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8月-2015年4月采用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了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组成、季节演替规律及其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百花水库共监测到后生浮游动物41种.其中,轮虫类2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5种;优势种为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红多肢轮虫(Polyarthra remata)、中剑水蚤(Mesocyclop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②NMDS结果显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将群落结构演替划分为3个类群,即Ⅰ组(夏季、秋季组,以螺形龟甲轮虫、圆筒异尾轮虫等为优势种,共计8种)、Ⅱ组(冬季组,以螺形龟甲轮虫、长额象鼻溞等为优势种,共计7种)、Ⅲ组(春季组,以沟痕泡轮虫和红多肢轮虫等为优势种,共计7种).③RDA结果表明,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WT(水温)、pH、ρ(TP)和ρ(NO3--N)是影响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根据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及现存量(丰度、生物量)大小,可以判定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螺形龟甲轮虫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广东南澳岛及湖南常德中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体共14个样点进行采样,对螺形龟甲轮虫进行了形态特征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变化最主要影响因子,且与背甲长、背甲宽、棘刺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纬度条件下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常德地区螺形龟甲轮虫个体显著大于南澳地区(P<0.05).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各形态参数随季节波动呈现夏秋、冬春分化模式.螺形龟甲轮虫后棘刺长随水体营养程度增加而减小(F=159.4,P<0.01),富营养条件下后棘刺长度占全长的比例减小(F=167.5,P<0.01).研究结果表明,螺形龟甲轮虫棘刺长度可作为水质生物监测指标,并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贵州高原阿哈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RDA(冗余分析)等方法,于2017年11月(枯水期)、2018年4月(平水期)、2018年7月(丰水期)对浮游动物及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共检出浮游动物38种,其中轮虫25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4种;优势种包括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和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等13种;浮游动物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丰度分别为105.47,120.65,524.64ind./L,生物量分别为1.40,0.37,1.61mg/L,其最大值均出现在丰水期.(2)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差异显著,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均值分别为2.52和1.63.(3)冗余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温、营养盐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及TLI指数结果表明,阿哈水库水体已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抚仙湖后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区内11个采样位点进行浮游动物采集,分析了抚仙湖浮游动物种类及数量组成,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幼体3类。其中轮虫27种,隶属9科14属;枝角类5种,隶属于4科4属;桡足类1种,主要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胶鞘轮虫(Collotheca sp.)、小型腹尾轮虫(Gastropus minor)、广生多肢轮虫(Ployarthravalgaris)、象鼻潘(Bosmina sp.)、舌状叶镖水蚤(Phfllodiaptomus tunguidus)及桡足类幼体(Copepodalarva)。轮虫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3.42,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34,两项指标均反映抚仙湖的水质为清洁水体。,另外,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分别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对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生物丰度、优势种、多样性调查分析。共发现浮游动物3门21科23属34种,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矩形鬼甲轮虫(K.quadrata)、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广布中剑水蚤(M.leuckarti)。水源区生物丰度均值为37.88 ind/L。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41,1.89,0.78,综合评价水源区总体水质为寡污-中污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洱海浮游动物2019年春夏秋冬四季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洱海浮游动物季节变化规律及现状。结果表明:洱海浮游动物有3大类70种,其中轮虫43种,枝角类19种,桡足类8种;优势种以螺形龟甲轮虫、长额象鼻溞为主,螺形龟甲轮虫在春季、夏季和冬季都是全湖第一优势种,长额象鼻溞仅在秋季成为全湖第一优势种;密度季节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夏季最高218.17ind/L,秋季最低103.81ind/L,全年平均密度173.8 ind/L。在1957—2019年近60a已有历史资料中,2019年洱海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三大类浮游动物密度是第二低的一年,与往年相比,浮游动物对藻类的下行效应在减弱,对湖内有机碎屑的消耗在减弱。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和7月对滇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栖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了滇池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0个采样点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1种,轮虫类14种,占45.2%;枝角类9种,占29.0%;原生动物5种,占16.1%;桡足类3种,占9.7%。