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焦炭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的中试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乙烯废气既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又属于我国恶臭气体控制的范围之内。其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焦炭填料滴滤塔对苯乙烯废气的处理进行了中试启动研究。启动过程中,进气浓度范围是50~114 mg/m3,去除率为30%~45%左右,最高可达90%左右。所采用的焦炭填料可以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填料,废弃后可作为燃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滴滤(BTF)系统对含苯乙烯的有机废气进行了生物净化实验并研究该系统VOCs生物降解性能。实验表明,苯乙烯进气浓度低于20 mg/m3时BTF去除效率可达92%以上,出口苯乙烯浓度低于1.6 mg/m3,达到GB14554-1993中规定的排放标准;该BTF装置对苯乙烯的去除负荷在2.0 g/(m3.h)左右;系统稳定运行时循环液COD、浊度和pH等都保持稳定,无脱落生物膜积累现象;生物滴滤塔系统适宜的气液比为300;系统总压降约100 Pa,鲍尔环填料和聚氨酯发泡填料混合装填方式可以降低系统压降并有利于微生物挂膜。 相似文献
3.
生物滴滤塔处理有机废气的填料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低浓度乙酸、正己烷和苯乙烯的混合有机气体模拟实际有机废气,采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滴滤塔处理有机废气,并比较了海绵、珊瑚石、陶粒和空心塑料小球4种填料的性能。结果表明:(1)生物滴滤塔启动时间最短的为海绵生物滴滤塔(约20d),其次为陶粒生物滴滤塔(约25d),启动时间较长的为珊瑚石生物滴滤塔(约35d)和空心塑料小球生物滴滤塔(约40d)。(2)在稳定运行期,不同填料生物滴滤塔对水溶性和极性较强的乙酸的去除率差异尤为明显,对正己烷和苯乙烯的去除率差异相对较小。(3)4种填料生物滴滤塔中的异养细菌数量依次为海绵>陶粒>珊瑚石>空心塑料小球。运行80d时,海绵、陶粒、珊瑚石和空心塑料小球生物滴滤塔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分别达5.9×108、4.8×108、3.6×108、3.0×108 cfu/g(以单位质量干填料计)。(4)在相同的进气流速下,4种填料生物滴滤塔的填料层压力降依次为珊瑚石>陶粒>空心塑料小球>海绵。(5)海绵和陶粒较适宜作为生物滴滤塔的填料。 相似文献
4.
生物焦炭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的中试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乙烯废气既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又属于我国恶臭气体控制的范围之内。其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焦炭填料滴滤塔对苯乙烯废气的处理进行了中试启动研究。启动过程中,进气浓度范围是50—114mg/m^3,去除率为30%~45%左右,最高可达90%左右。所采用的焦炭填料可以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填料,废弃后可作为燃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面空心球与活性炭纤维组合填料构建生物滴滤塔(BTF),接种活性污泥净化苯乙烯废气。采用外加葡萄糖共代谢基质,气液相联合挂膜法启动生物滴滤塔,考察BTF启动及稳定阶段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BTF的挂膜时间仅为20 d,实现了BTF的快速启动;适宜的苯乙烯进气浓度为195.2~1478.2 mg/m3,停留时间(EBRT)为57 s,气液比为300:1,系统最大去除负荷可达136.4 g/(m3·h); BTF对喷淋液pH的大幅变化及间歇运行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7.
生物滴滤塔处理苯乙烯气流的工效和生物膜微群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驯化污泥菌种、类球形陶粒和循环液等构建生物滴滤塔.研究评价气体苯乙烯浓度、气体流量、循环液喷淋量对生物滴滤塔工效的影响,并对生物膜微群落中的微种群作了定性定量检测.当进口气体苯乙烯小于1 000 mg/m3、气体流量为200 L/h、循环液流量为10 L/h时,苯乙烯净化效率达90%以上,生化去除量为30 mg/(L·h);单位体积生物膜填料对苯乙烯的最大生化去除量为35 mg/(L·h).湿润生物膜微群落的优势菌种群包括恶臭假单胞菌、梭形芽孢杆菌、罗非氏不动杆菌等5种,恶臭假单胞菌等非芽孢杆菌的最大活菌数为5.5×107 CFU/g,并随生物滴滤塔运行时间延长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9.
采用逆流式生物滴滤塔(DBTF)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CBTF)处理含氨和三甲胺的恶臭气体,研究生物脱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都能有效地去除含氮混合恶臭气体,对氨和三甲胺的净化效率可达99.4%以上。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脱臭装置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运行稳定。DBTF和CBTF的适宜工艺操作条件为:氨进气负荷分别为26 g/(m3.h)和24.6 g/(m3.h),三甲胺进气负荷都为113 g/(m3.h);停留时间分别为29.1 s和32 s,喷淋量分别为37 mL/min和51.5 mL/min,循环液pH值范围都是6.3~7.0。这为生物脱臭技术工程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焦化厂污泥为菌源驯化甲苯降解菌,接种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含甲苯废气。研究了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和长期运行情况,填料和营养液对滴滤床去除能力的影响,并对长期运行的压降进行了观察分析。反应器挂膜启动需要6 d时间,稳定运行的平均去除效率为95%,单位体积最大去除负荷为251 g/(m3·h)。结果表明,采用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可以有效去除甲苯废气;以比表面积大的生物陶粒作为填料以及定期适量更换营养液,均有助于提高生物滴滤床的去除能力;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具有压降小、气液分布均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的特性、近期发展状况及其应用。阐述了亨利系数在选择生物处理技术中的作用 ,以及生物反应器内填料、微生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树脂制造厂污水站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现场处理。将活性污泥和1,2-二氯乙烷降解菌Starkeya sp.T2接种至中试规模的生物滴滤塔中,以处理该厂污水站产生的含甲缩醛(DMM)和1,2-二氯乙烷(1,2-DCA)混合废气。在生物滴滤塔运行40 d后,系统仍能稳定运行,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和82%以上。随着进气负荷不断增加,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的去除负荷最大分别可达9.0和6.8 g·(m3·h)−1,表明工艺对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去除效果较好。通过对反应器内氯离子浓度的监测发现,循环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侧面说明了工艺对1,2-二氯乙烷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试验前期和末期的压力损失p1、p2与气体流速v均存在线性关系,且试验末期的压力损失均大于前期。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得出,在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去除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分枝杆菌属和生丝微菌属。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某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大气量混合挥发性有机废气 (VOCs) 成分复杂、净化率低的难题,在其原有箱式生物滴滤塔 (BTF) 中投加特异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混合废气的净化。结果表明:混合废气主要成分为12种C4-C8烷烃类物质和7种苯类污染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废气中VOCs总质量浓度为40~150 mg·m−3;投加由6种功能微生物组成的混合菌剂之后,BTF对混合废气中TVOCs去除率提高了180%,为对照组的2.8倍。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