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2006~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数据(以清运量计),系統研究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2006~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排放总量分別占全国的35.0%和34.9%.2006~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10~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近10年来,城市人口由3.33×10~8人增长到3.86×10~8人,人口比重由25.3%增长到28.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增了长20.9%.经相关性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和城市人口、地区GDP以及建成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06、2010和2014年排放总量与城市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942和0.903,与地区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930和0.930,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47和0.925.说明人口、经济和建成区面积是影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人均生活垃圾排放和人均GDP二维空间上的省份聚类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份可分为4组,其中"低经济、高排放"组是主要类型,"高经济、低排放"组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但占的比例比较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作为典型的高原坝区农业型流域,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洱海水质.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数理分析及GIS技术,开展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评价,使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2018年洱海流域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中COD(化学耗氧量)、TN(总氮)、TP(总磷)的排放负荷,并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法在GIS空间分析反映流域内污染排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2018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分别为11 188.20、2 752.56和259.33 t.COD排放量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与TP的排放量均主要来自种植业.②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559.41、2 752.56和1 296.63 m3/a.种植业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等标污染负荷中的占比最高,为36.40%,其次是畜禽养殖业,为34.44%.③各乡镇的等标污染负荷差异较大,等标污染负荷范围为(286.16±150.67)m3/a,等标污染负荷强度范围(0.13±0.067)m3/a.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可分为种植业主导型、种植业高污染型、生活污染主导型和畜禽养殖业主导高污染型等4种类型.研究显示:来源于种植业的面源污染是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源,TN是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排放量与等标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流域北部乡镇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但流域西部各乡镇排放强度较大的特征;流域内各乡镇防治面源污染需要针对其污染来源特点分别采取推进种养平衡、推广绿色种植、分区控制农田径流以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分类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庞燕  项颂  储昭升  薛力强  孙莉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0):3344-3352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洱海富营养的重要污染源,对其进行定量定点分析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前提.本文利用GIS软件,基于普查数据,综合源强估算法和清单分析法,从水文、地貌和行政区划3个角度,对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及其TN产排强度进行定量估算和空间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流域进行管理分区,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结果表明,2012年,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平均产、排强度分别为2572.03 t·km-2·a-1和1919.34 t·km-2·a-1,农村生活污水中TN平均产、排强度分别为1002.23 t·km-2·a-1和747.90t·km-2·a-1;各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TN产生强度大小均为:苍山十八溪流域波罗江流域东部山溪流域西洱河流域北三江流域,各小流域两者排放强度大小均为:苍山十八溪流域波罗江流域西洱河流域东部山溪流域北三江流域,苍山十八溪流域和波罗江流域是主要源区;3类地貌区农村生活污水和TN产排强度大小依次为:湖滨缓冲区平坝区山区,湖滨缓冲区对农村生活污水及其TN产排贡献最大;17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及TN产生强度由大到小为:经济开发区大理镇银桥镇湾桥镇喜洲镇上关镇邓川镇右所镇挖色镇下关镇凤羽镇海东镇凤仪镇茈碧湖镇三营镇牛街乡双廊镇,各乡镇两者排放强度依次为:经济开发区湾桥镇银桥镇大理镇邓川镇喜洲镇右所镇挖色镇上关镇下关镇三营镇海东镇凤仪镇茈碧湖镇凤羽镇牛街乡双廊镇,经济开发区是产排强度最重的区域.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结合区域的功能定位,对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提出了"二级控制区3种模式"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排放及环境治理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利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分析了我国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并基于熵值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从技术效率、经济效率两个角度对治理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约占生活源排放总量的50.8%,NH3-N、TN和TP排放量分别占生活源排放总量的35.0%、30.5%、38.7%,污水及污染物排放去向以直排入水体、直排入农田和其他途径为主,三者占80%以上.②我国沿海用水量较大地区的水冲式厕所比例超过80%,且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仅为11.0%,导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效率仅为8.6%,且区域差异较大,其中有23个省份小于10%,技术效率普遍较低.③相比浙江省、上海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地(经济效率均为1),我国其他省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经济效率有很大改善空间.农村生活污水中人均COD排放强度、人均NH3-N排放强度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均呈一定的倒“U”型关系,人均TN排放强度、人均TP排放强度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EKC则均呈“N”型特征,有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显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应以源头减量、分类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加强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加快提升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目标任务随着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同时由于化肥大量应用,减少了传统农家肥的使用,造成农村生活污水失去了重要消化途径,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无序排放,致使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为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广东省先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的生活污水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污水作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进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预测是十分必要的.污水排放量预测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为提高预测精度,采用灰色预测与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各种因素建立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并以人口和人均纯收入作为影响因素,将该模型应用于苏州横泾街道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趋势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建模精度高,平均相对误差只有0.069 8%,值得在污水排放预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格局对污水收集模式及处理方式的选取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最近邻点指数与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地形地貌(海拔、坡度和坡向)和点格局等角度对三峡库区龙王沟小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不同来源的生活污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活污水全都分布在海拔300 m以下,多数位于缓坡带和斜坡带,位于西北方向略多;点格局指数R为0.330.5,故流域内生活污水排放呈聚集分布趋势。流域人均日产生生活污水量38.0 L,其中,厨房污水20.7 L,占54.5%;洗衣污水11.4 L,占30.0%。不同来源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差异较大。厨房污水COD和BOD5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污水,而厕所污水的TP、TN、TAN较高。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流域府河干流村落非点源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村落非点源污染是白洋淀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调查府河干流临河村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情况及相应污染物含量,研究了其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河村落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人均排放量分别为26.3 L/d和0.41 kg/d;临河村落非点源氮、磷污染中,生活垃圾贡献极大,在TN、TP年潜在入河负荷和年入河负荷中所占比例均接近70%;生活污水中的氮、磷以可溶态为主;生活污水与人粪尿的CODCr年入河负荷分别为10.9和2.30 t,生活垃圾的TOC年入河负荷为26.9 t.   相似文献   

9.
