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发光法测定废水中痕量苯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鲁米诺-H_2O_2(KOH,H_3BO_3)发光体系和苯酚对该体系发光的淬灭作用。发现苯酚浓度处于2.0×10~(-6)—2.0×10~(-4)mol·L~(-1)时,与淬灭后的相对发光强度有线性关系,本法最低检出限为0.2mg·L~(-1)。用于工业废水中苯酚的测定,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对东太平洋隆起13°N热液的气体浓度和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在大多数贫Mg样品(≌5×10~(3-)mol/kg)中,气体浓度为:(3—4.5)×10~5 cm~3 STP/kg的He,0.62—1.24cm~3 STP/kg的CH_4,(10.8—16.71)×10~(-3) mol/kg的CO_2。样品含有大量由与钛取样瓶反应所产生的H_2(95—126cm~3/kg)和某些CO(0.26—0.36cm~3/kg)。CH_4和CO_2的δ~(13)C(分别为-16.6—-19.5,-4.1—-5.5)表明温度为475—550℃,而δ~(13)C_(co)与在接近取样温度的350℃下CO_2对Ti的还原所形成的一致。~3He/~4He在(7.5±0.1)R_A是非常均一的(~3He/~4He=1.0×10~(-5)),非常类似于已发表的资料以及(14—2.1)x10~6之间的CH_4/~3He比值。水的~(18)O和D显示出富集,分别为0.39—0.69‰,0.62—1.49‰。这些值相当于水/岩比为0.4—7。明显的~(18)O富集表明大洋同位素组成并没有完全被热水循环所缓冲。根据热水通量和地幔~3He通量对~3He-热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是天然水体中重要的光敏剂,能够促进持久性有机物的自然光敏降解。常用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农田使用后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探讨了在可见光照射下,水中腐殖酸光敏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通过自由基探针实验和氮饱和淬灭氧实验,分别对可见光反应体系中受光能激发产生的活性物种~1O_2、·OH和~3HA~*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中腐殖酸光敏降解阿特拉津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速率常数为0.4454 h~(-1);作用于阿特拉津的·OH、~1O_2浓度分别为2.46×10~(-16),5.70×10~(-14) mol/L,~3HA~*对其光降解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活性物种对阿特拉津的降解作用为·OH>~1O_2>~3HA~*。·OH氧化作用主要发生于阿特拉津的脱烷基化反应,~3HA~*则更容易与乙基反应。  相似文献   

4.
导言 U~(230)、U~(235)、U~(234)是属于天然铀和锕系系列中的三个长寿命的同位素。在放射系列中,U~(238)(T_(1/2)=4.51×10~9年)和U~(234)(T_(1/2)=2.48×10~5年)被Th~(234)(T_(1/2)=24.1天)和P_(?)~(234)(T_(1/2)=1.18分)分隔开。 近几年,科学工作者已经研究了U~(238)和U~(234)在海水和江河水、珊瑚、暗礁和深海沉积物中的异常行为,但对海岸沉积物,特别对印度沿海海岸的沉积物研究得很少。  相似文献   

5.
这个采用酸性水溶液的湿式氧化脱硫法。已经在0.5标米(?)/时气体的脱硫试验装置及—个20标米~3/时气体、30公斤/厘米~2的半工业装置上进行了研究。本法以含铁螯合物的酸性溶液作为氧化还原催化剂,其特点可概括如下:(1)闪蒸气体或废气用不着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再做进一步处理。(2)生成硫代硫酸盐所消耗的碱极少。(3)本法可在高压下从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中脱除硫化氢。本法可应用于难以采用一般方法来处埋的气体。  相似文献   

6.
