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含氰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J.Borbe等人于80年代初发明了脱除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因科(In Co)SO_2/空气法除氰工艺,该工艺有脱氰彻底、操作简便、安全、用药量少、费用低等优点。在借鉴该工艺的基础上,试验用焦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山东省新城金矿的含氰废水,获得了成功。 一、原理 焦亚硫酸钠/空气法的原理是利用SO_2—O_2混合气体做氧化剂,用二价铜做催化剂,控制在一定的pH范围内使CN~-氧化为CNO~-, CNO~-再经水解生成NH_3及HCO_3~-。二氧化硫是以焦亚硫酸钠的形式加入,二价铜是以CuSO_4·5H_2O的形式加入,用石灰调节pH值。总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炭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连续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反应器能充分地发挥活性炭对酚的吸附性能和微生物对酚的降解能力,为生物厌氧发酵过程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条件。在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下,先用活性炭把酚吸附,再经微生物作用转化为甲烷。甲烷的实际产率与理论产率基本一致,进出CODcr物料达到平衡,有机基质得到较好的降解,去除率高达94%以上,发酵效率相当高。含酚量从952毫克/升降到0.5毫克/升以下。连续运行384天,无需排泥,活性炭保持较强活性。回收的甲烷气有一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二氧化氯(ClO2)作为矿山含氰废水处理剂,含氰废水在pH值8.5~11.5范围之间,ρ(ClO2/CN-)≥3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0 min后,氰化物去除率达99%以上,pH值<9,ρ(CN)<0.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实验表明,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处理矿山含氰废水,具有投药量少、使用便捷、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并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次氯酸盐处理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FT-IR和GC-MS检测分析,表明了压裂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苯环结构为主的芳香类化合物和其他杂环化合物,苯环及杂环上的主要官能团包括酮、酯、羧酸、醛、酚、氨基等。同时,压裂废水中的粘度为常规水粘度的2~3倍。针对压裂废水高粘度和高COD污染水质特征,实验研究了压裂废水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特性以及粘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粘度较高(2.2×10-3Pa·s)压裂废水中,投加的化学药剂很难扩散,羟基自由基·OH的利用效率较低,处理效果较差。通过投加过硫酸钾(5 g/L)降粘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压裂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FT-IR分析以及GC-MS分析可知,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压裂废水是通过激发羟基自由基,破坏水中有机物极性和有机物化学构造,将复杂长链有机物转变为简单有机物,其出水COD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由于氰化物的剧毒性以及农药废水的难生物降解性,含氰农药废水的治理难度较大。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在小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处理污染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含氰农药废水的组合工艺流程为:FeSO4络合沉淀→H2O2催化氧化→ClO2深度氧化。组合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好,操作方便,出水水质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当FeSO4加入量为理论计算值的1.3倍、3%H2O2和ClO2投加量分别为24 mL/L和200 mg/L时,废水中CN-离子的总去除率高达99.99%以上,COD总去除率达到99%。组合工艺不仅适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氰农药废水,而且也能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二氧化氯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二氧化氯 ( Cl O2 )作为矿山含氰废水处理剂 ,含氰废水在 p H 8.5~ 11.5之间 ,Cl O2 /CN- ≥ 3 (质量比 )的条件下 ,搅拌反应 3 0 min后 ,氰化物去除率达 99%以上 ,p H<9,CN- <0 .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实验表明 ,利用 Cl O2 的强氧化性处理矿山含氰废水 ,具有投药量少、使用便捷、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次氯酸盐处理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FT-IR和GC—MS检测分析,表明了压裂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苯环结构为主的芳香类化合物和其他杂环化合物,苯环及杂环上的主要官能团包括酮、酯、羧酸、醛、酚、氨基等。同时,压裂废水中的粘度为常规水粘度的2~3倍。针对压裂废水高粘度和高COD污染水质特征,实验研究了压裂废水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特性以及粘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粘度较高(2.2×10-3 Pa·s)压裂废水中,投加的化学药剂很难扩散,羟基自由基·OH的利用效率较低,处理效果较差。通过投加过硫酸钾(5g/L)降粘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压裂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FT-IR分析以及GC—MS分析可知,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压裂废水是通过激发羟基自由基,破坏水中有机物极性和有机物化学构造,将复杂长链有机物转变为简单有机物,其出水COD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生产工艺含氰废水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有毒含氰废气,其危险性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提出了催化燃烧的治理方案和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过程操作简便,效果较好,净化后气体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11.
