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珊珊 《环境》2012,(4):47-49
一部水浒,让人们记住了"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也记住了梁山泊,那是一汪港杈纵横、芦苇丛生的大湖.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见见那传说中的忠义堂、那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如果你真的来了,会发现《水浒传》只是梁山泊故事的一部分,这汪大水里的故事并不是从那时开始,也没有在那里结束.千百年间,梁山泊历经了沧海变桑田的过往,它的故事在演变中不断流传.  相似文献   

2.
佳南 《沿海环境》1999,(5):20-20
人类和野生动物还能繁衍后代吗?人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担心,原因在于环境中存在着一种悄悄攻击人与动物的可怕杀手,人们把它叫做“环境激素”.环境激素与地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一样,已经成为世纪之交人类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峰 《环境》2011,(3):33-35
从纯军事角度讲,变相的生态环境战争,遗弃在从太空到地表乃至深海的军事垃圾,已成为破坏环境的隐形“杀手”。难怪有人预测,环境灾难是21世纪对人类安全的真正威胁,人类军事行动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很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5,(9)
<正>一边是违法填埋,破坏环境,影响市容;另一边再生企业却面临"无料可用"的景况。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响亮的口号被传诵多年,但为何建筑垃圾资源化却意外地频遭现实难题——这些"资源"在国内并没有"人见人爱",相反地再生建材在市场推广中阻碍重重,其原因何在?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大有可为一辆辆铲车载满废弃的建筑垃圾,倒进一旁偌大的建筑垃圾粉碎机,经过这台大型器械的粉碎、筛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讲,企业可持续发展利己利人。企业点"绿"成金,既可保护环境也可成就自己。这道理听起来很轻松悦耳,但真要落到实处往往困难重重,因为这涉及到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复杂环节。有些环节的微观机理是不容易陈述清楚的。市场营销便是如此:为何消费者青睐绿色产品?为何企业要在消费群体中塑造负责任的环保形象?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并没有对此给出明确解释。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最新力作《市场营销3.0:从企业到  相似文献   

6.
<正>为何学琴一定要练习?为何学琴一定要师徒相授?为何有的琴童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少走了弯路?为何网络时代还学要找到教师当面指教?为何要加入一个音乐群体?一所音乐学校的价值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音乐氛围"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从隐形知识的角度得到一部分解释。一、什么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亦称"意会知识",其概念最早由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7年提出,后从哲学领域进入诸多学科。波兰尼将人类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通常可用语言、公式、图形  相似文献   

7.
劳动 《环境导报》2002,(9):15-15
旧手机及其电池板中含有诸多有毒金属,会污染土壤和水系,成为破坏环境的新杀手。据初步估算。上海每年约有80万部手机更新,每月有6万多部手机被抛入垃圾箱。  相似文献   

8.
杀手?是的,当你平日里被窗外马路上呼啸而过的汽车声音吵得无法入睡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这个"杀手"已经在你的生活中十面埋伏了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忙碌之余猛然发现,生活周遭已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充斥;在象征着社会蒸蒸日上的同时,这些噪声无疑也是生活里极为不和谐的音符,越来越多的由噪声引发的社会纠纷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和破坏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许多环境问题超出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了世界性的问题,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注意,也成了一些国际组织的重要议题。国际上究竟面临那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呢?本刊特请中国前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曲格平同志撰写专文,介绍这方面的一些情况,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年初,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签署环境保护部令,公布了修订后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将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究竟为何要对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进行修订?而修订后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又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众多湖泊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2010年开始,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开展了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质良好的湖泊为何要优先保护,又该如何保护?本刊特对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赵华林司长进行了专访。《世界环境》:请简要介绍我国湖泊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赵华林:我国湖泊数量众多,类型多  相似文献   

12.
正法学意义上的环境权属于全球环境破坏加剧形势下的新兴派生权利。当某一地域造成的环境戕害需要全人类社会共同面对时,法学意义上的权利便从"人"向"环境"转移,其本质是为了弥补各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局限性,以应对环境破坏对作为宪法基本权利核心的"人性尊严"的挑战。《环境权理论的新展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一书由吴卫星著写,作者提出"环境权理论新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7,(7)
<正>"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它从哪里来?又销往何处?制售能有多少利润可图?食用它会有什么危害?它变废为宝的道路还有多远?……如何治理"地沟油"一直是个难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构建"地沟油"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作出安排部署。这让人们看到解困"地沟油"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叶繁繁 《环境》2012,(Z1):9-9
经济的发展将破坏环境,如何把握经济发展而减少对环境破坏呢?运用科学发展观、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峰 《环境》2013,(9):56-58
生物质能源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为什么迄今在国内都没能形成大规模的合理利用?相关自营企业为何还未找到盈利模式?可再生能源为何一直成为新能源领域发展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16.
数字     
《环境》2015,(4):12
<正>20起 2014年3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部署开展为期8个月的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重点监督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发案较多的犯罪。此次活动,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1505件1804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479件1795人,最高检也对20起破坏环境资源案件进行挂牌督办。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为何传播"、"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为分析框架,对四所高校的"科学传播概论"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对"科学传播"持狭义认识的课程在"为何传播"和"传播什么"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述,对"如何传播"也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应该说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存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之现象。环保领域恐怕也不是"例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而全面发展,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问题越发凸显和严重,甚至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为此,国家和地方等各级政府部门都出台了"足够多"的法律和规章,一些"市场"化的措施和手段也先后浮出水面,环境执法监督机构亦应运而生,那么实际的执法情形如何?我们该如何完善?国外可参考和借鉴的"弯路"和成功案例又怎样?我们邀请了国内外部分专家和学者,就环境执法话题做番"论剑",藉此推动中国环境法规的真正有效执行。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曾在原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务院内阁部门后不久说道:"今后我国要执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像钢铁一样硬地从严执法",这无疑为中国的环境执法给出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为环境执法指明了方向。对于各级政府和环境执法监督部门来说,这都是他们可以奉为"圭臬"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7,(1)
正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环境教育事业与活动的发展,不断推进环境教育科教体系建设。作为环境教育的一部分,自然教育为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广东省自然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今后又将会如何推动自然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辐射更广的受众范围?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对当前广东省自然教育状况又有着怎样的看法与建议?带着这些思考,日前,众多环保机构人士齐聚广州,对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是"十面埋伏"无形杀手,是诱发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