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正引起全社会关注,作为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源头,消费者直接决定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去向。以河南省居民为调研对象,基于TPB理论框架选取可能影响我国欠发达地区消费者投交行为意向的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关键因子:知觉行为控制、环保态度、主观规范;引入人口统计因素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各因子的实际作用水平,并引入新的因素—余效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发现,知觉行为控制、环保态度、余效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投交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主观规范因子及人口统计因素未产生显著影响。将研究结果与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对比并根据研究结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探究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的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新增了法律规范和行为经验两个解释变量,构建了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的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对34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有效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基于Ex-TPB的疲劳驾驶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行为意向、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经验显著正向影响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其中行为意向的影响最显著;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经验和主观规范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法律规范对其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影响机务维修人员的违章行为的因素和形成过程,减少违章行为的产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增加风险倾向、安全管理两个变量,构建了机务维修人员的违章行为关系模型,并以某航空公司机务部一线维修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章行为态度是影响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意向的首要因素,其受到风险倾向和主观行为规范的影响;违章行为意向受到风险倾向、安全管理、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违章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违章行为。所构建的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关系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的环保意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的实践情况,提出一个假设结构框架。其次以浙江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将企业环保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能力、管理者环境态度、消费者环境意识和企业经济效益作为解释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系统的揭示了企业进行环保处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环境态度对企业行为是否环保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环保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自身能力对企业环保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企业进行环保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童昕  王涛  黄慧婷  王兆龙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868-3873
基于2014年和2015年环保部发布的省级回收数据,分析了现有传统回收体系下,各省的电子废物回收率变化,发现省级尺度电子废物的回收率呈现较大波动,这与电子废物的跨省流动有密切关系.为此,本文基于现有回收渠道的省际流动网络格局,采用网络分析中的层次聚类方法,揭示全国电子废物流动的区域化特征.结果显示根据区域化特征重新划分市场区,可以使主要市场区的整体回收率波动明显降低,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回收目标提供参考.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提出基于市场区域化特征,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回收利用市场和差异化的区域性回收目标,有助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中国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最后,讨论了生产者主导和处理企业主导两种治理机制对空间优化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大学生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提出8个假设,对635名南京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全模型以及多群组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节水认知态度、节水政策态度、节水主观规范和节水自我控制四个外因潜变量之间两两高度相关;节水认知态度、节水政策态度和节水自我控制显著影响节水行为意向;节水行为意向高度影响节水行为;性别、城乡差异会导致大学生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的效应大小存在差异。依据研究结果从完善节水规章制度、节水教育、节水宣传以及更换节水型设备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洁  徐洋  张西华  邓毅  李淑媛  王景伟 《环境工程》2021,39(12):141-147
电子废物具有资源价值性和环境污染性的双重属性,其循环利用及其污染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分析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政策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制约我国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最后借鉴日本电子废物管理相关经验,并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提出了完善基金补贴制度,加强目录外电子废物管理,加大电子废物处理企业融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第三方审核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有效衔接,健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系统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旅游者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但当前研究缺乏从城乡空间转换中的人地关系变迁角度对旅游者进行的思考。以经历城乡生活空间重构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旅游者乡村游憩影响因素的复杂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情感、怀旧情感、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态度、愿望(欲望)、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形成的128种组合中,其中有8个充分性条件构型特定组合路径能够影响乡村旅游者游憩行为;单项中地方情感、怀旧情感、知觉行为控制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都不能构成旅游者乡村游憩影响因素的必要条件;8条旅游者乡村游憩行为影响因素路径条件组合的总体覆盖率约为0.918919,总体一致性约为1,均达到了0.9的阈值标准。其中,地方情感和怀旧情感特性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旅游者具有地方情感、怀旧情感特征时,其他影响因素都可能在"特定情境"下发挥作用。据此提出了生活空间重构旅游者的乡村游憩影响路径模型,揭示了"乡村情感—游憩意向路径""计划行为—游憩意向路径""游憩愿望路径"和"情感行为综合路径"四类影响路径的作用机制。旅游从业者可以据此寻找与旅游者游憩最匹配的产品开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废物。根据联合国大学(UNU)数据,2014年全球共产生4180万吨的电子废物。电子废物成分复杂,具有环境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电子废物的不规范处置具有环境健康风险;另一方面,电子废物也被视为城市矿产,具有一定的资源经济价值。为此,各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电子废物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电子废物的绿色回收,从而促进电子废物的再生利用和安全处置。一、国内外电子废物回收模式研究(一)德国德国2005年颁布了本国的《关于电子电气产品销  相似文献   