选择YT-1000型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催化剂,考察ACF与O3协同作用催化降解水溶液中4-氯酚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将该条件应用于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ACF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对4-氯酚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动力学上提高了其与O3反应的起始浓度,并且在ACF表面含氧、含氮等基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1 L浓度为100 mg/L的4-氯酚水样中投加2 g ACF反应6 min时,吸附作用对TOC的去除率为43.4%,而ACF协同O3作用时的TOC去除率提高到72.5%,协同增效作用为67.1%;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ACF协同O3降解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60 min时的TOC与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8%和96.3%。上述研究过程证明了吸附作用与催化作用的协同能有效降解生物过程不能降解的焦化废水中惰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选择YT-1000型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催化剂,考察ACF与O3协同作用催化降解水溶液中4-氯酚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将该条件应用于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ACF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对4-氯酚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动力学上提高了其与O3反应的起始浓度,并且在ACF表面含氧、含氮等基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1 L浓度为100 mg/L的4-氯酚水样中投加2 g ACF反应6 min时,吸附作用对TOC的去除率为43.4%,而ACF协同O3作用时的TOC去除率提高到72.5%,协同增效作用为67.1%;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ACF协同O3降解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60 min时的TOC与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8%和96.3%。上述研究过程证明了吸附作用与催化作用的协同能有效降解生物过程不能降解的焦化废水中惰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以焦化废水好氧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诱导载铜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焦化废水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催化剂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各影响因素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对焦化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可知,微波功率、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微波功率与微波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模型预测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微波时间5 min,催化剂用量20 g·L-1,COD去除率为84.23%,在该条件下通过两次验证实验得出结果平均值为82.63%,预测值与测定值相对误差为1.90%,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莠去津(atrazin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其生产废水具有高有机物浓度和高盐度等特点,处理难度大,为此针对性地开发和评价了活性炭负载三价铁催化剂(AC-Fe3+)光催化臭氧氧化对莠去津生产废水的降解效果,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紫外功率、曝气强度对该废水COD和NH3-N降解的影响,探究了负载型光催化氧化体系下的降解机理及吸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加入AC-Fe3+催化剂后,降解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AC-Fe3+可以有效延缓高盐对处理过程的不利影响。当催化剂投量为40 g·L−1,紫外线功率为14 W,曝气强度为800 L·h−1时,废水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0.9%和87.7%。研究结果可为含高盐、高有机物工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某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厂浮选废水水量大,目前该厂对浮选废水的处理方法为尾矿库砂滤治理,但该方法存在效率低、周期长、回用影响选矿指标等众多弊端。为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浮选废水,结合浮选废水的特点(低COD、难降解、高pH),开展了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选矿废水的小试研究。选矿废水中各残留有机药剂及pH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废水中残留有机药剂及pH对浮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臭氧氧化-生活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选矿废水的小试研究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4 h、反应器臭氧浓度为33.3 mg/L,可获得COD去除率57%、pH降低到8的废水处理效果。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选矿,基本消除残留药剂及pH对浮选指标的影响。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处理浮选废水的新思路,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浮选废水的工业应用具备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氟化合物难降解问题,通过碳纳米管(CNT)诱导臭氧高级氧化路径,研究非均相催化体系对高稳性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降解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NT介质可催化臭氧通过C-F断键对PFOS强制氧化分解,其准一级降解常数(k=0.037 min-1,5 mg·L-1 CNT)均高于碱式臭氧处理(k=0.009 min-1,pH=11)以及高负荷活性炭颗粒(k=0.013 min-1,5 g·L-1 GAC);溶液pH是控制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酸性或碱性环境由于PFOS吸附阻隔均不利于CNT表面与溶解O3的接触催化反应;结合羟基自由基淬灭实验,推测CNT通过表面石墨层促成·OH大量生成并在固/液界面原位降解PFOS。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CNT介质强化臭氧水处理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相比单一臭氧处理和单一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能提高COD及NH3-N的去除率,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实验中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凝胶色谱对水质进行分析,同时考察了活性炭种类及预处理方式、活性炭用量、pH及臭氧浓度对COD及NH3-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4.54、臭氧浓度为1.34 mg·min-1、活性炭投加量为10 g·L-1、臭氧处理时间为30 min、活性炭吸附时间为180 min,当垃圾渗滤液MBR出水COD为1 550 mg·L-1,NH3-N为75 mg·L-1时,经处理后,COD浓度为93 mg·L-1,NH3-N浓度为12 mg·L-1,COD的去除率达到94%,NH3-N的去除率达到84%,实现了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达标排放。pH对污染物的去除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高pH有利于NH3-N的去除,但是过高的pH不利于COD的去除。同时,提高臭氧和活性炭的投加量能明显提高COD及NH3-N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