春季密度为1130ind/L,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夏季密度为1932ind/L,优势种为钟虫(Vorticella)和英勇剑水蚤(Cyclops strennu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轮虫类密度与水温显著正相关,与CODMn显著负相关,夏季与水温、pH、DO显著正相关,与氮磷营养盐、电导率显著负相关;春季枝角类密度与TP显著负相关,夏季与氮磷营养盐、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pH、DO、Chla显著负相关;桡足类密度与CODMn显著负相关,春季还与水温、DO、Chla、透明度、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原生动物与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浮游动物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溶解氧、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电导率是影响滇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春季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还有透明度、CODMn,夏季水温和pH也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1年~2012年对黄河口水域浮游生物的周年调查,对该水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79种,其中绿藻门最多为34种,其次硅藻门20种,其它门类均低于10种;优势种共25种,主要为小球藻、小环藻和针杆藻等;细胞数与生物量随季节变化变动较大,均为8月5月2月11月。检出浮游动物4类46种,其中轮虫25种、原生动物9种、桡足类7种和枝角类5种;优势种主要为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等;数量与生物量亦为8月5月2月11月。黄河口各站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低于3,平均值分别为1.68和1.36,依据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标准,黄河口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的轮虫分布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年3月,在长江口布设24个轮虫采水取样站。记录13种,优势种是萼花臂尾轮虫Brachinus calyoifloru和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这些种类在长江口的分布与盐度梯度紧密相关.在淡水区13种都出现,盐度0.5~5之间发现3种,盐度在5~18之间区域发现一种,盐度18以上区域未发现轮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嘉兴市南湖及南湖水系16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分析,明确了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现状,探讨了影响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南湖水系共检出浮游动物种类49种;优势种有13种,其中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分别有3种、4种、2种和4种。南湖水体中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均低于7条南湖主要出入湖河流和南湖出入湖口;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布显示南湖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最低,说明南湖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较低。RDA分析结果显示,南湖水系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颗粒物含量、总氮以及亚硝态氮等影响,而不同种类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也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悬浮颗粒物含量、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水温以及鱼类摄食等均可对南湖水系浮游动物群落产生影响,造成南湖水系浮游动物小型化。  相似文献   

11.
洋河水库轮虫群落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太湖不同湖区轮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2006年7月~2007年6月对太湖不同湖区(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研究期间,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种类数分别为23、15、14和21;河口区轮虫的年平均密度最高,为475个·L-1,梅梁湾最低,为164个·L-1,太湖湖心区为189个·L1-,贡湖湾为338个·L-1.4个湖区优势种不同,河口区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cdyciflorus),梅梁湾为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优势种都是针簇多肢轮虫(P.trigla).食物的不同以及大型浮游甲壳动物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太湖4个湖区轮虫群落结构不同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枝角类数量、枝角类生物量和桡足类生物量极显著负相关;轮虫数量与透明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太湖4个不同湖区轮虫群落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杞麓湖是云贵高原典型的重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为揭示杞麓湖浮游生物群落季节性演替规律,阐明浮游生物群落季节性演替的驱动因子,于2017-2018年对杞麓湖浮游生物及水质理化参数进行季节采样调查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并运用CCA(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杞麓湖夏季营养状态最高,达重度富营养水平,春秋冬三季均为中度富营养.水体SD(透明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ρ(Chla)、ρ(CODMn)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ρ(TN)冬季最高,秋季最低;ρ(TP)春夏最高,冬季最低.②杞麓湖浮游植物共6门163种(其中包括8个变种).浮游植物密度春季最低(0.66×108 L-1)而秋季最高(16.08×108 L-1),主要为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春季优势种为微细转板藻(Mougeotia parvula);夏季优势种为孟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mougeotii);秋冬季的优势种均为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③杞麓湖浮游动物32种,浮游动物密度冬季最低(13.2 ind./L)而夏季最高(3 696.0 ind./L).其中,春季优势种为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夏季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秋季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而冬季优势种为桡足类幼体.研究显示,杞麓湖浮游动植物群落季节性演替明显,ρ(DTP)(DTP为溶解态磷)、ρ(TP)、ρ(NH3-N)、ρ(CODMn)和WT(水温)是影响杞麓湖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性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于2021年6~10月对海珠湿地连通水系水区及三类水生植物体表附生的轮虫群落结构开展研究,分析水生植物附生轮虫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特征.研究期间共记录轮虫70种,其中水生植物水区最多,记录47种.水生植物均有大量轮虫附生,变化范围在108~5826ind./gdw之间,且附生轮虫丰度呈现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的变化趋势.