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分析及园区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绵城市建设是低影响发展(LID)理念的特色实践。厦门市是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城市之一,故海绵城市建设对厦门市生态文明和旅游城市的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结合厦门市具体特点和LID技术特点,对厦门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作了进一步分析。介绍了厦门市某园区的LID技术应用示范,并对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高效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其他区域的海绵城市技术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老(旧)城市水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未来发展建设更新需求,坚持"系统构建、分区治理"的建设思路,通过优化调整现有排水分区,布置源头减排工程(建筑与小区、公园广场及道路LID改造项目)、过程转输控制工程(排水管网、调蓄池)和末端调蓄治理(泵站)等系统工程设施来构建海绵城市,综合实现工程总体治理目标。利用MIKE FLOOD分析模型和海绵城市监测系统评估工程建设成效,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途径,"海绵校园"是"海绵城市"理论的分支。研究紫湖溪生态修复与"海绵校园"关系以及对于校内、校外环境的重要性,分析紫湖溪存在的生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遵循"海绵校园"河流生态修复理念,从"净水"、"渗水"、"排水"、"蓄水"、"亲水"等角度出发,提出人工植物浮岛、生态滤网、柔性轮胎护岸、绿色亲水步道等方案,重塑紫湖溪水体活力、加强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提升校园生态轴线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初级阶段的生态修复,紫湖溪水体总氮、总磷、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幅减少,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市海绵城市典型项目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整理和概化汇水区资料,构建了研究区降雨径流模型——SWMM模型。利用2018年雨季的降雨-径流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型关键参数的率定和模型验证,研究了海绵城市建设在削减径流量、增加入渗与滞蓄雨量方面的定量效果。结果显示:海绵改造后,不同降雨强度下形成径流的雨量占总雨量的平均比例由56%下降至29%;下渗雨水的平均比例由40%增加至60%,滞蓄深度由0.63 mm增加至5 mm。海绵改造前后研究区场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变化显著,当以1~10年一遇的短历时(120 min)设计降雨作为模型边界条件进行模拟时,海绵化改造后场次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提高了26%~34%,认为研究区基本达到了海绵城市关于水量控制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西北黄土地区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以西北某城市新区为例,探讨了在西北干旱地区且存在大面积土地填挖方条件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针对土壤地质特点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指标,并借助Mike Urban数学模型评估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以期为我国西北地区及填挖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用SWMM模型,以深圳市茅洲河流域光明片区为例,以管网密度、距离及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提出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绵城市改造的情景方案和决策判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低影响开发面积改造比例与污染物削减率之间存在指数关系,9个雨污分流改造的研究小区中有鹅颈玉田、茅洲大凼和公明大凼区域需要匹配海绵城市改造,改造面积比例建议分别为30%、85%和20%.当某一研究小区与已建污水处理厂的距离小于27.25km时,投资建设污水管网与已建污水处理厂处理比新建污水处理厂更具有经济可行性,超过这个距离,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比建设长距离污水管网更划算.对于本文研究案例,在只考虑污水处理厂节省的雨水处理成本下,各研究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的回本时间为27~64a.本研究提出的决策判定思路和依据能为城市建成区消除内涝和内河黑臭提供新的方法学视角,能为深圳市以及其他同类地区水环境整治规划提供决策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导思维是一种逻辑响应度强的思维方式,依托定量理据分析,层进式推导出合理结论,促使目标可达。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因地制宜、理性务实。以上海市松江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为案例,研究传导思维概念和内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内容、技术方法,探讨传导思维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并初步总结了基于传导思维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以期为科学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方法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已经完成,有关海绵城市规划与模型模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海绵建设区开展持续监测并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较为缺乏,而对于海绵城市实际建设区的水质水量研究是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效果差别的唯一检测器,是优化未来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键。以河南省鹤壁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试点区地表水体与雨水管网的水质水量多年持续监测研究,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地表水主要水质指标和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实践作用效果。采用人工监测与设备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于2015-08—2018-09在海绵城市试点区地表水体10个采样点进行了16次人工采样,共计获得109个地表水样并测定了常规水质。利用试点区内20个雨水管道出口处的流量在线监测设备获得2018-01—12的分钟级流量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波动较大的水质指标为NH3-N、TN和DO,波动较小的为pH。与海绵城市建设前相比,研究区域的地表水系水质得到改善,试点区该年度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7%,满足规划建设要求指标70%。但当实际场次降雨量低于设计雨量23 mm时,仍有雨水外排。不同地块的径流控制率差异明显。以上结果丰富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可为优化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分析我国城市的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新旧城区、功能区等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分类和总结现有海绵城市试点经验,提出了基于我国地域分类和社会属性分类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和范式,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6,(1)
