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藏阿里地区的林业资源及其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对西藏阿里地区林业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和生产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探讨了该地区林业生产存在的“资源结构简单、后续资源极端贫乏;资源分布不均,水平和垂直分异突出;宜林荒山荒地资源面积大,造林任务艰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和建议:①健全林业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林业资源管理;②节省薪柴,保护生态环境;③实行林地承包制,大力兴办林业;④加强林业科技投入,以科技兴林,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具有基础性、原生性、公共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西部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及开发活动中多与水电资源、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林业资源等存在交叉与重叠,导致同一环境本底的不同资源开发的多重、链接作用,由此加重了环境负担,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部分矿区已出现较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好坏也成为衡量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林业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碳贮库和能源库,对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本身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并采取措施保护林业资源成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实务》是针对当代林业发展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共分十一章,涵盖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林业的涵义与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林业经济管理概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划、黄河上游山地类型区、黄土高原类型区、国情与生态资源环境、西部大开发与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新技术"3S"技术及其应用,分别从森林文化、历史沿革、林业的涵义、林业资源、林业经济与管理、生态建设与治理、国情与生态环境、西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为林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林业信息化足指在林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行政管理的科学发展,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直接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林业资源的逐步开发,环境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一定要注重林业资源保护,同时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现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UAV-DAP)与激光雷达(LiDAR)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便捷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地形地貌、生态监测、工程勘察、环境规划、林业资源清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的技术特征和应用趋势,着重比较两者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以及成本耗费等方面的区别,分析了两种技术在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动态,并且基于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动态提出了进一步的可能应用前景。基于运动结构重建算法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得的数字地表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激光雷达技术的超高空间分辨率程度(如0.2 m×0.2 m),但是数字摄影无法穿透植被冠层,而激光雷达可以较好地穿透植被层从而获取植被及地表信息。然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而能够和高精度、高耗费、大数据量的激光雷达技术形成优势互补。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技术是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在快速响应、高精度调查、多时期扫描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正>森林乃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调节大气、净化环境的重要可持续资源。东南亚林业大国缅旬多年来在推动林木经济发展同时,尽力实对林业资源的可再生保护。迄今为止,该国已逐渐形成由现行《缅甸联邦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国务院近期下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新型林权利益冲突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环境保护》2020,48(10):50-54
目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政府顺应时代新要求,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利用林业碳汇等"无形"林产品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现行法律尚未对林业碳汇等新型林权进行界定,如何设计有效协调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法律机制,化解各新型林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成为促进林业资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法律层面考量新型林权利益冲突,探究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表征及原因,指出通过法律重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辐射面、标准适用性和市场化补偿机制是解决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中亚热带,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3%,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5.6%,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的第14位,河川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7.9%。本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全省已有粮食、生猪、油料等资源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同全省资源量及潜力相比,仍不相称。为了充分合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认识和了解全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分析研究其结构、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县域农业增长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区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借助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将县域农业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并借助ESDA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种植业和牧业是农业增长的主要产业。2)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增长具有显著的同质集聚性,集聚效应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就产业各分量而言,份额分量和结构分量的集聚效应最强,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仅有种植业和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统计性检验,并以种植业最强;各分量的显著高高(或低低)集聚县域表现出低重合度,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生产格局尚待优化。3)农业资源配置流向相对合理的Ⅰ类型(竞争优势+专业化程度强)和Ⅳ类型(竞争劣势+专业化程度低)的县域数量不足50%(渔业除外),表明县域农业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不突出,县域间分工协作意识不强。建议加强县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合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基于土地利用详查的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新方案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文章简要总结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工作,进而提出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指标体系,确立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体系与分级。在此基础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的分县汇总数据,以分县为单元,把自上而下的定性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定量归并两种区划途径相结合,在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类型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承继前人的相关工作,提出了一个由12个土地利用区和67个土地利用亚区构成的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新方案,编制完成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图。该方案首次划分出了东南沿海区和藏东南-横断山区两个土地利用区,与以往的方案相比有所创新和发展;土地利用亚区的划分则强调国土开发的重点地区和土地严重退化或生态脆弱地区,从而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森林固定CO2价值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引入“市场逼近系数”,构造森林固定CO2效益经济结构模型,评估福建省森林固定CO2价值,为福建省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资产评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支撑数字城市的新技术,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等方面。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征为基础,从GIS的信息技术手段出发,建立淮安市盱眙县林业GIS,并对其运用于森林资源环境经营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促进淮安市林业信息化,提高林业管理与决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应注意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森林资源开发、草地资源开发、农业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活动的环境保护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岭山地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绵延断续的越城、都庞、萌诸、骑田、大庚五岭山脉,由西而东横贯粤、桂、湘、赣接壤地带,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这里自古就是我国南北交通要冲,区际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由于南岭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并具有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作用广泛,因而可提供的生物资源丰富多采,地下矿藏极为富集。这两大优势资源,成为发展工业的雄厚物质基础。但是,与区内自然资源的丰度,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工业规模还不相适应。探讨南岭地区工业发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policy choices made in the governanc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Lithuania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0–2005. The present system of governanc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Lithuania is compared wit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good governance. In addition, the reforms in the governance model in Lithuania are placed in the context of forest governance in other countries of the region.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Lithuanian forestry has evolved from hierarchical and extreme state interventionist governance to relatively transparent and accountable governance that respects private ownership, is sensitive to the public needs and interests as well as demand and supply in the market. The results of our work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privatization has served as the main impetus for change.On a larger scale, the reforms of the forest sector in the three Baltic States seem to have progressed in a more similar manner than compared to those in Poland, Russia, and Ukraine.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4000 m,气候严寒,是藏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区域具有经济上东向性和社会文化传统上西向性的二元结构特点,拥有畜牧业、林业、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优势,具有巨大开发潜力,但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低。今后的开发,必须正确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建立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理顺投资和项目建设顺序。区域开发应以东部为基地,以现有城镇为依托,逐步向面上扩展。同时,应致力于生态建设,建设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