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部门的环境治理力度有待加强.长期以来,环境部门应改变传统的重微观层面环境治理职责的实施,改变轻宏观层面环境治理结构架构的做法,调整环境治理方式,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多元主体的积极性,突出环境部门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明确环境责任.环境责任的关键在于转变环境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变管理为治理,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参与到环境治理,尤其应当重视企业和公众的力量,充分参与治理,实现环境善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府际合作行为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因果关系,发掘跨域合作治理困境的内生原因.以太湖流域水体联治为例,梳理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三省一市协作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采用博弈理论与方法构建府际合作治理博弈矩阵,拆解政府策略选择的内在利益逻辑.研究表明:合作主体因发展基础差异化面临多元利益矛盾局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环境治理PPP项目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此类项目的强外部性导致环境治理常常陷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的"三重失灵"困境。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探析了单方治理失灵的原因,通过对多中心理论、协同和治理的分析解读,概括了环境治理PPP项目中多元协同治理的特点,厘清了环境治理PPP项目中的多元主体,构建了以政府为核心、企业为载体、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为环境治理PPP项目外部效应内部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公共治理深陷国际制度空心化与治理主体多元非协同的双重困境。后巴黎时代,制度升级正在重新集结气候治理国家、利益再造不断扩大制度外气候治理体制以及气候治理主体间积极协同实现多元共治等,中国要认清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困境并顺应后巴黎时代的气候治理发展动向,积极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公共治理形势。具体包括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并有担当全球气候领导的准备;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联合国气候治理主体地位并积极加入制度外绿色合作群;构建多主体参与气候治理策略,推进国内开展多元共治行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治理要素,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自身缺陷、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形成网络化治理的模式。政府不应再被视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唯一主体,应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村民、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提高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认知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垃圾妥善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的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价值结构多元化的背景下,多元共治因具有平衡多主体间利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等特点而开始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随着我国提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传统的行政主体与社会主体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关系也将由"命令管制"向"沟通协作"发展。环境多元共治具有促成保障环境利益的法律秩序、实现公众与行政主体互动协作、提升环境行政的制度化能力等功能,不仅为社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法治化路径,而且也为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活动,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实现依赖于制度环境、组织因素、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等多个关键条件,同时,合作治理需要各主体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明确和重塑角色定位,进而通过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支出竞争使用机制,建立信息交互制度,寻求多元合作模式,最终实现统筹协调、联动增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