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填充床式反应器、自由基喷淋系统、复合式反应器和线板式反应器中脉冲电晕非热等离子体化学(PPCP)处理有害气体的研究结果,介绍了反应器结构、脱除效率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晕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烟气SO2、NO的氧化脱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压窄脉冲流注电晕放电的非平衡等离子体脱硫脱硝是开发中先进的燃煤烟气净化技术。采用模拟烟气和自行研制的脉冲电源及反应器,研究脉冲电晕对SO2、NO氧化脱除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正脉冲电晕将SO2、NO氧化成相应的酸很有效,远优于负脉冲电晕;正脉冲电晕氧化SO2、NO的能量利用率分别为64.3g.SO2/kwh和9.9g.NO/kwh;加入氨水能有效地改善脱硫脱硝效率和能量利用率;温度对SO2、NO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脉冲电晕脱硫脱硝研究所得的重要成果,着重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电晕特性、反应机理、电源与反应器系统研究所得的重要结论。最后对该技术的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4.
小型圆环状尖端脉冲电晕等离子体除尘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小型的脉冲电晕等离子体除尘器,它采用圆环状端电晕极,电晕放电流较集中,不容易产生火花放电。  相似文献   

5.
选取芘作为多环芳烃的代表污染物,利用介质阻挡及脉冲电晕2种放电方式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芘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通过污染物处理率、影响因素和能量利用效率等实验计算结果对2种放电方式下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并从放电方式的原理、特点和反应器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芘初始浓度为100 mg·kg-1、电极间隙为14 mm时,介质阻挡放电对土壤中芘的处理率较高,可达60.6%,经GC-MS图谱检测分析,其多数产物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但该放电方式受电气参数影响较大,当电极间隙增大到20 mm时,处理率则低至28.3%,其最高能量效率仅为0.321 mg·kJ-1;而脉冲电晕放电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效果稳定,电极间隙为14~20 mm时,处理率均能达50%左右,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其能量效率为2.29~3.76 mg·kJ-1,是介质阻挡放电的10余倍。脉冲电晕放电方式在处理比污染土壤时要优于介质阻挡放电。  相似文献   

6.
医疗垃圾焚烧排放烟气中含有汞和二恶英污染物,这两者均具有高毒性和较强的环境危害性。通常使用活性炭喷射法同时去除汞和二恶英,但该方法耗材高、成本大、存在着二次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脉冲电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汞和三氯苯(二恶英的模拟物),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实现汞的氧化和三氯苯的降解,研究了电压、频率、脉宽、上升沿(即上升时间)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同时去除汞和三氯苯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频率对等离子体去除Hg0和TCB有重要影响,在电压为17 kV时,最高可实现约65%的Hg0氧化去除率,约70%的TCB去除率;脉宽、上升沿变化对二者的去除无明显影响;检测产物的主要物质为产生酮类、苯衍生物。综合上述结果,脉冲电晕等离子去除Hg0和TCB的去除机制包括能量竞争和自由基反应,在能量竞争中,TCB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同时去除汞和二恶英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结构线-筒式电晕放电装置在降解VOCs时生成的副产物会粘附在放电区域(线电极)上,使得放电间距减小,导致降解效果不稳定。翘片-筒式脉冲电晕流光放电等离子装置的电极结构可将放电区域(翘片尖端-筒)与副产物粘附区域(连接翘片的轴线)分开,从而维持装置的放电强度和稳定性。当翘片-筒式脉冲电晕流光放电反应器相邻翘片间距/放电间距为1,在37 kV下,反应器功率为0.95 W,能量体积密度为和23.6 mJ·L−1,为最优电极配置;处理二氯甲烷2 h后的降解效率呈现小幅度下降后稳定在35%。因此,放电形成的气溶胶部分沉积在凹槽处,可维持反应器稳定的放电强度及对二氯甲烷的降解效率。本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VOCs废气的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比若干室内空气净化方法之后,介绍了等离子体空气净化的能力、机理以及光催化反应,对基于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室内空气净化典型装置进行系统分析。对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作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气态污染物的关键部分,其电极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放电等离子体的形成和放电能量的利用效率,研究反应器在不同电极配置下的放电特性可为改善脉冲能量注入形式和提高放电稳定性提供参考。实验研究了多针-板脉冲等离子体反应器的针板间距和针针间距对伏安特性和单脉冲注入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针板间距相同时,多针电极结构与单针相比,起晕电压较低、火花击穿电压较高,放电稳定性较好;相同条件下,放电电流随针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而随针针间距的增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当针针间距增大到20 mm时,相邻针尖的相互作用已很小,继续增大针针间距,放电电流出现下降趋势;针板间距对火花击穿电压的影响较大,针针间距对其影响较小。当针板间距为20 mm,针针间距为20 mm时,电晕放电具有最大单脉冲注入能量。  相似文献   

10.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土霉素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针-板式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土霉素,考察了放电输出功率、空气流量、电极间距、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初始电导率和添加Fe2+的量对土霉素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土霉素有较好的去除效率,在初始浓度200 mg/L,放电功率64 W,电极间距8 mm,空气流速0.05 m3/h,初始pH为2.6,初始电导率1.083 mS/cm条件下,反应12 min后,土霉素的去除率可达97%。向溶液中添加Fe2+,可提高土霉素的去除率。TOC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反应12 min时,TOC去除率可达57%,说明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部分被完全矿化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