水生植物附生群落、无植物水区和水生植物栽培区3种生境轮虫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水生植物附生群落中游动能力较弱的腔轮虫、镜轮虫、鞍甲轮虫等敏感类群占据优势,而无水生植物区和水生植物水区群落中以游泳能力较强的多肢轮属、龟纹轮属和臂尾轮属等耐污类群占据优势.3类型水生植物附生轮虫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s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无植物栽培水区(P<0.05).3类水生植物均为轮虫提供了生境支持,有效提高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陈莎  谢青  付梅  江韬  王永敏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21,42(5):2303-2312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库(长寿湖)浮游动植物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不同季节对其水环境因子和浮游动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浮游动植物的鉴定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8门107种,主要由相对丰度达61%的蓝藻门组成,优势种群包括纤细席藻、点状平裂藻和类颤藻鱼腥藻这3种浮游植物.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82种,其中轮虫相对丰度达88%,其优势种群包括螺形龟甲轮虫、前节晶囊轮虫和盖氏晶囊轮虫等6种浮游动物.浮游动植物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均不显著,除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的丰度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而浮游动物春季丰度最高,春季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冬季.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显著低于冬季和春季.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冬、春季节长寿湖水质处于清洁-寡污状态,夏季处于中度污染状态,长寿湖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影响长寿湖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包括:Chla、DOC、TP、NO2--N、NO3--N、NH4+-N、DO、Eh和T.冬春夏3个季节影响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太湖梅梁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长期变化特征(1997~2017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佳  周健  秦伯强  权秋梅  黎云祥 《环境科学》2020,41(3):1246-1255
浮游动物作为水体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水质重要监测指标,由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监测数据的缺失,导致关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长期变化特征的认识较为缺乏.基于太湖梅梁湾1997~2017年逐月连续监测数据,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太湖梅梁湾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轮虫和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均缓慢下降,枝角类丰度处于波动而生物量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枝角类生物量对太湖梅梁湾浮游动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小型的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优势度随着轮虫丰度的降低而增大,浮游动物的平均体型显著减小(P<0.05),浮游动物呈现出小型化演化特征,并潜在减弱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此外,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在春季呈上升趋势而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并在9月达到最大值1406.70 ind.·L-1和25.64 mg·L-1.而在夏季它们的变化趋势则相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与水体物理特征(碱度、电导率、水深、悬浮物质和水温)、叶绿素a和氮元素密切相关(P<0.05),说明太湖梅梁湾水体富营养化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河流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北京市河流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9月采集了北京市28个水体的81个断面的样品,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68种,其中原生动物17种占25%,轮虫36种占53%,枝角类13种占19%,桡足类占3%,主要是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 15种优势种中12种主要来自于轮虫和桡足类.山区河流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和桡足类为主,城郊结合区以桡足类为主,城区以轮虫为主.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山区河流水质总体上优于城区,城市水质优于城郊结合区;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识别出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后发现,NH_4+~-N、BOD_5和COD等对浮游动物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侯颖  李信  白灵  白乙娟  张淑荣  王圣瑞  郑蕾  丁爱中 《环境科学》2022,43(12):5616-5626
为探究不同水源补给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19年5~11月对北京市北运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7条河流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不同水源补给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条河流共监测到9门127种浮游植物,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0.94%、34.65%和10.24%.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24~169.14)×106 cell·L-1之间,均值为38.20×106 cell·L-1,生物量介于0.21~78.50 mg·L-1之间,均值为16.49 mg·L-1.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混合水源补给组>完全再生水补给组>无再生水补给组.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值介于1.56~2.18之间,均匀度指数J均值介于0.47~0.67之间,H''J均表现为:无再生水补给组>混合水源补给组>完全再生水补给组.RD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混合水源补给组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DOC、pH、Chla、DO和TP,影响无再生水补给组和完全再生水补给组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TN、NH4+-N、N/P和O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