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因此从德国垃圾处理的发展过程、法律法规框架、管理体系、管理措施及实施成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而为解决中国现有的城市垃圾管理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生命周期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内容及框架,并将其引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了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于2010年3月20日至5月20日在7个试点小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并对7个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情况和公众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51.0%,且混杂率低,适合单独进行生物质能源回收;其他垃圾桶和有毒有害垃圾桶混杂率高,需加强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目前不宜对垃圾分类收集进行收费,并需对分类收集...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最小费用规划模型,选取运输费用以及各处理设施(包括垃圾焚烧、制肥、回收利用、 填埋和中转处理)的处理费用为因子,同时把经济收入作为负的费用从中扣除,对选取的三个规划方案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广州市市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处理的最低费用,并给出了市属8个区的垃圾量相应的处理设置。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压缩站环境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垃圾压缩站内生活垃圾进行采样分析、压实试验和环境污染检测,得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压实密度和施加压力的关系曲线,确定了对垃圾压实的合适压力范围为0.1~0.2MPa;垃圾压缩站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压缩污水量为10-50kg/t,其中BOD5和COD平均分别超标111倍和486倍;环境噪音只有50m以外才能达到居民区环境质量二级标准(60dB(A))的噪音要求;产生的臭气在较低风速下一般扩散25m时污染达到最大,NH3、H2S分别可以达到0.011、0.0046mg/m^3,这个值占容许浓度的55%和46%。  相似文献   

6.
在一燃煤流化床上进行了掺烧垃圾的实验,研究了不同掺烧比对燃烧效率、SO2、HCl、N0、N20、二恶英和重金属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垃圾加入量的增加,飞灰含碳量降低,燃烧效率增加;HCl排放浓度增加,N0和SO2排放量减少,N2O先降低后增加;灰渣中二恶英含量随垃圾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底渣和旋后飞灰中,Cr、Cu、Zn的含量均随垃圾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三相流态化净化装置对尾气排放进行了净化处理,当吸收剂为石灰石浆液,浆液浓度为1%,循环倍率为3,喷射速度为5m/s—15m/s,鼓泡管插入深度为140mm时,流态化吸收式垃圾焚烧烟气净化装置的脱硫效率大于90%,脱硝效率在20%—30%之间,脱氯效率大于80%,除尘效率达99%,重金属净化效率大于99%,二恶英净化效率为99%。  相似文献   

7.
上海天南垃圾工程有限公司开发成功垃圾利用的专利技术。该技术将生活垃圾经过一系列除臭、粉碎、杀菌、搅拌和生物试剂及辅料混合,再由多功能制砖机制成各种地板砖、路基砖、图形墙体板等建筑材料,整个生产过程在常温下进行,不产生二次污染。该技术对废弃物要求低,几乎涵盖了任何生活废弃物,包括废水泥、废砖瓦、塑料、玻璃、木材、橡胶、果皮纸张、甚至沙石。不同材料经过分选,可制成高档的材料,如耐火砖、人工大理石等,也可以不经分选,直接制成低档产品,如人行道地砖。经权威部门检测,制得的产品无毒、无味、无菌、强度高、硬度大,产品质量甚至超过一般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可取代一般建筑材料,但成本仅为一般建筑材料的70%~80%。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决策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方案的制订.概述了国外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决策的主要模型及其研究进展,包括费用-效益分析模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在分析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今后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决策与模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应重视资源化,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面I临城镇规模、垃圾组分、经济、技术和市场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逐一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三种实现模式,即纳管模式、组团模式和单建模式,探讨了三种模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主流,中国大型水泥集团企业陆续开展了相关技术探索和项目建设,技术日臻成熟。主要对国内外生活垃圾协同处置现状、优势、主要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对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生活垃圾单独焚烧相比,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后烟气中NOx、CO和HCl的浓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而SO2浓度出现了下降(从82~93mg/m3下降至41~70mg/m3);Hg、Pb、Sn、Cr和Zn的浓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仍然符合GB[g485;二恶英从0.0087μgTEQ/m3降至O.0047μgTEQ/m3。掺烧半干污泥比例为10%、12%和15%时,吨物质的发电量分别为311.8kWh/t、306.7kWh/t和296.1kwh/t。混烧污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发电量,因此建议混烧污泥的比例不应大于15%。测算的污泥混烧成本约209元/t(80%含水率)。  相似文献   