10.
于军  邱菀华 《环境工程》2007,25(3):71-74
根据我国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通过对北京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方案,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突出了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方法在建立完善电子废物回收处理链及逐步构建完整IT产业链的重要作用,其思路和做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户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行为进行实地调研,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测度农户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绩效,并对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分析农户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的主因.结果表明: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当前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后,农户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行为的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4089,存在59.11%的可改进空间,纯技术效率均值高达0.9701,表现良好,规模效率均值仅为0.4215,成为导致农户循环利用行为效率较低的主因.投入量调整前后样本农户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存在明显差异,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对样本农户的行为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在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中,环境变量的变化与投入松弛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改善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的环境变量、适度增加投入要素,以抑制投入变量松弛,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于亢亢  赵华  钱程  高健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6):1000-1009
为总结梳理环境态度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行为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与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检索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中文学术资源发现平台和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环境态度的文献,并从检索出的652篇相关文献中筛选出202篇核心文献、提取出43篇实证文献,对环境态度与4类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环境态度定义和测量方式来看,国内外研究者对环境态度有着诸多定义,但都集中在“情感”“信念”“行为意图与倾向”等心理学方面;环境态度的测量方式也较多,诸多测量量表被开发,其中新环境范式量表和新生态范式量表在该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环境态度的影响因素来看,众多研究者从心理学和社会人口学方面进行研究,国外研究者对这两大方面有着广泛研究,价值观和道德、性别、年龄、收入、教育和知识皆为研究热点,而国内研究者比较注重环境知识这一影响因素.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综合相关系数为0.309(P < 0.001),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考察环境态度与回收行为、能源消费行为、绿色购买行为以及出行行为等4类环境行为间的关系发现,环境态度与绿色购买行为综合相关系数为0.334(P < 0.001),高于回收行为、能源消费行为和出行行为.研究还显示,在4类环境行为中,绿色购买行为与环境态度的相关性最强:一方面,环境态度有利于促进环境行为,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干预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态度,从而促进各类环保行为.另一方面,环境态度对于不同类型环保行为的促进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为促进公众的绿色购买行为,可以考虑增加对环境态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态度;而对于促进节约用水、用电等能源消费行为,则不仅需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态度,还需要结合其他更有效的干预手段(如价格干预、提示标志等).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一直都被大量的探讨。生活垃圾污染作为一项典型的环境问题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着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开展,居民作为污染治理的第一环节直接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环境行动中。因此本论文将以生活垃圾分类为研究背景,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研究北京市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垃圾分类标准了解程度与垃圾分类投放和废品回收相关性较高,明显影响了这两种行为的实施程度,环保体验明显影响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总体来说,对垃圾分类标准的了解程度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体验越高,居民的垃圾分类环境行为表现越好。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residents towa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waste (e-waste) recycling in Beijing. For this purpose a large sampl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resi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recycling behavior and preference of e-waste recycling pattern. Besides, the willingness of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waste recycling was also assessed in our study. For this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stimate and explain residents’ willingness in e-waste recycling. The model showed that Convenience of recycling facilities and service, Residential conditions, Recycling habit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four determinants of Beijing residents’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in e-waste recycling. And centralized recycling pattern by professional recovery spots would have a broad prospect if various kinds of channels can be provided to make the residents feel more convenient in e-waste recycling.  相似文献   

15.
回收网络与回收模式的选择对再生资源企业非常关键。在实践中,存在分散型、层级管理、柔性管理、点对点及承包协议等多种不同的回收模式,而且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基于对不同回收模式的比较分析,针对每种模式分别提出以下建议:以政策规范分散回收行为、以宣传推广柔性管理模式、以共生提高层级网络效率、以信息平台扩大点对点模式、以市场运行承包协议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了人口与社会特征变量、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与私人领域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人口与社会特征变量中,随着年龄增长,越是表现出积极的个人环境行为;城镇地区比农村地区的人更具有积极的个人环境行为。主观因素中的环境态度、环境责任感、环境关注度和环境常识都与私人领域环境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性。客观因素中,收入水平越高,越是表现出积极个人环境行为;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高,越是表现出积极的个人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7.
吕晓  臧涛  张全景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5):1147-115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山东省五莲、东平和垦利等三县(区)的379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Heckman二阶段模型和比较分析法,探究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与差异,为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案例区被调查农户对土地政策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且认知水平与结构均存在地域差异。(2)个体特征、资源禀赋和区位因素对规模经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政策认知和社会保障因素的影响却不显著;所选四类因素均表现出了对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其中影响力度较大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素主要是“是否参加农业保险”和“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程度”。(3)27.70%的受访农户存在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形,山区与平原农户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表现出一定差异,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的因素也有较大不同。(4)建议深入了解农民的政策认知水平与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因地制宜构建信息平台、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土地+服务”的二元规模化。  相似文献   

18.
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适应力需要关注的关键部门之一。农户层面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增强养殖户灾害适应能力,确保养殖户生计安全、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渔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海岛水产养殖户调查数据对养殖户灾害全过程适应性行为进行研究,并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较多地采用无悔反应和低悔战术,很少采用预先应对策略、更容易的早期策略以及未来获益策略使得大多数养殖户适应行为的成效不太显著。(2)同一因素对养殖户选择的多种适应策略有正负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不同适应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互补和替代效应。(3)年龄、家庭劳动力、5年遭灾次数是养殖户适应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投入、健康状况、灾害感知强度、收入、教育程度、社会资本都对养殖户采取的适应行为有显著影响。(4)海岛地区养殖户灾害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具有特殊性。研究识别了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行为的关键影响因子和薄弱环节,结论可为政府和养殖户灾害适应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虑政府政策激励监督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的影响,构建政府监管-企业处理-居民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分析4种不同情境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政府激励监督对各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获得的收益大于参与分类的成本两倍及以上时,才会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否则不会主动参与分类,同时居民对政府正向激励补贴的变化比企业更为敏感.政府实施较高的负向激励力度时可有效约束企业行为,但过高的监管成本会造成垃圾回收治理的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