磷酸酶催化水解有机磷是水体生物有效磷的重要补充途径.以天鹅湖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磷和金属对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APA)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根(PO_4~(3-))、六偏磷酸根((PO_3)_6~(-6))、焦磷酸根(P_2O_7~(4-))、β-甘油磷酸根((C_3H_4O_6P)~(2-))在0.01~1 mmol·L~(-1)范围内对APA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浓度为1 mmol·L~(-1)时,与对照相比,水体中APA分别降低50.8%、55.8%、52.4%和14.4%.金属Al~(3+)、Co~(2+)、Pb~(2+)和Cr~(6+)对APA的激活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浓度为1 mmol·L~(-1)时,水体APA分别是空白的2.8、3.1、2.3和2.7倍.重金属Cu~(2+)、Zn~(2+)、Ni~(2+)对水体中碱性磷酸酶表现出抑制作用,3种重金属中Cu~(2+)抑制作用最显著.当Cu~(2+)浓度为1 mmol·L~(-1)时,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仅为空白的62.3%.随着Cu~(2+)、PO_4~(3-)、(PO_3)_6~(-6)、P_2O_7~(4-)浓度增大,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保持基本稳定,米氏常数Km增大,因此,它们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同时,V_(max)/K_m值随Cu~(2+)、PO_4~(3-)、(PO_3)_6~(-6)、P_2O_7~(4-)、(C_3H_4O_6P)~(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催化效率降低,说明V_(max)/K_m可作为水体磷酸酶催化能力的有效指标.总体而言,含磷基团和金属离子会显著影响富营养化水体APA,将间接影响水体有机磷的转化和供磷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生低水平量N_2O的好氧反硝化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装液量为2.5L发酵罐中对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Delftia tsuruhatensis设计三因素二水平L(423)的正交实验,对其进行N2O控逸最优条件的研究,三个因素分别为碳氮比(COD/N)、溶解氧和pH。结果发现,对该菌株N2O气体影响最大的因素为COD/N,其次为DO和pH值。在最优条件(碳源为柠檬酸三钠、COD/N=15、DO=30%饱和溶解氧、pH=7.5)下,该菌产N2O气体总量为0.20mg,N2O-N产量占TIN去除量的0.04%。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增强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快速光曲线,以研究UV-B辐射增强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大豆幼苗期、分枝-开花期和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5.03%、 7.70%和10.38%;分枝-开花期,F_v/F_m值降低了6.13%;幼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有效量子产量(Y)在PAR>366 μmol·(m~2·s)~(-1)时显著降低,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_m)分别降低了28.92%和15.49%;但对三叶期和结荚期的Y和P_m无显著影响.UV-B辐射增强使三叶期和幼苗期半饱和光强(l_k)分别降低了21.18%和23.17%;使分枝-开花期的初始斜率(α)降低了21.05%;并显著降低了幼苗期PAR>366 μmol·(m~2·s)~(-1)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分枝-开花期PAR>366 μmol·(m~2·s)~(-1)的光化淬灭(qP).本研究意味着UV-B辐射增强抑制了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损伤了捕光系统和耗散保护机制,破坏了大豆光合系统,使其光合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光透法定量两相流中流体饱和度的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艳红  叶淑君  吴吉春 《环境科学》2014,35(6):2120-2128
基于光透法定量流体饱和度的原理及其在两相流中的应用,设计了两组密封砂箱实验来研究气体或重非水相流体(DNAPL)在饱和孔隙介质中的迁移,观察了气体或DNAPL在孔隙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应用并验证了2个水/气两相流中的光强-饱和度(LIS)模型,特别是建立并应用了适用于NAPL/水两相流系统的2个新LIS模型.结果表明,气体以不规则的"指状"通道向上迁移直到在砂箱顶部聚集,最终形成连续的气体分布;TCE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向下迁移直至砂箱底部,最终在砂箱中形成不规则的污染羽并在砂箱底部形成污染池.利用实验结果应用并验证4个光透法模型得到:2个水/气系统中LIS模型(WG-A和WG-B)整体适用于本实验数据;2个NAPL/水系统的LIS模型(NW-A和NW-B)得到与实测资料较吻合的结果,其中基于单个孔隙水驱替假设的模型NW-A与实验结果更加接近,对量化多孔介质中的NAPL/水系统各相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CF3Cl-O3体系在253.7nm紫外光照射下所引发的O(1D)与CF3Cl的反应.O(1D)与CF3Cl的反应最终产物为CF2O、F2、Cl2,并讨论了O(1D)与CF3Cl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的253.7nm紫外光作用下,CF3Cl自身不发生解离,同时O(3p)不与CF3Cl发生反应.此外外加气体(氮气、氧气)对O(1D)与CF3Cl的反应有较强的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酸性条件下,盐酸林可霉素(Lincomycin hydrochloride,LCHC)对Ru(bipy)_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且化学发光强度随着LCHC浓度增加而增加,由此建立一种Ru(bipy)_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快速测定LCHC的新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LCHC的浓度在1. 0×10~(-6)~1. 0×10~(-3)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9 01,方法检测限为3. 0×10~(-7)g/m L(3S/N)。对5. 0×10~(-5)g/m L的LCHC 11次连续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 0%。并将建立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应用到3种环境水体(南明河水、雨水和自来水)中LCHC的检测。环境水体中LCHC检测结果的RSD在1. 7%~5. 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6. 7%~106. 7%之间,结果准确可靠,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丽  蒲俊兵  李建鸿  于奭  肖琼  张陶 《环境科学》2016,37(7):2487-2495
具有较高水体CO_2分压(p CO_2)的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常与大气形成较高的正向CO_2浓度梯度,因此评价岩溶水体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对于岩溶碳循环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柳州官村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岩溶溪流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使用静态箱法和手持式二氧化碳测量仪GM70对脱气通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溪流的CO_2交换通量以脱气为主,地下河出口(G1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39.48~890.84 mg·(m~2·h)~(-1),平均值为445.72mg·(m~2·h)~(-1),溪流下游(G2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6.54~844.18 mg·(m~2·h)~(-1),平均值为159.81 mg·(m~2·h)~(-1),脱气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雨季要大于旱季,地下河出口地区要大于下游地区.溪流CO_2脱气会对附近空气中CO_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_2)产生影响,使溪流附近空气中CO_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_2)值逐渐偏负,并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即δ13C-CO_2雨季偏负于旱季,G1点δ~(13)C-CO_2偏负于G2点.并且由于脱气作用的进行,溪流的水化学性质沿流程变化,表现为HCO-3沿流程逐渐降低,p H值升高,电导率降低,p CO_2沿流程递减,常见碳酸盐矿物的饱和指数SIc逐渐升高,δ~(13)C-DIC值逐渐偏正.  相似文献   

13.