12.
下吸式气化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吸式气化炉具有原料适应性好,燃气中焦油含量少的特点。使用下吸式气化炉对广州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空气气化实验,并对燃气成分、焦油含量和灰渣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燃气气体热值可达4600kJ/m^3,燃气焦油含量为2.0g/m^3。另外,对灰渣中的金属成分也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下吸式气化炉是处理复杂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粪便与生活垃圾混合堆肥过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强制通风静态仓进行粪便和生活垃圾混合堆肥,以玉米秸为调理剂,石灰调节pH,考察正压鼓风和负压抽吸2种通风方式对不同堆料配比堆肥过程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堆料配比的中层温度都达到了50℃,并保持了5 d以上,达到了堆肥无害化和稳定化的要求。正压鼓风堆料底部温度较低,负压抽吸堆料底部热量容易聚集,但是后者堆体温度分布相对均匀。负压抽吸对水分的去除效果差于正压鼓风。对于温度未达到50℃的堆料应回流处理保证无害化。粪便有机物含量高,堆肥初期易酸化,添加石灰调节pH,使堆肥顺利升温,缩短发酵期,石灰合理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采用负压抽吸的通风方式,散除堆肥初期的挥发性有机酸,再经过冷凝除臭器脱酸除臭后排放,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分析及厌氧消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及特性随着季节和人类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惯而变化,针对我国北方城市研究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特点,对影响厌氧发酵过程的相关成分如总有机碳(TOC)、总氮(TN)、蛋白质、脂肪和还原糖等进行了测定分析。通过厌氧消化实验,测得不同季节城市生活垃圾pH值、日产气量、沼气甲烷含量、甲烷累积量、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相应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三季度的含水率分别为64.81%和67.50%,高于一、四季度,一季度发酵原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2.56%和8.86%,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度。一季度甲烷累积量最高,达到17616mL,单位发酵原料的产气量为204.8mL/g,也是4个季度中最高的,说明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成分含量对厌氧发酵过程及结果影响比较明显。为进一步的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制取生物燃气的工艺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渗透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常水头测渗实验,对不同压实密度和水力梯度下的新鲜垃圾与陈垃圾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根据达西定律求得渗透系数值。由于垃圾的不均匀性、小颗粒的运动和大孔隙沟道流的形成和改变,实验初始阶段渗透系数值先增大至峰值,然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实验稳定后,新鲜垃圾压实密度为0.75—0.95t/m^3时,渗透系数值约为1.26E-03~1.43E-03cm/s。陈垃圾在压实密度分别为1.2和1.4t/m^3时,渗透系数为8.29E-04和1.35E-04cm/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的经济性分析、工艺过程的能流分析以及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综合分析了流化床、炉排炉、气化熔融和等离子体气化等不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结果表明:(1)在零补贴的情况下,流化床焚烧技术的工程效益最佳,但从项目投产年算起,其投资回收期也需9年;炉排炉、气化熔融与等离子体气化焚烧技术要达到流化床焚烧技术零补贴情况下的经济效益,分别需补贴约70、140、500元/t。(2)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下区域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影响最显著,而人体毒性影响最小。气化熔融焚烧技术和等离子体气化焚烧技术的环境影响比其他两种焚烧技术小一个数量级。(3)考虑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效益,在现行中国排放标准下,流化床、炉排炉与气化熔融焚烧技术的工程效益都将得到较大提升。随着排放标准的更加严格,流化床焚烧技术的年收益率下降最显著;气化熔融焚烧技术的工程效益相较最优。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混合原料,研究了混合原料的不同配比对厌氧发酵过程及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与剩余污泥以挥发性固体(VS)质量比为2∶1混合后,厌氧发酵效果最好,累计产气量最高,达到8 721mL,发酵后的总固体(TS)、VS、COD去除率分别达43.65%、35.98%、47.88%;各实验组在发酵过程中的pH、氨氮浓度和碱度均在合理范围内,未对厌氧发酵反应造成影响;以适当配比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为混合原料,进行中温联合厌氧发酵是可行的,联合厌氧发酵可以弥补单一原料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厌氧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18.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listed as per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α -HCH, β -HCH, γ -HCH, p,p′-DDT, o,p′-DDT, p,p′-DDD, p,p′-DDE, aldrin, endrin, dieldrin, PCBs 28, 52, 118, 138, 153, and 180), were analyzed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compost samples from three different Brazilian composting plants located in three São Paulo State cities: Araras, Araraquara and São Paulo (Vila Leopoldinh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 (GC-ECD)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 (Ion Trap, 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respectively.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in triplicate and the target POPs were not detected by GC-ECD. Twelve pollutants were identified in two samples when qualitative analysis (GC-MS) was used (β -HCH, γ -HCH, p,p′-DDT, o,p′-DDT, p,p′-DDD, and p,p′-DDE, PCBs 28, 118, 138, 153 and 180). The composting process has advantages such as urban solid waste reduction and landfill life-span increase, however the MSW compost quality, which can be utilized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should be evaluated and be controlled. This kind of study is the first step in making available information to answer questions regarding MSW compos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use, such as the pollutants accumulation in soil and in groundwater, and plants uptake.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都是以焚烧方式为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与国家的发达程度并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而是与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的紧缺程度关系较大。土地资源的紧缺程度以人口密度表示,定量研究了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与人口密度的关系,结合中国各省份(除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外)的人口密度、垃圾处理现状,对各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提出建议,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以利于更好地解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