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添加阿科蔓生态基的曝气氧化塘对长春市新凯河污染河水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塘中COD、NH+4-N和TP的去除率随季节变化较大,高温溶解氧不足时,曝气能明显提高污染物去除率。低温时,低强度曝气有利于温度的传递,延长氧化塘的运行时间。溶解氧大于2 mg/L时,夏季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40.89%,NH+4-N去除率最高达到57.11%,秋季时TP去除率最高达到34.65%。COD、NH+4-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达到37.92、4.02和0.56mg/L,基本满足地表水Ⅴ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藻类污染常常伴随着藻类的肆意滋生,从而严重影响着水厂的正常运行,更加威胁着居民用水的水质安全。采用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含藻原水,分析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和藻类浓度条件下反应器对藻类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HRT为1.0 h,最佳气水比为1.2:1;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叶绿素a(Chl-a)为70 mg/m3的高藻原水时,Chl-a、CODM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48%、47.81%和70.54%,且CODMn和NH4+-N的出水浓度能够达到东深供水工程处理目标。说明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原水中藻类能够被有效地控制和去除,出水水质稳定,工艺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3.
以微污染东江水作为实验原水进行了对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反冲洗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能耗等方面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工艺可以明显地改善原水水质。对于本实验原水而言,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28%和76%。反冲洗对CODM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反冲后1 h去除率约为7%,大致需要12 h恢复至反冲前水平的25%;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约4 h就能恢复至反冲前水平。同时,由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特殊的滤料和反冲洗方式,能耗较小,运行管理简单。 相似文献
4.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应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已不能满足要求,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会编纂便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自来水水质的有效方法,显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应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己不能满足要求,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传统处理工艺结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自来水水质的有效方法,显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受污染的湖溪河水质特征,以传统弹性塑料填料做对比,研究以竹球和竹丝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填料的挂膜时间、生物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确定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时反应器的最优运行工况:连续曝气时为HRT:7.5h,DO=3mg/L;间歇曝气时为厌氧1.2h、好氧6.3h交替运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弹性塑料填料相比,竹制填料挂膜速度快,竹球填料的水处理效果最好;连续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47.9%、57.1%和30.6%;间歇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64.08%、39.95%、60.7%和54.68%;竹制填料可替代传统的塑料填料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载体填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同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温度、水力负荷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等对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微污染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TP、TN、NH+4-N、NO-3-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55%、49.90%、51.74%、 47.36%、52.67%和63.23%。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经过湿地处理后,出水COD平均值达到Ⅰ类;出水TP平均值达到Ⅱ类;出水TN平均值基本接近Ⅳ类;出水NH+4-N平均值达到Ⅱ类。另外,研究表明, 本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水力负荷为0.2 m/d处理效果最好,温度的变化与污染物的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植物生长旺盛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从臭氧-活性炭工艺中开发出来的预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在不同气水比工况下进行实验,分析了不同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在滤速为8~12 m/h,空床接触时间为11.5~15.4 min,装填密度为510 g/L条件下,不同气水比对去除氨氮的影响大于对CODMn的影响。气水比为0.3∶1时,对氨氮浓度为1.65~2.10 mg/L范围的进水平均去除率为81.9%,亚硝酸盐氮平均积累率为1.4%,CODMn去除率为70.6%。当气水比逐渐增加时,氨氮平均去除率有所提高,亚硝酸盐氮积累率则有所下降,对较低浓度的CODMn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10.
加压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增塑剂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介绍了采用加压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增塑剂废水。在停留时间为22h,压力为0.4MPa,水中溶解氧保持5mg/L左右时,进水CODCR为11700mg/L,BOD5为6873mg/L,出水CODCr去除率为89%,BOD5去除率为96%。为增塑剂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12.
为考察不同水体环境状况下,所构建的基于玄武岩纤维的污染河道水体净化技术的净化效能,通过模拟不同pH、温度及DO的污染河道水体环境,研究了水体中的COD、氨氮及TP指标变化规律,得到所构建的净化技术对COD、氨氮及TP的削减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环境下COD、氨氮及TP的净化效率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强;不同DO环境下COD、氨氮及TP的净化效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强;不同pH条件下COD净化效率随着时间增加而持续增强,氨氮净化效率随时间增加至某一极值后趋于平稳,而TP的净化效率会随着时间增加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实验期间不同水体环境下COD、氨氮与TP皆在温度20~25℃,pH为7,DO为2~4 mg/L时分别获得93%、90%和36%的最大净化效率;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最适宜水体环境为温度20~25℃,pH为7,DO为2~4 mg/L;COD、氨氮及TP削减速率分别为0.63~0.84、3.6×10-3~4.0×10-2和7.1×10-4~2.9×10-3 kg/(m3·d)。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BCO)+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洗涤剂废水,研究了溶解氧浓度(DO)、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处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O浓度的提高,组合工艺对COD和LAS的去除率都随之增加;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对COD与LAS的去除,最佳停留时间选为21.2h为宜;在BCO段DO为3.0 mg/L,HRT为20.0 h,BAF段DO为4.0 mg/L,HRT为1.2 h的运行条件下,COD与LAS的去除率分别为90.5%和94.3%,出水COD和LAS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低氯离子浓度下微污染水中的氨氮(NH4+-N)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污染水中的氨氮进行去除。通过静态和正交实验得到了极板的最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Cl-浓度在各影响因素中对NH4+-N去除影响最大,且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电解电流是解决动态运行时NH4+-N去除率下降较经济有效的方法。最佳运行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10 mA/cm2,电解时间10 min,极板间距1 cm,溶液初始pH为7,Cl-浓度100 mg/L,面体比102 m2/m3,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