就地利用菜地改建小型湿地系统可能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菜园土与吸附基质的组合直接关系水体污染物中氮磷的净化效果. 选取沸石、谷壳、活性炭、陶粒和菜园土作为试验基质,使用BET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EDX)对其进行表征,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分别筛选出对氮磷吸附效果较好的沸石和陶粒,设置菜园土∶陶粒∶沸石质量占比基质组合:F1(10∶0∶0)、F2(6∶2∶2)、F3(8∶1∶1)、F4(8∶2∶0)、F5(8∶0∶2)、F6(6∶1∶3)和F7(6∶3∶1). 在低、中、高3种氮磷浓度下,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筛选出去除效果最好的基质组合. 结果表明:①5种单一基质中,活性炭、陶粒的比表面积(35.72、33.23 m2/g)和微孔体积(2.20×10?1、8.25×10?2 cm2/g)均较大;沸石和陶粒表面呈粗糙多孔结构. ②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5种单一基质对氮磷的吸附,各基质对氮的饱和吸附量表现为沸石(2.00 mg/g)>陶粒(1.47 mg/g)>菜园土(1.17 mg/g)>活性炭(0.99 mg/g)>谷壳(0.21 mg/g),对磷的饱和吸附量表现为陶粒(1.28 mg/g)>活性炭(1.25 mg/g)>沸石(1.16 mg/g)>谷壳(0.80 mg/g)>菜园土(0.50 mg/g). ③7种基质组合对氮磷吸附具有相似的动力学特征,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基质组合对不同污染负荷条件下氮磷的吸附规律. ④7种基质组合对氮磷的吸附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最终于12~48 h趋于稳定. 研究显示,F2、F4和F7基质组合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但考虑菜地改造的简易性和可操作性,F4为最佳基质组合,其在3种不同氮磷浓度下对氮、磷的吸附量分别为0.36~0.68和0.10~0.39 mg/g.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酸定量回漓和土壤BS-pH缓冲曲线定性比较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的强弱.结果表明,酸性淋溶土缓冲能力虽较弱,但缓冲区出现范围较宽(BS20—80%)且缓冲性能较持久.近中性水成土则大体相反.四种土壤对SO_4~(2-)的吸附容量甚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表述的规律.水和1.0 mol/L KNO_3对土壤吸附态SO_4~(2-)解吸率甚低(<40%).  相似文献   

15.
