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应用彗星试验技术,通过检测分级与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氨基酚类化合物在鲤鱼体内暴露72h后对其肾脏细胞DNA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3种氨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其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 05,P<0 01);同时,4个损伤指标AU,TDNA,MT及MOT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果也表明3种化合物所表现出的基因毒性差异可能与其结构有关。试验表明鱼类肾细胞彗星试验在环境质量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应用蚯蚓彗星实验检测环境甲醛的生态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垚  艾燕  彭光银  杨光涛  崔鸿  杨旭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2):2032-2037
为了检测甲醛对环境的生态毒性,用不同剂量的液态甲醛和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对赤子爱胜蚓染毒1 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和氯化钾-十二烷基硫酸钠沉淀法(K-SDS)检测蚯蚓细胞的DNA损伤和DNA-蛋白质交联情况.实验结果发现,甲醛在低剂量或低浓度水平(5、25μmol·L-1;0.522 、1.308 mg·m-3)时,可以引起轻微的DNA损伤--DNA分子断裂(p<0.01);在高剂量或高浓度水平(125、625μmol·L-1;2.1 mg·m-3)时,可以导致严重的DNA损伤,即DNA-蛋白质交联(p<0.01).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甲醛可以引起蚯蚓细胞DNA断裂,较高浓度的甲醛可以导致蚯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且DNA损伤的程度与甲醛浓度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研究了典型环境污染物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乙醛不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还可引起DNA-DNA,DNA-蛋白质交联;乙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可产生一定量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加合物;动物实验表明,乙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8-OHdG, 提示乙醛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可能与引起DNA交联及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甲醛致核酸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和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研究了典型环境污染物甲醛对DNA分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甲醛不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还可引起DNA-DNA,DNA-蛋白质交联;甲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可产生一定量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加合物:动物实验表明甲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8-OHdG,提示甲醛较强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DEP对蚯蚓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及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添加剂,并因塑料制品大量广泛使用而进入土壤环境,但其对土壤动物的毒性及其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使其暴露于不同含量DEP的模拟污染土壤,以蚯蚓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ROS含量、GST活性、MDA含量和DNA损伤程度为评估参数,研究含DEP污染土壤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并分析其机制.结果表明,在DEP胁迫作用下,蚯蚓体内的抗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活性氧自由基(ROS)均发生变化并导致基因损伤产生.在28d的实验周期内0.1~50 mg·kg-1DEP的胁迫下,ROS含量水平呈现增加状态,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并且过量的ROS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机体内MDA含量增加.在ROS和MDA共同作用下,蚯蚓体腔内的DNA受到损伤并且损伤程度与DEP含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DEP可以对蚯蚓机体和DNA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表现出较强的生态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SCGE的五氯酚对稀有鮈鲫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染毒时间内不同浓度的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各PCP染毒组细胞彗星尾部DNA含量(%DNAT)和彗星尾长(TL)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彗星尾部%DNAT和TL逐渐增加,其相关系数0.926,说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在同一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处理组%DNAT和TL逐渐增加,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由于PCP可引起稀有鮈鲫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严重损伤,因此稀有鮈鲫血细胞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可作为PCP遗传毒性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彗星试验的改良及其在工业废水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彗星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中的应用,本文将常规的细胞暴露方式改良为浸泡染毒,既提高了实验的敏感性,又使得该试验直接用于监测工业废水的遗传毒性成为可能.作者用改良彗星试验直接检测了几种工业废水所引起的V79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所测的各种工业废水均含有DNA损伤剂,能够诱发培养的V79细胞DNA链断裂,其中以制革厂废水的DNA损伤作用最强.本研究显示出改良彗星试验在综合评价各种废水遗传毒性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硫对小鼠不同脏器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了SO2对小鼠不同脏器(脑、肺、肝、脾、肾、肠和睾丸)及血液淋巴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O2引起所有受试器官和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且随SO2浓度增加,DNA损伤加剧,并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吸入SO2浓度增加,DNA受损伤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率增加,二者呈正相关.SO2是一种全身性DNA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9.
