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鑫 《世界环境》2006,(2):34-39
题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06年3月16—22日在墨西哥城banamex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四眉世界水论坛传递出来的大都是主体论坛、部长级会议的声音;不多的人会知道。在热火朝天的“成人”论坛的边缘还行走着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在每天主论坛之前就开始在青年论坛上传递自己对于世界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而更少人知道,每日在主论坛之后,他们还在为联合世界各地青年、采取实际行动、应对水资源问题而努力。我,很幸运地成为了这股青年力量中的一分子。亲身经历了这令人振奋的七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首次中美环境合作非政府组织论坛于9月2日至3日在华盛顿举行。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在中美两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促进更为有效的公众参与,尤其是要通过交流,促进中美之间的更多的合作。论坛的议题涉及环境教育中的公众参与,以社区为基础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和和法律问题,网络建设及延伸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近百名来自中美两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和环球中国环境学者学会(PACE)等论坛组织者,为论坛的举行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次中美民间环境组织合作论坛召开  相似文献   

3.
《河北环境保护》2009,(12):10-10
2009年11月26日,由省环保厅、省金融办、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河北证监局、河北保监局以及河北环保联合会主办的河北省第三届“环保与金融”论坛在石家庄召开,对2009年度绿色信贷优秀单位的6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表彰,来自全省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21位代表签署了《绿色金融宣言》。本次论坛由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主持,副省长孙瑞彬亲临论坛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环保与金融”论坛历来规格最高、成效最大的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刊将论坛相关内容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举办以来,一年一度的生态省建设论坛已成为大家进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区域协作的平台。海南是第一个提出生态省建设的省份,在推进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文明生态村的建设经验。因此,在海南省举办生态省建设论坛具有特殊意义。本次论坛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结合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研讨和交流。这对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省建设的内涵,丰富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18-19日,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关注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董文茂 《环境》2005,(11):32-33
广东省室内空气质量的现状如何?室内空气的污染因素有哪些?室内空气污染如何防治?消费者因室内空气污染而受到侵害该怎样维权?10月18日,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的广东省“关注室内空气质量论坛”圆满成功。数十名来自广东省内外室内空气研究专家、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行业代表,以及近二十名消费者代表参与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就上述问题,围绕“关注室内空气、共享健康生活”的论坛主题展开了讨论。广东省多家主流媒体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中国印协柔性版印刷分会、浦东新区印刷行业协会协办,上海美沪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印刷与环保论坛日前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中国印刷进入环保时代”。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倡导绿色生产、推广环保印刷全球科技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实现中国印刷产业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31日,由北京大学、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电力公司和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宜居城市,绿色奥运——青年在行动”第三届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市长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林钧敬、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周长奎、环境保护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李伟、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玲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07,(3A):1-1
从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上的10省市,到2006中国·海南生态省建设论坛上的15省市,生态省建设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品牌影响更加深远,越来越多的省份关注和投入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今天在这里举行。我们很高兴能够邀请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共聚一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谋划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为了积极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论坛更富建设性、实效性,我们把论坛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再生资源工作会议及广东清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开业套在一起,目的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目标与现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绿色化工构建可持续发展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 《环境》2006,(11):29-31
我国公众第一次较为普遍地了解绿色化工,始于今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首届绿色化学科学与工程和过程系统工程国际论坛。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共同呼吁,我国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08,(8):37
4月24日,“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关气候变化论坛,来自世界近50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从事气候变化工作的科学家和官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瑞  丁莞歆  陈漫 《环境保护》2005,(12):34-41
以“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为主题的第九届“绿色中国论坛”,于12月3日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召开,这是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的重头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温克刚等领导同志。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文化界代表。以及全国70多家环保组织负责人应邀到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潘岳副局长还邀请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为本次论坛致词。本刊精编了论坛上的精彩发言,在此与读者共同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6月1日,第三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唱晌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牢牢抓住隐患治理这个关键环节》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5.
我省金融系统和环保部门共同举办第三届“环保与金融”论坛,我代表省政府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6.
积极促进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学习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编者按为扩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的影响,宣传环保先进事迹,交流环保先进经验,中国全球500佳论坛于“六五”世界环境日在京成立。本文为解局长在论坛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  相似文献   

17.
加强生态保护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6月5日,作为第三十五个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之一的“中国生态安全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发表讲话。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论坛作了主题演讲,以警示全民提高生态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叶代启  穆云松 《环境工程》2022,40(1):231-232
“2021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于9月3—5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顺利举行。论坛由《环境工程》编审委员会策划组织,旨在更好地应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此次论坛依托工业建筑杂志社打造的“知播·云上星光”知识服务项目,邀请了行业内多名院士专家做客直播间,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类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和应用进展。本期的“知播·云上星光:科学家访谈”邀请叶代启教授,畅谈“双碳战略下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与控制思考”主题,寄语期刊发展。访谈由论坛组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穆云松主持。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I0012-I0013
2013年7月13日,山东奇威特太阳能光热应用发展论坛在这里开幕。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是“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的主题,也是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的主旋律。可以说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的这次论坛是整个环境文化节的理论升华。更有幸的是,论坛请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尽管他事先并没有准备发言,但看到出席会议的众多国际朋友和国内专家如此热心地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如此执着地宣传公众参与,他被大家的真诚感动了,于是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会后我们采访了许嘉璐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