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松花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XAD-2与XAD-4混合树脂吸附的富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分析松花江水中有机污染物.探讨了吸附效率及洗脱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翔  左锐  郭学茹  孟利  刘鑫  王膑  滕彦国  王金生 《环境科学》2018,39(9):4086-4095
傍河开采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新型安全的取水方式.本文以哈尔滨呼兰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下水污染解析技术对枯丰水期水源地污染源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刻画,在此基础上采用污染源-途径-受体模型进行了枯丰两季水源地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综合分析了季节变化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源解析的地下水污染源在枯丰季节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水源地开采引起的水-岩相互作用、原生地质影响下高Fe3+、Mn2+污染、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氮污染和有机污染等共同作用;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枯丰水期水源地均处于较低风险水平,其差异性体现在丰水期水源地南部呼兰河沿岸区域水质污染风险较高,枯水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河岸周边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因此枯水期的人类活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大,是水源地综合污染管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化学品生产一直采用粗放型和高污染的方式,企业生产和使用化学品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甚至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也出现了重污染场地;近年来,苏州、武汉等地又相继发现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类型的污染场地.污染场地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污染场地的环境监管和治理迫在眉睫.然而,我国污染场地监管面临着法律缺失、主体缺位、资金缺乏和技术不足等问题,急需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经验,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加强污染场地监督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章采用GC,GC/MS对珠江三角洲某市饮用水源水和河涌水中半挥发性、非挥发性微量有机物进行调查分析,共检测出226种有机污染物,其中有14种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6种中国水环境中优先控制污染物,B水厂污染最严重,A水厂水质最好。结果还表明该市饮用水源水及河涌水已经受到了生活污水、石油烃、洗涤剂、塑料增塑剂、有机农药和工厂排放的污水等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我国饮用水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天然水体和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已受到内分泌干扰物的严重影响.文章分别从重金属类和有机类污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针对我国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对策并做出了展望.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以及华北、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饮用水水源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阿特拉津等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6.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高锰酸盐指数限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DMn(高锰酸盐指数)是一个反映地表水体受有机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也是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控制的重要指标. 对人体健康而言,CODMn一般不具备毒理特征,但ρ(CODMn)与经氯消毒后出水中消毒副产物浓度存在一定关联. 2007年典型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ρ(CODMn)调查结果表明了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总体状况,即:湖库型水源地ρ(CODMn)最高,平均值为(2.70±1.40)mg/L;河流型水源地次之,平均值为(2.49±1.26)mg/L;地下水型水源地ρ(CODMn)最低. 湖库型和河流型水源地的ρ(CODMn)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1—4月、11—12月较低,5—10月高,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地下水型水源地的ρ(CODMn)较低,并且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平均值为(1.11±0.81)mg/L. 根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国内自来水厂主体净水工艺,建议我国饮用水源地ρ(CODMn)标准限值为4.0mg/L. 河流和湖库型水源地在不同月水质达标率分别为84.9%~89.0%和81.0%~89.6%,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6%. 为提高饮用水源地ρ(CODMn)达标水平,应重点加强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农业面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回顾1998年洪水期间哈尔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洪灾加重了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其原因是过度降水造成的地表径流,使面源的有机污染增加,低水温使得水体自净速率降低.为从根本上治理有机污染,从点源、面源两方面入手,合理分配污染负荷,及早推进污染总量控制的实施,是缓解哈尔滨江段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单体同位素技术在有机环境污染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分辨率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GC IRMS)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单体有机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CSIA)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研究领域,成为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判识和污染过程示踪的有力工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GC IRMS样品前处理技术、物理化学过程所导致的同位素分馏、不同有机化合物在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过程诸方面,并初步应用于一些受污染环境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9.
刘姝媛  王红旗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0):3166-3174
在对地下水污染物理过程以及地下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相互制约关系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欧洲模型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源、路径、目标三方面构建了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于某地下水水源地,得到该水源地的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图.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中的污染高风险区位于水源地的东部,较高风险区位于Q石化公司厂区的周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珠江广州河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GC/ITD/COM联用法全分析。110升水样被XAD-2树脂柱富集,用有机溶剂洗脱,并浓缩至1ml。浓缩的提取液注入GC/ITD,鉴别了272个化合物,14种是美国环保局规定的优先考虑污染物。根据有效碳数计算校正因子,定量了216个化合物,某浓度范围为0.01~46μg/l。文中也提出了31优先考虑有机污染物的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11.
