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也是一个地震记载最早而又最详备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地震研究有一定成果涌现。然就整体而论,中国地震史在中国灾害史研究中仍然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存在诸多不足。无论从史料的开挖、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运用,还是研究内容、对象、视角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展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重大自然灾害中灾害链对灾情的巨大放大、累加作用,使灾害链研究备受关注。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以中国汶川"5.12"地震灾害和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链梳理和区域对比,并探讨了不同灾害系统下,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对灾害链致灾成灾的影响。通过构建承灾体脆弱性与灾情累积关系的概念模型,阐述了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机制。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具有陆地山区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和地震→结构破坏→设施受损灾害链;日本地震具有海洋岛屿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海啸→核事故灾害链、地震→(海啸→)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毁灾害链和地震→滑坡/火山/水库溃坝灾害链等;两场地震灾害中灾害链的成因及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过程差异显著;福岛地震灾害链危害巨大,使灾情在其他相关国家放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灾荒史再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从整体性研究、区域灾荒史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史料整理建设工作等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近30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重点从环境社会学角度提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今后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领域和内容、资料建设以及研究队伍等4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希冀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在宏观把握和向纵深发展两方面有序并进提供些许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代华北灾荒频发,改革开放以来对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涌现,主要表现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但其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代华北灾荒频发,改革开放以来对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涌现,主要表现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但其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内现有的灾害文献史料数据库主要以目录检索和文献展阅功能为主,对灾害文献史料的研究潜能和数据价值挖掘不够。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灾害事例数据库",充分发挥GIS地理信息系统与可视化实现技术功能优势,为相关领域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介绍日本在此领域的建设经验,并结合国内现有数据库研发情况,以探究GIS灾害史料数据库与可视化实现建设设计思路,以期对现代大数据思维下的我国灾害史研究方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三、当前世界上抗御地震灾害的措施地震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重大问题,只要地球存在一天,就存在发生地震的危险性。人类虽无力抗拒地震,却有法抗御地震灾害,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场艰巨斗争。当前,世界上抗御地震灾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震预报就实际情况来说,如何提高地震预报水平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地震预报有三个要素:震级、地点和时间。预报的成功可以大大减轻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庐江县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少震,地震灾害关注度低,民众文化素质水平低,地震知识了解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2)民众对影响地震灾害结果的深度知识掌握差,地震灾害感知能力弱;(3)民众防震减灾知识匮乏,自救互救技能掌握较差,防震减灾信心不足,防震减灾响应能力较低;(4)区域经济不发达,民众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设计普遍较低,防震减灾外部条件对民众防震减灾信心支撑不足。高地震灾害脆弱性与民众安全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地震恐慌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人类不断经历着地震的洗礼,也在不断总结地震带给人类的教训."7·28"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一次次事实说明,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根本原因,提高房屋建筑抗震能力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严格防震减灾、建筑等各项法律法规和抗震设防相关强制性标准是建设具有抗震能力房屋建筑,抗御地震风险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以来福建灾害史研究成果显著,在灾害史料整理和专题研究方面都相对系统和完善。随着福建灾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向更应受到关注与思考。通过回顾与总结福建灾害史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发现其仍具有进一步深化的探索空间,主要体现在拓展灾害研究的时空范围、扩充灾害史料的来源与数量、加强灾荒文本的考辨与解读、构建灾害历史数据库、突破固有的研究模式以及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等方面,而这些发展方向也是此后推进和深化福建灾害史研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阐明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概念的基础上,从地震相关立法历史沿革、组织机构建设、灾害预警系统开发、防灾教育与防灾训练、地震应急管理相关研究热点等五个方面对日本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地震应急管理情况,借鉴日本地震应急管理的先进经验,分别从上述五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地震应急管理的策略与措施。以期为中国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完善防震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力争把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豫皖苏黄泛区作为黄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泛滥产物,对此问题的研究一波三折,先后经历不同时期的低谷与高潮。至今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研究成果日益丰硕;二是研究领域渐趋平衡;三是创新研究有待加强;四是比较研究稍显不足。同时,在研究黄泛区问题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缺失现象,理论的缺失限制了研究者们的视野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史料的匮乏也束缚了学者们的手脚,因此,继续挖掘史料成当务之急。研究视角的转换与多学科之间的交流还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地震灾害效应,并给出了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准确概念。在总结中国近二十年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基础上,给出了今后我国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今后开展震害防御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进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详细的论述了地震灾害效应,并给出了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准确概念。在总结中国近二十年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基础上,给出了今后我国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今后开展震害防御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信云服务的地震信息共享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计算在地震灾害管理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云计算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根据地震灾害管理主体涉及到的信息交互情况,构建了地震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模型,明确了地震应急状态下信息共享流程;提出了云计算地震信息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包括云计算服务方式和云计算服务层次两种,并探讨各体系结构的优缺点;最后分析地震灾害管理部门对可信云服务供应商进行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即云服务认证情况,为相关部门选择供应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它在造成物质毁坏的同时,也给人的心理,特别是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创伤。本文从地震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伤害的内容解析出发,研究了震后未成年人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并结合地震灾害救灾实际,设计了地震灾害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17.
山地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以主震为诱因、以地质灾害为主要次生灾害的复合型灾害,因此设计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防止交通堵塞,提高防灾设施的防灾能力。本文紧密围绕山地地震灾害的特点,概述了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安全设计的要点,即合理选择避难场所类型、避让次生灾害威胁区、防火设计、储备必备的抢险救灾物资和设置直升飞机坪等,并以某一山地城镇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和避难场所发展规划为例,分析了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安全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该研究对优化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方案、完善城镇防灾结构、提高居民避难的安全性以及判断避难场所设计的安全程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云南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雹、洪涝、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灾害,先后发生了通海2次5.0级地震、麻栗坡"9·02"洪涝灾害、墨江5.9级地震、金沙江干流白格堰塞湖灾害等。全年呈现出中强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洪涝和地质灾害频发至部分地区人员伤亡较重、金沙江干流堰塞湖灾害损失严重、低温冷冻和雪灾灾害损失突出等特点。综合描述了2018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灾情,分灾种对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给出了未来综合减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救援抢通装备存在的不足,通过建立救援抢通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熵的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对我国现有救援抢通装备的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抢通装备效能的总体评估结果为"中等",主要是在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完全实现装备的快速达到、快速部署、快速作业等要求,从而影响了救援抢通的效果;尤其是路基和隧道抢通装备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路基抢通装备一般采用市场常见设备,存在体积及重量偏大、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等问题,而隧道抢通没有专用装备,常用的设备在隧道狭小的空间里存在作业困难、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救援抢通装备效能评估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有救援抢通装备存在的不足,可为今后装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救援抢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震是威胁长输管道安全的一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而且随着大型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和大口径、高压力管道钢的投入使用,研究地震作用下长输管道的安全性对保障管道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在长输管道的地震反应与稳定性研究领域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当深入对气固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