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疏浚对巢湖双桥河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桥河是巢湖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入湖河流之一,其入湖口距巢湖市自来水厂取水口仅500 m,同时也是巢湖市的主要行洪河道,为了改善水质状况并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于2010年3—5月对双桥河进行了疏浚。本文作者于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对双桥河监测断面及排污口进行了监测,在分析双桥河水质及现有污染源的基础上,选择CODMn、TP、NH3-N和TN作为水质敏感参数,对疏浚前后双桥河的不同河段污染物质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调查了水生植被覆盖度及沉积物氮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疏浚后整个河道水生植被的覆盖度由40%降低到5%左右,各污染物的降解系数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同时疏浚后短期内CODMn和TP的环境容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NH3-N和TN的环境容量变化较小。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疏浚后河道内水生植物覆盖度的降低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疏浚过程中的扰动引起大量沉积物的再悬浮及污染物的释放。所以在减少外来污染的前提下,对重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进行疏浚并开展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应是控制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总量控制间找到契合点,使总量控制既体现环境改善需求,又能促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基于目标总量控制,探索一种综合考虑减排效益的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构建了以人口、GDP、水资源量、水环境容量和环保投资作为评价指标的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内蒙古自治区COD总量的优化分配。结果表明,与初始分配相比,优化分配后的环境基尼系数总和下降了0.85%,优化后的分配方案更公平、合理。在优化分配过程中,各评价指标间互相制约,较好提高了最终分配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容量核算是城市水环境管理的基础。分析了北海市水环境特征的现状,通过划分陆域控制单元和对应水环境容量核算单元,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及功能区水质目标等参数,综合选用一维河流非感潮河段容量计算模型、一维河流感潮河段容量计算模型核算了北海市各主要流域地表水水系的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结合近海海洋环境容量,核算各控制单元点、面源负荷排放量,分析了北海市基于控制单元分区的可利用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容量资源分区控制利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填埋场沼气发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填埋场沼气是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可利用资源.以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定量分析垃圾填埋气体发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填埋场沼气发电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作为与发达国家进行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的优先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5.
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的水质改善效益,科学真实反映减排成效,是重点流域总量减排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以松花江流域为例,核算不实施总量减排情景下松花江流域的COD排放量,基于流域一维水质模型、SPARROW模型、GBNP模型等建立松花江流域COD排放总量与水质的对应关系,模拟预测不减排情景下各断面的COD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一维水质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对合理,根据模型预测,若不实施减排,2010年松花江流域总体COD将增幅20.5%,其中干流COD浓度增幅4.2%,支流COD浓度增幅36.0%。  相似文献   

6.
对射阳河的水质现状和生活、农业、工业污染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射阳河流域的水质特征、污染特征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整治对策,促进沿海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绩效减排有助于发挥减排工程潜力,为水污染减排提供更大空间.结合人工湿地特点,以水污染物减排为主要目标,从减排治污、资源利用、经济和管理指标选择了12个评估指标,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和判断,构建了人工湿地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工湿地减排绩效.通过科学分析人工湿地的减排绩效,优化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染企业生产成本中,能源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结合绍兴地区6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采集各印染企业的能资源消耗数据,按照统一的能源统计方法进行折算,评估了能源成本比例构成.分析表明.水、电、蒸汽和煤的消耗与印染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特点间有密切联系.同时,结合各印染企业的节能减排方案,提出了适合于印染企业有效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人工湿地在中国当前的流域综合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缺乏科学且实用的效益评估方法。针对以往评估侧重于产出的局限性,基于投入—产出—效益框架,构建了一个涵盖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3方面效益的人工湿地综合效益评估体系,旨在全面揭示人工湿地在流域或区域内的实际效能,同时以泾河流域甘肃段典型人工湿地为例进行应用研究。评估结果显示,泾河流域甘肃段的人工湿地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实际效益水平普遍较低。后续需在巩固流域污染减排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建设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挖掘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通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其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的基础条件。预测了2013-2015年通化市农业源、城镇生活源、工业源新增的COD及氨氮排放量,在削减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结合环境统计数据分析,合理测算新增项目削减潜力。提出了通化市在创模的3年里,应以重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生活污水设施扩建以及畜禽养殖干清粪工艺改造等为抓手,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以期达到创模考核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可视化黄浦江水环境数学模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水环境数学模型与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可视化编程工具紧密结合,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可视化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开发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和水环境数学模型商业软件的重要基础。对可视化水环境数学模型的设计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自主开发的可视化黄浦江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系统,介绍可视化水环境数学模型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节能减排视在潜力(AP-ESER)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节能减排的可达性,并为政策研发提供重要支撑。根据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现状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AP-ESER分析方法,并选用本土化的指标体系,采集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展开了实证研究,从能源投入、产业结构投入、劳动力投入和SO2排放4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各省(市、区)在不同维度上的AP-ESER水平。结果表明,各地的AP-ESER综合水平差异很大,且各维度指标的优劣势也差异明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标示法和雷达图示法来可视化表达分析结果,可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常熟河网原型调水实验和水功能区划,建立了感潮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常熟河道水质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按照点源和面源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常熟河网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和现状削减量的计算,为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断面水质及治污成本,构建流域治污减排措施优化模型,分析单位污染物去除成本与断面水质改善间的关系,并以承德市武烈河流域治污减排优化为例,绘制治污减排措施优化曲线,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达到流域水质要求的情况下,优化后,治污减排项目由34项缩减到22项,平均单位COD去除成本由1.44万元/t下降到0.65万元/t,同时实现了流域水质达标和降低投入成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健康风险阈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津市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现状,筛选出14种特征污染物,通过危害识别将其分为化学致癌物、非致癌有毒物和特殊物质3类。针对不同类别污染物建立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给出化学致癌物的致癌强度系数、非致癌有毒物参考剂量、人均寿命、不同年龄段人群日均饮水量和平均体重等参数,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饮用水功能区水质风险阈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饮用水功能区——于桥水库进行水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于桥水库国控监测点位10个监测指标中,氨氮、挥发酚、汞、铅具有健康风险,4个指标的浓度均处于10-7的风险水平以下,说明于桥水库水环境健康程度较好,4个指标对成人及儿童的风险水平排序为铅氨氮汞挥发酚,重金属铅是主要健康风险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象山港网箱养殖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及其养殖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象山港海域的潮流模型和物质输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各网箱养殖区的氮、磷污染物排放量与研究海域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对该海域的养殖污染状况进行了模拟,讨论了该海域的网箱养殖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象山港内的氮、磷浓度在养殖区密集的港顶海域超出一类水质标准;该海域的氮、磷养殖环境容量分别为670.74t/a和77.32t/a.目前,象山港内各网箱养殖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已超出其容量,需进行削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山东省重点工业行业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并通过情景分析对2020年该省重点行业的石油类污染物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2年山东省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的行业结构特征明显,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7个重点行业的排放量占该省排放总量的85%以上;从年际变化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排放量所占比例出现明显的下降,由2006年的约48%下降至2012年的20%左右;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排放量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2006年的0.18%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23.69%,成为山东省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在设计的高标准方案下,2020年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放量预计为485.31t,比2012年降低了8%,其中石化行业的石油类污染物减排潜力最大,与基准情景相比,2020年在高标准方案下石油类污染物的削减量约达1 006t,约占减排总量的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