第二松花江水中甲基汞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第二松花江水中甲基汞的时空变化规律,分别在平水期和丰水期沿二松流域进行了采样分析,得出其空间变化规律:红石、十号线和泔水缸3个断面甲基汞含量较高,在这3个断面两侧甲基汞含量均下降.季节性变化规律:除涝州和四方台断面外,其他各采样断面丰水期甲基汞含量均低于平水期.通过对比分析1981年、 1983年和本研究结果,得出了年际性变化规律:1981年甲基汞含量随与排污口距离的增加而降低;1983年污染源已切断1 a,水中甲基汞含量骤降,达到天然背景值水平,但肇源至四方台江段甲基汞含量均在0.35 ng·L-1以上;2006年各相应断面甲基汞含量高于1983年,低于1981年.此外,本研究给出了二松水中甲基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自来水中强致突变物MX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X[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H)-呋喃酮]是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强致突变作用的副产物.实验利用XAD-8吸附树脂对江苏省癌症高发区自来水中的MX进行了富集,饱和BF3-CH3OH溶液衍生化,并用GC/MS测定.结果发现,除个别点MX含量较高外,其余浓度在0.58~20.0ng·L-范围之内.同一采样点枯水期浓度要高于平水期.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主要由其结构特征和表面化学性质决定。如何选择合适的适用于饮用水处理的活性炭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以某湖水中的天然有机物质作为配水中有机物的来源,对活性炭的结构、性能指标和水质化学安全性指标(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水经活性炭吸附后的水质主要与5~10nm和30-100nm的孔容有关,尤其与50~100nm的孔容最为相关。碘值和有机物去除率的相关性较差。比表面积、孔容积、平均孔径与有机物去除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饮用水源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饮用水源水质超标的成因分析,并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做好水源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规划工作,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谈饮用水微量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饮用水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传统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通过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对水质的影响,提出了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为研究和开发新的净水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体/底泥生物基城市河道富营养化水体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慧华  宋晓光  吴革  谢鑫源 《环境科学》2013,34(10):3879-3887
针对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自主研发了水体生物基、底泥生物基和微动力涡轮水循环曝气系统.水体生物基对水体中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33%、98.00%和54.73%;底泥生物基在投加5 d内可达到20%以上的底泥减量率,上覆水曝气可有效缓解由底泥有机质降解而引起的营养盐释放;由水体/底泥生物基相结合并辅以微动力涡轮水循环曝气系统的组合技术,在中试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水体营养盐去除及底泥有机质降解效果,COD、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2.0%、33.6%、23.4%,河道底泥中有机质成分由试验前的38.20%降至试验结束时的12.20%.  相似文献   

17.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18.
XAD-8 resin iso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was used to divide organic matter into the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fractions. A pilot pla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in both fractions during conventional and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treatment of hydrophobic organics (HPO), rather than hydrophilic organicas (HPI), should carry greater emphasis due to HPO’s higher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and haloacetic acid formation potential (HAAFP). The removal of hydrophobic matter and its transmission into hydrophilic matter reduced ultimate DBP yield during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nd filtration, ozon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 filtration had distinct influences on the removal of both organic fractions. Additionally, the combination of processes changed the organic fraction proportions present during treatment. The use of ozonation and BAC maximized organic matter removal e ciency, especially for the hydrophobic fraction. In sum, the combination of pre-ozonati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3-BAC removed 48%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60% of HPO, 30% of HPI, 63% of THMFP, and 85% of HAAFP.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3-BAC without pre-ozonation had a comparable performance, removing 51% of DOC, 56% of HPO, 45% of HPI, 61% of THMFP, and 72% of HAAFP. The e ectiveness of this analysis method indicated that resin isolation and fractionation should be standardized as an applicable test to help assess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e ciency.  相似文献   

19.
以某江水为原水,研究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用GC/MS分析仪对水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53种,陶粒滤池对有机物总量(峰面积)的去除率为83%,有效威小了后续单元的负担,O3/GAC单元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53.4%,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95%;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