四膜虫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四膜虫作为生物材料在彗星实验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将单细胞原生生物应用于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遗传毒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与细胞损伤之间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东湖水和长江水未造成四膜虫DNA的损伤,印染厂污水对细胞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有关对稀土多元复合肥(RE-MECF)的卫生毒理研究较多,但对其遗传毒理研究报道较少.在此,采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知RE-MECF对玉米细胞DNA是否会产生损伤,以期引起注意.用不同梯度浓度的RE-MECF对农作物玉米进行染毒6 h后,将玉米根尖细胞制备成原生质体,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确定对DNA损伤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 mg·L-1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质量浓度在102~103 mg·L-1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的头长随着剂量的增加而缩短,而尾长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增长.与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DNA拖尾率、损伤率随着剂量的增加相应升高;质量浓度在104mg·L-1剂量组彗星的头长和尾长与阴性组相比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E-MECF对玉米根尖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兽药添加剂对蚯蚓的DNA损伤及其联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中的指示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两种兽药添加剂四环素和金霉素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染毒48h后,这两种兽药添加剂在所设最大受试剂量内没有引起蚯蚓死亡,半致死浓度LC50〉3.98×10^-2mg·cm^-2.应用彗星试验检测蚯蚓体腔细胞的DNA损...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硫和铅联合染毒对小鼠遗传物质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SO2和醋酸铅亚急性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脑、肺、脾、肾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在42mg/m3 SO2和0.2%醋酸铅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小鼠脑、肺、肾、脾细胞DNA迁移距离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且铅可以加剧SO2对脑、肾、脾细胞核DNA的损伤程度;SO2对肺细胞核DNA的损伤程度要比铅的损伤大,小鼠肺细胞核DNA迁移距离在SO2和醋酸铅联合作用组与醋酸铅单独作用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SO2单独作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SO2和醋酸铅均可引起小鼠组织细胞的DNA损伤,它们对脑、肺、脾、肾的损伤程度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增强彼此的毒性作用.这意味着SO2和铅均有引起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的潜在危险,大气SO2污染与铅的污染可能加剧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畜粪、木屑混合物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及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经蚯蚓处理后畜粪、木屑混合物中DOM分子量呈整体降低趋势,分子量分布范围变宽,但其DOM分子量仍高于无蚯蚓处理;蚯蚓处理后混合物DOM中的富里酸含量及分子结构芳香化程度增加明显.进一步就蚯蚓处理前后DOM与Cu(Ⅱ)配合后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蚯蚓处理后DOM更易与Cu(Ⅱ)产生配合反应并导致其直链变短或芳香基团的裂解;DOM中与Cu(Ⅱ)配合的基团主要包括—OH和—NH2等;且蚯蚓处理后DOM 中的富里酸类物质更易与Cu(Ⅱ)发生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活体与离体实验,研究6:2氟调羧酸(6:2FTCA)在蚯蚓体内的毒理效应和代谢转化机制.结果表明,6:2FTCA对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影响,但能够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说明6:2FTCA对蚯蚓产生了氧化胁迫效应.6:2FTCA在蚯蚓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GST酶提取液中的降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CYP450(0.014/h)酶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GST (0.006/h),其终端全氟羧酸(PFCAs)代谢产物为全氟己酸(PFHxA)、全氟戊酸(PFPeA)和全氟丁酸(PFBA),说明CYP450和GST参与了6:2FTCA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转化,且CYP450贡献大于GST.蚯蚓肠道好氧微生物对6:2FTCA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终端PFCAs降解产物为PFHxA和PFPeA,而肠道厌氧微生物对6:2FTCA无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利用蚯蚓活动强化甲胺磷降解的可行性,采用了微宇宙培养方法,通过有蚯蚓和无蚯蚓的对比实验,考察了乙草胺和铜分别与甲胺磷共存条件下污染黑土中甲胺磷降解过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蚯蚓,甲胺磷单一污染的土壤中甲胺磷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蚯蚓活动能促进甲胺磷降解过程的进行.土壤中乙草胺或铜与甲胺磷共存时,均明显地干扰了甲胺磷降解过程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根据化学结构分析,推测两者对甲胺磷降解规律的影响机制可能类似.铜与甲胺磷复合污染的土壤中甲胺磷含量明显高于乙草胺与甲胺磷复合组,说明铜较乙草胺对土壤甲胺磷降解过程的延缓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对污泥蚯蚓堆肥有机质和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超声波破解技术、好氧堆肥技术及蚯蚓处理技术,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处理,探讨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蚯蚓堆肥有机质降解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技术对污泥腐殖化程度表现出协同效应,最优TOC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084d-1,是对照组的2.1倍;胡敏酸和HA/FA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7.4%和191.5%,是对照组的1.26倍和1.37倍;可轻度减少污泥堆体重金属含量,同时对蚯蚓处理阶段重金属富集存在缓减效应,但对各阶段重金属形态影响不显著;蚯蚓处理可明显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至处理结束Zn、Cu、Pb、Ni、Cd、Cr、Hg、As非稳定态平均占比较好氧堆肥结束时下降28.3%、29.5%、29.1%、35.2%、3.3%、25.3%、36.4%、21.9%.  相似文献   

17.
The DNA-damaging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and organic contamination on earthworms were evaluated by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assay. Earthworms Eisenia andrei were exposed to single or combined test compounds in different doses of cadmium (Cd) 5, 10, 50 mg/kg and phenanthrene (Phe) 0.5, 2.5, 12.5 mg/kg with a treatment of 14 d. In SCGE assay, isolated coelomcytes and electrophoresis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DNA damage degree after a 14-d treatment by test compou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earthworms treated with Cd combined Phe with them treated alone with Cd or Phe. The Olive tail moment (OTM) of SCGE assay using earthworm coelomcytes appears to be a sensitive biomarker for evaluating exposure to genotoxic compounds. These tes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d and Phe to DNA damaging effects was negative, and wa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ion. This study corresponds to exploratory phase in order to reveal interaction effects of heavy metal and organic contamination on earthworms and then to set up more in-depth analysis to increase progressivel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otoxicity mechanism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8.
蚯蚓在污水土地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一方面为人类提供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另一方面作为分解者,可以用来治理或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污水土地处理具有低建设成本、低运行成本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土地处理也存在占地面积比较大,氮、磷去除率不高,土壤堵塞和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蚯蚓在污染物去除、提高植物生物量和提高土壤渗透率等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蚯蚓在解决污水土地处理中土壤堵塞、植物退化、水力负荷比较低和占地面积比较大等问题的可行性,提出将蚯蚓引入土地处理系统能提高土地处理的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加快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