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宣布,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拉开帷幕。这是继“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后的第七个大型林业重点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设计要求,将科技兴林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据规划,至2000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将由15.3%提高到43.6%,林  相似文献   

2.
信息     
《环境》1998,(3)
以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的生态防护网络和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正在中国大地上初步形成。“九五”第一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前一年进入三期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000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实现18000公里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龙,新增78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造林900万亩,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治理开发荒漠1300万亩,新启动的淮河、珠江、辽河、黄河中上游四大防护林工程取得明显进展。十大林业重  相似文献   

3.
造林减灾     
张树春  张帆 《环境》1995,(3):11-12
到本世纪末,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17.1%,由“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共同组成的五大防护林体系,将为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做出巨大贡献,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巨大作用。一中国更需要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4.
试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6.
信息     
《环境》1994,(3)
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3.92%截止1993年底,我国森林面积已达20.06亿亩,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5亿多亩,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13.92%;活立木蓄积量为117.85亿立方米。自1989年以来,我国的造林面积每年以8000多万亩递增,活立木蓄积量每年增加年1亿立方米,林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400亿元,森林覆盖率每年以0.2%的速度增长。全国已有517个城市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7.
环境墙报     
《环境》1994,(5)
近年来,我国造林绿化步伐全面加快,森林资源消长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进入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的新阶段,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累计达5亿多亩,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从12.98%提高到13.93%。去年底,全国绿化委员会召开了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到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的奋斗目标:到2000年,21个省(区、市)基本消灭宜林荒,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不同林种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长江上游环境背景特征研究,探讨了防护林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并进行防护林体系配置,由此设置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比荒坡高4~5倍;林地地温和气温均比农耕地低2~3℃,相对湿度提高30%~40%;流域的年地表径流减少,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地表径流减少4.1mm,年产沙量可减少5%~7%。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减少29%的泥沙。营建防护林后,经济效益明显:在中、低山区,林地直接经济效益净增值为921.5~992.4元/hm2·a,四川盆地净增值为850.3~1438.6元/hm2·a。  相似文献   

9.
滇池防护林体系计划于2010年在14.783万公顷林业用地内建成,按推算可使全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20.75%,固土能力增加75.14%,入湖泥沙减少48.72%,入湖总磷、总氮减少48.72%,并能使全流域防护林不总量达到18443.8万吨。  相似文献   

10.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9):70-70
三北工程造林保存面积达2511.7万公顷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日前透露,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511.7万公顷,项目区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2.4%。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3.9亿立方米,净增6.7亿立方米,年产木材2400多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1.
加强防护林种植建设和管理是我国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内蒙古呼和浩特防护林的退化严重,是我国现行退化防护林建设改造和更新的第一批试点区域。经过试点调查研究发现,呼和浩特森林土地质量较差,干旱和风沙较多,且存在一些生物灾害以及防护林老化的问题。加上林业种植、经营技术存在缺陷,也加速了防护林的老化。文章以典型的防护林建设为重要内容,在总结呼和浩特防护林种植建设现状,发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其防护林种植建设与管理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界江及松嫩干流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湿地资源保护等8大林业建设工程,必保完成年度目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确保3年完成47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和25度以下坡改梯任务。下决心封山育林,坚决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和湿地开垦,限期解决退耕还林,还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将用30~40年的时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计划新增林地面积3亿亩。第一期工程到2000年,造林1亿亩,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将使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由现在19.8%提高到41.7%,水土流失基本控制面积达7.4万km~2,年土壤侵蚀量减少4亿吨,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都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12月9日在哥本哈根贝拉中心的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祝列克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并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之一,为此在近10年来已投资700多亿美元发展林业;到2008年底,全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0.36%,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正10月22日,国家林业局、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2009—2013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达12.68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GDP(56.88万亿元)的22.3%,是当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68倍,相当于森林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0.94万元的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供需及贸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单永娟 《环境保护》2016,(10):37-41
通过对目前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供需、碳交易量和价格以及森林碳汇贸易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随着我国碳交易体系的完善,森林碳汇市场也将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也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带来一个较好的平台,必将促进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和林业经营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实务》是针对当代林业发展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共分十一章,涵盖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林业的涵义与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林业经济管理概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划、黄河上游山地类型区、黄土高原类型区、国情与生态资源环境、西部大开发与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新技术"3S"技术及其应用,分别从森林文化、历史沿革、林业的涵义、林业资源、林业经济与管理、生态建设与治理、国情与生态环境、西部  相似文献   

18.
生态     
绿杨城郭将再现 近日,扬州市成立了扬州市林业局,提出5年绿化新目标,打造生态扬州,再现扬州绿杨城郭的景象。5年成片造林3万多公顷,有林地总面积达7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实现林业总产值60亿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集镇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她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伟大创举,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78年的这项生态工程,23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203.72×104hm2,“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从工程开始实施时的5.05%提高到目前的9%,一些重点地区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工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行带、片、网相结合,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封沙育林相结合,造(林)、封(育)、管(护)相结合,丰富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21世纪前50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攻坚期,也是决战期,必须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并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环境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重视。究其原因是三方面。一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严峻,据1992年农业部门统计,全国农田污染面积已达1.5亿亩,每年造成粮食损失100亿斤,经济损失达150亿元;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6%;全国有数百万公顷的农田和草场受到沙漠化、盐碱化的威胁。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带更为突出。这些问题不仅阻碍着农业进一步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同时也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二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