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联拱隧道动态设计施工的实质,结合某在建隧道工程,采用3D-σ对隧道中导洞锚喷支护设计进行了力学响应动态模拟研究,并分析了锚喷支护机理以及围岩体应力场和位移变形状况,并由此提出了联拱隧道合理的施工工序,用以指导隧道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当前隧道发展的前景、隧道变形监测在施工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隧道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茅山西隧道的变形监测(主要为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围岩压力、二衬内力)研究为例,说明变形监测在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隧道施工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出对TSP超前预报系统在隧道施工空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施工隧道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得出隧道施工过程中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粉尘以及机械车辆尾气等均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对TSP超前预报系统的原理、特点以及效用进行阐述。将TSP超前预报系统应用在施工隧道中,分析TSP超前预报系统在爆破引发空气污染时的预警效果,提出隧道施工中空气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隧道安全事故分析与安全施工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全面分析隧道安全事故并根据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对于隧道施工企业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提出了隧道安全施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铁路向西部地区建设的快速延伸,建设高标准的隧道工程将越来越多。由于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隐蔽性、作业空间狭窄、地质条件不确定等特点,决定了铁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使得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概率高于其他工程,因此在铁路隧道建设全过程中通过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将有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控制风险事故后果的损失。本文以贵广铁路其岭隧道为例,对其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识别,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以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边仰坡下方隧洞群开挖施工顺序对于保证边坡稳定及隧道洞室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绿汁江特大桥隧道锚、连拱隧道及边仰坡稳定性分析的工程地质模型,对隧道锚及连拱隧道交叉施工的互相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高边仰坡下方隧洞群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塑性区发展过程,并对隧洞群及边仰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级标准;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云模型的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对大樟溪-东张水库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的施工风险综合评价云图中,云滴大部分处于“中高风险”,少部分处于“低风险”,说明该区域隧道施工风险处于较高风险等级;现场隧道施工灾害发生情况与模型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西三环站至秦岭路站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的实际,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地表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规律,从而确定了盾构隧道掘进对横向变形的影响范围,并结合郑州区域性粉土地层的特点,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地铁盾构施工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该研究对确保地铁隧道施工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隧道塌方现象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十堰—房县高速公路通省隧道塌方为例,从地质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该塌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塌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了隧道施工中防止及应对塌方的相关经验,对通省隧道后续施工和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隧道工程中,较为准确地预测前方围岩级别,对调整支护结构以及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椿树垭隧道工程为实例,采用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并结合TSP探测法、地质雷达法和工程地质推断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动态分级预测,结果表明:围岩动态分级预测所得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为吻合,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十漫高速公路隧道受两郧断裂带的影响,在隧道施工期间出现围岩大变形、坍塌、初期支护开裂及隧道涌水,且运营期间可能出现衬砌开裂、地下水下渗、偏压危害等一些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并结合工程实际以及采用在现场进行锚杆拉拔力测试、超声波和地质雷达检测衬砌及混凝土质量等,提出了控制公路隧道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建立了一个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共同参与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铁路、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排水作业会导致地下水资源漏失、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进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使区域居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为减缓隧道施工造成的地下水影响,除了合理的选址选线外,主要依靠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止水技术,按照"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进行施工。隧道施工地下水环境监控是针对环评阶段提出的可能存在明显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隧道工程以及施工中实际发生大量涌水的隧道工程,对其隧道排水量、地下水出露点位的水位、地表沉降等开展跟踪观察和监测,结合水文地质、气候气象等资料分析评价隧道施工排水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时发现产生的环境问题,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六盘山隧道施工特征,合理选取6个地下水水质监测因子,通过现场调研,科学布设施工前后监测样点。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现场采集的水样数据,得出施工前六盘山隧道地下水水质良好,而施工后多个水质因子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分析了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尽可能保护六盘山隧址区地下水环境,最大程度减缓因隧道施工而对隧址区地下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持生态平衡。研究内容对隧道地下水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交通隧道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研究了施工中含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污染以及地下水疏排给隧道周边水资源流失两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数量随施工进展与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增减,以满足施工期不断变化情况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准确评估;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木桶理论"的原理,明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环节,有助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交通隧道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研究了施工中含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污染以及地下水疏排给隧道周边水资源流失两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数量随施工进展与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增减,以满足施工期不断变化情况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准确评估;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木桶理论"的原理,明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环节,有助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建设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以发生坍塌情况下的某特大断面软岩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D法和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施工工法及其循环进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并优化其循环进尺参数后,隧道各施工步位移变形合理,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铁路隧道洞口施工对环境的破坏,研究铁路隧道洞口绿色施工理念,从勘察设计、施工控制以及现场管理等多角度进行施工管理,改善施工技术,倡导绿色施工理念,降低隧道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性。从减少场地干扰、尊重施工场地的环境;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技术,制定施工管理计划,减少环境污染几个方面出发,形成绿色施工理念。综合各种绿色施工理念,结合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能源,确保施工绿色环保无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盾构掘进参数是隧道盾构施工安全和地层变形的主要控制参数。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地下管廊隧道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武汉雄楚电力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学物理推导,建立了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主要掘进参数(总推力、刀盘扭矩、土仓压力、螺旋机转速、掘进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并采用小型盾构机内置的PDV数据采集系统所收集的隧道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的实时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该研究成果可为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掘进参数的选取和周围地层变形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塌方是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事故。在研究塌方发生的孕险环境及致险因子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岩石坚硬程度、岩石完整性、地下水流量、隧道埋深、隧道偏压、施工效果6个评价指标,依据可拓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塌方评价的物元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实际的隧道塌方概率等级关联度计算,对京台线杉溪隧道塌方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左洞掌子面ZK27+445处隧道塌方概率为很可能(j0=4),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该评价方法能有效计算出隧道塌方发生的概率等级,是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对塌方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今后隧道塌方评估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地铁盾构隧道的防灾减灾能力,以太原某地铁暗挖隧道邻近既有运营盾构区间施工为例,应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铁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区间隧道结构及轨道结构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暗挖通道上方地表沉降呈非对称"U型"分布,影响范围约为1倍埋深,影响角约45°.随着地铁暗挖隧道施工的进行,盾构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