收集调查了2015年西门江流域范围内各类污染源排污及污染物处理处置情况的基础数据,依据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结果表明,对西门江影响最大的污染源为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村面源的排放,占比分别为28.2%和31%,这两大污染源超过了50%的占比;其次是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占比为22.1%;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物排放占比17.3%,工业污染源占比1.5%。流域主要污染问题为:流域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县城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不分问题突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持续加大增加西门江承污压力。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择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计量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做为理论基础,利用黑龙江省2000年到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选取人均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三个指标,分别模拟黑龙江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关系曲线,建立模型,分析得出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随经济的增长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又逐渐降低;生活污水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好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发展之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关系在80年代被建立,从理论上分析这个统计关系能加深对城市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理解。从经济学的要素替代和需求收入弹性原理概括了城市化的发展机制,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都遵从它。并构造了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乡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它是普适的。如果假设城市、乡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分别引起的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总是占据了一个不变的份额,同时,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乡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差与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那么,就可以据此演绎出这个统计关系。第二个前提暗示了一个城乡发展差距的倒“U”字型过程  相似文献   

12.
广州番禺区不同地类的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州番禺区建设代表城市、农田、村镇、园地4类典型集水区的径流试验小区,对每个径流小区采集3场有效降雨径流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物输出浓度差别较大,TSS和COD输出浓度(EMC值)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园地>农田>村镇>城市;NH3--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NO3--N为城市>农田>村镇>园地;T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TP为农田>园地>城市>村镇。对于农田集水区,TSS和COD的输出明显受降雨的影响,而N、P污染物的输出受施肥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城市集水区,晴天累积污染物的数量和降雨情况是决定初期径流中污染负荷的主要因素。污染负荷与径流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且颗粒物是携带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各径流小区的初始冲刷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透水地面更易发生降雨初期冲刷;降雨强度是影响降雨径流初始冲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云南洱海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由于湖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加,致使洱海出现了富营养化进程加剧、湖泊水位降低、湖滨带生境恶化、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002年洱海入湖污染负荷量CODCr为3008t.a-1,总磷为137.31t.a-1,总氮为1426.35t.a-1,其营养盐负荷总磷和总氮均已超过洱海中营养水平下的环境容量.洱海已处在一个关键的敏感的营养状态转型时期,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提出明确洱海主导功能,注重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建立洱海湖滨带保护区,加强旅游污染控制,适当调整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方式,并通过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主要入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环境改善工程、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洱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大理洱海流域为例,应用区间数量优化模型对流域的农林土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目前的土地利用结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因分区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大理洱海流域为例,应用区间数量优化模型对流域的农林土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目前的土地利用结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因分区不同而不同.决策者可以在模型解的基础上,结合经验和系统新信息对模型解作进一步解译以生成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在适当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的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经济产出最大,从而达到流域农林土地利用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华南地区居民生活排污情况及地块内部水质变化情况,选取南宁市3个代表性生活小区进行楼宇污水管和出水口的全天水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全天水量峰期为7:00—9:00、11:00—13:00及20:00—23:00,水质峰期为6:00—9:00、11:00—13:00及18:00—21:00;排污规律与居民生活小区特性相关,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高度同源,80%以上来源于人体排泄,洗涤剂含量与磷化合物浓度并不呈相关性;经过化粪池后污水水质仍存在衰减,化粪池后每1 km的污水管道污水COD可削减34 mg/L,削减率为11.7%;以楼宇污水管水质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计算出3个小区居民COD、NH3-N、TN、TP、BOD5、LAS人均生活排污系数分别为52.2,7.1,8.7,0.61,25.4,0.49 g/(人·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