地热水中CO_3~(2-)、HCO_3~-和Cl~-的含量较高,在使用ICP-MS对~(52)Cr进行测定时会形成~(40)Ar~(12)C和~1H~(35)Cl~(16)O的多原子离子干扰,造成ICP-MS不能直接准确测定地热水样中的铬。该文对地热水样进行了前处理,首先加入硝酸调节pH<3,后加热保持微沸2 min放置到室温,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从而消除了CO_3~(2-)、HCO_3~-和Cl~-对测定的干扰,实现了ICP-MS对地热水中微量铬的准确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18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加标回收率为97.63%~106.27%。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检出限低的特点,可用于地热水样中微量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释放及环境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结合紫外与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洱海表层沉积物DON释放特征,并探讨其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学意义.结果表明:(1)一级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拟合洱海表层沉积物DON释放动力学过程,其最大释放量在24.387~46.949mg/kg之间,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南部中部;最先释放(10min内达到最大值)组分主要为类蛋白组分P_(Ⅰ+Ⅱ,n),而释放量最大的组分是类腐殖质组分P_(Ⅲ+Ⅳ,n),约占76%;(2)洱海沉积物DON在好氧(DO=8~10mg/L)和适中pH值(pH=8)的环境中释放量相对较小,pH值增加或DO含量降低均会促进其释放.(3)洱海沉积物DON组成特征参数与其释放量显著相关(r=0.813~0.919,P0.01),随沉积物DON取代基增多,分子量增大,芳香性增强,释放量逐渐增大;类蛋白与类腐殖质组分比值P_(Ⅰ+Ⅱ,n)/P_(Ⅲ+Ⅳ,n)也可间接作为衡量沉积物DON释放量的指标,即沉积物DON结构组分特征参数可反映其释放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示洱海沉积物DON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7.
院环委会一1995,15(3)一289~293 环信X一9 研究了土壤对锌的缓冲性能。讨论了缓冲能力随土壤固相上的锌量以及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缓冲能力与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有机质、CaCOs和氧化物)的关系;温度和pH对土壤缓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固相上锌址增加,溶液中锌离子浓度的变大,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明显降低。温度和pH升高,都增加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石灰性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对锌的缓冲能力的影响顺序为:CaCO3>氧化物>有机质。图5表3参2X53 9600945光降解地膜的农业效果与降解过程(1)/金维续…(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浙江省萧山化工厂,主要是生产普通过磷酸钙(以下简称“普钙”)的县属工厂。086年产量(析P_2O_518%)4.2万吨。(?)在普钙生产中,磷矿石[Ca_5F(PO_4)_3]在与硫酸分解过程中,有大量的氟化氢气体和一定量的四氟化硅(SiF_4)气体逸出。根据测定,生产一吨普钙排出含氟废气300m~3,每m~3氟废气中含有四氟化硅20—24g。相当于14.6—17.5g 氟。以每生产一吨普钙计,逸出氟总共有4.38—5.27公斤。该厂1974年建成一室一塔氟吸收装置,在普钙生产过程中逸出的含氟废气经水吸收后,制得氟硅酸溶液,并与饱和食盐水(NaCl)作用生产氟硅酸钠(Na_2SiF_6),当年生产合格氟硅酸钠产品4550公斤。但是,生产氟硅酸钠过程中的母液中氟含量为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芯为原材料,将其炭化后制得炭化玉米芯(AC组),用H_3PO_4、NaHSO_3改进其炭化工艺流程,得到磷酸改性组(P-AC组)和饱和亚硫酸氢钠改性组(C-AC组)。通过不同玉米芯与H_3PO_4的料液浸渍比和在饱和Na HSO3中的浸泡时间,研究对制备炭化玉米芯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对甲醛气体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组材料的比表面积较AC组显著提高了28.9%~37.7%;当玉米芯与H_3PO_4的料液浸渍比为1∶1时,所得材料在3 h吸附甲醛达74.2%,饱和吸附量为4.95 mg/g;当炭化玉米芯材料在饱和NaHSO_3浸泡1.5 h时,所得材料3 h吸附甲醛可达90.3%,饱和吸附量为6.21 mg/g。  相似文献   

20.
由工业生产引起的铬污染是环境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二氧化钛(TiO2)材料因其吸附催化的双重作用在铬的去除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利用水热法合成高指数晶面TiO2{201},对其进行SEM、TEM、XRD、及XPS表征,并用于Cr(III/VI)的吸附及Cr(VI)的光催化还原,以达到从水体中去除铬的目的。所合成的TiO2{201}为锐钛矿相,呈蒲公英状的层级结构。Langmuir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TiO2{201}对Cr(III)和Cr(VI)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7mg·g-1和13.2mg·g-1,Freundlich模型拟合结果表明TiO2{201}对Cr(III)和Cr(VI)的吸附均易于进行,其1/n均小于0.5。在紫外光照条件下,TiO2{201}作为光催化剂可将毒性较强且吸附去除效果较差的Cr(VI)还原成Cr(III),并以Cr(OH)3及Cr2O3的形式沉淀在TiO2表面,XPS表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表面沉淀的存在。为探明TiO2{201}光催化还原Cr(VI)的机制,分别研究光生空穴淬灭剂(EDTA-2Na)和光生电子淬灭剂(KBrO3)对Cr(VI)还原效率的影响,证明Cr(VI)的还原是由光生电子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