正2014年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4月,我国16个城市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据了解,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要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洪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有力保障。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上中下游功能区协调、大中小海绵系统结合、灰绿蓝设施交融提升”为技术思路,以“污涝同治”为主要手段,运用“+海绵”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管控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从广州市污涝同治、巩固治水成效的全新视角,探讨智慧排水管控,以期为开展进一步智慧海绵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城市水环境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直到上个世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率先实行了各自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并在各个地区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后,这个问题才慢慢得以解决。中国自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提出后,全国众多城市积极参与建设。黑龙江省在2015年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但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因素限制一直进度缓慢。因此根据对当前黑龙江省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人才引进,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等措施来探索出一条符合区域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综合解决我国现在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绿色发展,遵循低影响开发模式,但由于雨洪管理在我国兴起较晚,各种措施的应用都处于试运行阶段,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针对北方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在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中得以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辰  吕永鹏  邓婧  陈涛 《环境工程》2020,38(4):5-9,107
经过全国30个海绵试点城市4年多的创新实践,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试点成效显著。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目标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20年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上海市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化推进海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临港试点的经验,从系统化体系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临港试点后全域推进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海绵城市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影响开发的理念为主导,提倡雨水的源头及分散控制,恢复用地开发前的水文状态.合理地选择海绵城市措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针对海绵城市决策方案优选问题,根据实例情况建立海绵城市措施决策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引入Delphi法将定性指标及权重值进行量化,计算各方案的评分,从而得到决策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方便,操作性强,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6,(1)
正一座成熟的海绵城市系统建设起来后,既能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又能有效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经济效益着实不能小觑。随着海绵城市的概念近年在国内变得火热,各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项目的铺开,与其相关的讨论分析也逐渐增多。人们对一件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往往需要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建设与PPP相结合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往往由于边界不清等因素导致其绩效考核难度加大。2019年,第1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正式进入运营阶段,许多海绵城市PPP项目也将陆续进入绩效考核阶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在辨析PPP项目绩效评价与绩效考核异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政府实施机构为主,第三方机构为辅,竣工验收考核、可用性绩效考核、运营绩效考核相结合的三级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及方法,针对含有多责任主体的绩效考核单元,提出了以径流水量和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责任分担方法。以期为我国今后应用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思路,为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尧  田永英 《环境保护》2020,48(13):29-33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领域众多。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进展与合作,尤其是我国在城市建设领域,针对城市气候风险,积极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生态修复、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城市绿道建设等重点工作,并提出下一步为适应气候变化,城市需要建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评估体系、及时总结气候适应试点经验、继续深化国际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绵社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其综合实施效能评价将综合反映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本文以从事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专家经验、项目运行效果为依据,借助网络分析法原理,建立了青岛市综合实施效能评价体系,并以青岛某海绵社区的实施情况为基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综合实施效能评价,获得了较为合理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20.
汉京超 《环境工程》2020,38(4):119-123
针对某平原河网城市,根据其"两高一中一低"的本底特征,对于老城和新城海绵城市试点区,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多角度分析了现存的典型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相关设施选型的关键因素、主要原则及推荐方案,并选择2个典型项目进行建设方案对比。研究表明: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充分结合城市更新,实现并强调城市的融合性和衔接性;新城区则应当采用高起点、高标准,体现建设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