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2004年度到2010年度采暖期的PM10、SO2、NO2的日平均质量浓度值,发现呼和浩特市采暖期期间空气质量污染状况逐年呈下降趋势;12月中下旬到1月底之间,SO2、PM10浓度较大,这是由于在该时段冬季温度较低供暖燃煤量增加所造成的。而此外PM10的大浓度值也出现在3月份,是和春季沙尘天气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沈阳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空气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5年1月29日~2016年1月26日在沈阳市采集PM_(2.5)有效样品113组,并分析了其载带的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及元素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沈阳市PM_(2.5)质量浓度均值为66μg·m~(-3),其中31. 0%的样品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均值二级标准(75μg·m~(-3)),采暖期PM_(2.5)的平均浓度和超标率(90μg·m~(-3)、68. 6%)明显高于非采暖期(51μg·m~(-3)、31. 4%).采样期间21种元素(除了Mg、Ti、Ca、Fe、Si)、水溶性离子(除Ca~(2+)以外)和OC、EC质量浓度均呈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的趋势;[NO_3~-]/[SO_4~(2-)]比值表明非采暖期受移动源影响明显增加,燃煤等固定源仍是采暖期PM_(2.5)的主要来源,PM_(2.5)中水溶性离子是固定源和移动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分析得到NO_x二次转化程度较弱,SO_2二次转化程度较强,特别是在非采暖期;富集因子结果表明EF值较高的元素主要来自燃煤、交通污染和工业排放. PM_(2.5)组分重构质量与实测质量呈现较好的相关性,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_(2.5)中主要组分均为有机物(OM 28. 0%、23. 1%)、矿物尘(MIN 14. 5%、26. 0%)和SO_4~(2-)(15. 1%、19. 9%),PM_(2.5)受二次粒子、燃烧源和扬尘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9年4月6日-2020年4月5日监测数据,分析了青岛市区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2.5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采暖期PM2.5和PM10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NO3-、SO42-、NH4+等二次无机离子是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主要离子组分,且采暖期NO3-、NH4+、Na+的占比较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4.
金岩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9,23(3):69-69,68
本文通过大量监测数据,详尽分析我市采暖期空气环境污染超标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13年至2014年非采暖期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非采暖期PM10的浓度的变化特征,为非采暖期扬尘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数据基础,并提出有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铁岭市采暖期大气中污染物超标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西安市高新区采暖期大气颗粒物(包括PM1 0和PM2.5)污染状况,于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3月15日在高新区进行了为期74 d的连续自动采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高新区PM1 0的小时浓度范围28~1744μg/m3,平均浓度为332μg/m3;PM2.5的小时浓度范围13~946μg/m3,平均浓度为207μg/m3。PM2.5占PM1 0的平均比例为63.8%。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呈现弱双峰特征,分别在凌晨2:00和上午7:00~8:00左右达到浓度最高值,但是上午的峰值并不明显。颗粒物在15:00~1 6:00之间浓度达到最低值,由于受采暖影响,18:00之后颗粒物浓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铁岭采暖期大气中污染物超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保定市2013年7月份监测站点位大气环境监测统计数据,对保定市主要交通干道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日变化呈单峰分布,在中午12:00左右出现峰值,最低值出现在凌晨5:00。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变化规律,早晨8:00左右出现第一个峰值,分别在下午15:00和17:00左右达到最低值,夜间19:00左右出现第二个峰值。说明交通干道两侧区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与机动车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65中教室为研究对象,对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教学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鉴于新疆地区的气候特征、民族组成特征及学校教学环境现状,本文对影响教学环境舒适性的4项指标:二氧化碳(CO_2)、苯系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TVOC均超过中小学教室卫生标准限制,其他指标均未超限,采暖期4项指标均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CO_2、苯系物、TVOC和PM10四项指标监测平均值分别是899ppm、0.055mg/m~3、0.7 mg/m~3和0.1 mg/m~3。24h监测值显示除了苯系物浓度与教学时段和非教学时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他3项指标在教学时间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区夏季环境空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保定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2013年7月1日-8月31日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2.5、NOx 、SO2、和CO逐时监测资料.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二氧化硫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PM2.5的日变化表现为夜间高白天低,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污染物周末效应的分析,发现四项污染物浓度周末与工作日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为严重,以煤烟形成的烟尘和SO2为主要污染物。原因主要是能源和工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应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控制煤烟型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扬尘污染,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德阳市的空气污染指数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和小波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二氧化硫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在波动变化中呈下降态势,且主要集中在春、冬季;而可吸入颗粒物则处于波动中上升的状态.(2)德阳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以288 d为主周期,以25 d、60d和149 d为次周期;近7年期间出现了某些异变值.(3)德阳市的空气质量主要取决于春、冬季的空气污染情况,四季变化呈现出冬季污染严重,夏季污染较轻的特点,且有逐年加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对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大气环境质量正向良好的趋势发展;PM10、NO2年均浓度变化幅度不大,仍高于国家二级标准;SO2年均浓度在2012年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显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月均浓度和AQI与月均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月均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变异系数法进一步得出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促进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大、中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随着县级城镇的发展扩大.其城区内由于采用燃煤锅炉分散供暖,烟尘、二氧化硫超标排放,造成城镇冬季空气污染严重。实行集中供热,取缔城区的小燃煤锅炉.是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5年11月22日至12月2日南通市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长时间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稳定性高压伴随而来的稳定层结和小风速,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于扩散,是这次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弱冷空气无法改变大气稳定层结,难于结束空气污染状态;随着强冷空气到来,大气环流形势改变,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空气污染趋势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就高原城市昆明近十年来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通过对昆明市主要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 ,空间分布 ,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特征 ,污染与气象的关联度等 ,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从而提出对防治昆明地区空气主要污染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保定市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37 13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1 95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415 176 hm2,反映出保定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提出了保定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重,会形成几种危害人体的症状,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装饰材料、家具和建筑物自身、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体挥发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应注重现代住宅的5项卫生标准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