光谱图显示,TBP的P=O特征吸收峰和苯酚的C—O特征吸收峰较未缔合前发生了较大的红移,说明TBP的P=O与苯酚C—O形成了较稳定的氢键缔合。(3)经TBP对苯酚的分配系数与温度关系的线性拟合,可以求得TBP对苯酚的焓变为-10.1kJ/mol,可以确定TBP与苯酚的络合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4)TBP对苯酚的最佳萃取条件:室温,油水比1∶3(体积比),萃取时间20min,4级萃取。在最佳萃取条件下,4级萃取后苯酚残留质量浓度平均值为0.45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挥发酚一级排放标准(0.5mg/L)。(5)最佳反萃取条件:0.50mol/LNaOH溶液,油碱比1∶1(体积比),反萃取级数2级。在此最佳反萃取条件下,可回收90%左右的固体苯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