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静  周志龙 《环保科技》2001,7(2):17-20
介绍了曝气接触氧化处理含铁煤矿废水的试验原理和正交试验结果,并提出了曝气接触氧化法处理含铁煤矿废水参考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对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进行研究。混凝部分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氯化铁(FC)3种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AC的处理效果最好,并确定了混凝的最佳pH值和投加量。在生物接触氧化试验部分,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经试验,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68%和95.23%。  相似文献   

3.
生态碳纤维填料用于集约型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养殖发展,水产养殖废水对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为实现废水循环利用,采用生态碳纤维材料作为接触氧化池内填料处理集约型水产养殖废水,进行中试研究。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参数,确定对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碳纤维填料具有易挂膜的优点,接触氧化池内用实际水产养殖废水接种活性污泥,24 h后填料表面附有棕褐色的生物膜,池内水体清澈透明。曝气强度和HRT是影响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DO为3 mg/L,pH在7~8.5左右,HRT为10 h时,COD、NH4+-N、TP、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0%、60%、30%和80%左右。NO2--N、NO3-N浓度分别低于0.1 mg/L和0.5 mg/L,经过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水进入消毒池,出水用于养鱼实现废水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食品添加剂废水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特点,提出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组合工艺。废水COD从进水2000~7000mg/L降到100mg/L以下,最低为33mg/L,排放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水解酸化系统使废水平均COD从5290mg/L降到2323mg/L,并使大颗粒难降解分子部分转化为小颗粒可降解分子,为后续的接触氧化系统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接触氧化出水平均COD为268mg/L。接触氧化出水含较多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经O3氧化预处理后在COD下降45%的情况下其BOD5/COD由0.3升为0.44,更易于生化降解。废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平均出水COD为66mg/L。中试研究表明,水解酸化系统和臭氧催化氧化(负载MnO2的陶粒为催化剂)-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系统是该工艺处理高浓度废水稳定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香料废水进行了分析研究,主体工艺采用曝气内电解-固定化UASB-两级接触氧化对某化工有限公司香料废水进行处理,经监测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并用曝气内电解专利深处理香料废水,可较大的降低处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螺旋藻养殖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6~9,水力停留时间为8h,曝气气水比为5∶ 1的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废水中CODCr、SS、浊度、藻量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75%、76%、96%,且在处理过程中不添加对螺旋藻养殖有害的物质,经处理后出水可回用于养殖螺旋藻.  相似文献   

7.
梁鑫  陈胜利 《陕西环境》1995,2(1):40-42
本评议探索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甲胺废水的方法,并根据试验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丘雷  乾立钊 《山东环境》1998,(A12):93-95
介绍了加压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啤酒废水技术的工艺路线,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并对其技术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啤酒废水,工艺简单,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不同间歇条件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比较了其对比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在曝气强度为4 m3/(m2·h),停曝比为6∶4~9∶1的间歇曝气条件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氨氮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9.49%~93.51%和21.12%~24.29%,生物填料上的生物量为265.53~938.63nmol/m3.在保障溶解氧大于4 mg/L的前提下,停曝比大于等于8∶2,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果好于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且比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节省气量60%~80%.  相似文献   

10.
王建丽 《环境科技》2009,22(5):47-49
对污水站处理的核心工艺接触氧化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四个问题,通过小型试验,模拟工艺,分甲乙两组进行试验,时试验数据及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而对接触氧化池从填料、排泥、曝气方式、出水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运行实践表明,生物膜上微生物种类繁多,代谢正常,池面曝气均匀,排水设施均匀出水,杜绝了污泥厌氧现象,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1.
合成洗涤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合成洗涤剂废水的技术,求得了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能有效地处理含合成洗涤剂废水,在适当条件厂,CODcr去除率可达到80%~87%,CODcr容积负荷为35~5.gkg/m3·d。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化学凝聚组合工艺,可使CODcr去除率提高到92%~96%。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炼油废水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炼油废水常规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包括磁分离、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BAF)等提标改造技术在炼油废水处理的应用情况,废水经过提标改造后,可达《河南省辖海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777-2013),且系统运行稳定,具体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新坟矿务局小协净化水站根据水质只含锰不含铁的特点,提出采用一级曝气、一级过滤的接触氧化除锰工艺,经试验表明,整个工艺流程布局合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工艺简单可靠,适应性强,只需一次提升,动力设备少,运转费用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硫化物含量高的有机印染废水,运用射流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气浮──过滤的组合方式进行处理,取得满意效果。废水中CODcr,BOD5,S2-,色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去除率在90%以上,净化后的水返回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以悬浮填料为生物载体,进水ρ(CODCr)为50~150 mg/L,实验规模均为12~36 m3/d.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法的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低浓度有机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CODCr的去除率为40%~70%,NH3-N的去除率受水力停留时间影响较大,为3%~90%;对比采用颗粒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2种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稍好,但差别并不明显;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采用新开发的中空悬浮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CODCr去除率提高25%,NH3-N去除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6.
丁苯橡胶废水是一种具有强冲击、多组分、高浓度特点的废水,且含有难降解和抑性物质,因此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对其没有理想的去除效果。研究提出选用铁碳微电解-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来对该废水进行处理,以COD为主要指标考察该组合工艺对丁苯橡胶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处理丁苯橡胶废水,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去除一定的色度和COD,铁碳微电解的最佳p H为3,最适温度为30℃,需要曝气,反应时间为60 min,后续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一步处理废水,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2h,出水COD浓度为95 mg/L,色度为2倍,实现丁苯橡胶废水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1,(2):F003-F004
接触氧化池是处理化纤含腈污水的重要装置。接触氧化池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废水与好气性生物膜的接触,并在膜内进行生物氧化。由于生物膜是生长在填料表面的。所以填料对污水净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8.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路安矿务局五阳煤矿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物污水。结果表明,具有出水水质好而稳定、处理时间短、构筑物布局紧凑、动力消耗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初沉池泛泥、调节池调节水质功能差、接触沉淀池时常堵塞等操作和工艺上的不足。建议医院废水单独消毒、改进调节池的构造和接触沉淀池的滤层构成、对污泥应进行堆肥处理等。  相似文献   

19.
对接触氧化法除铁工艺进行改进,即采用二次曝气,弱碱化接触氧化法的除铁方案,可以快速处理大量含铁地下水,处理效果良好,对含铁地下水处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改变传统的机械充氧方式,通过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延长接触时间,进行自然充氧应用于微动力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上。重点研究跌水曝气与接触氧化的耦合关系、停留时间与曝气量的耦合关系,形成跌水曝气接触氧化微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微动力接触氧化挂膜规律和快速挂膜方法。并通过对技术参数的优化,在达到溶氧要求的同时,简化设计,提高其与后续工艺的对接性,降低工艺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