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其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矛盾日益凸显。为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需充分掌握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情况,故应对该系统进行科学评价。以广东省为例,根据海洋经济特点及环境特征,建立起由2个准则层、4个方案层、25个指标组成的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先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指标内部联系进行分析,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06~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经济系统总体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但2009年又出现了下降情况,2010年上升到良好协调水平。总体来说,"十一五"期间其协调发展度仍然有些不稳定,应制定较为系统且长远的对策来提升其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2.
王莉  王烽  金科  于鲁冀  章显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75-177,184
本研究在阐明化工园区企业环境适宜度评价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化工园区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经济、物质消耗、污染物排放、管理、社会、辅助6个领域、24个分项、96个单项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具体的规划环评工作实践中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计算数学模式以及评价结果综合评级方法,为化工园区企业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技术依据。本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化工区企业与环境关联的主要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对化工园区企业的环境适宜度作出评判。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城市环境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一个3个层次的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次是目标层,即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2层次是准则层,即由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组成;第3层次是指标层,即由各具体指标因素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结合2001年—2007年的《苏州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对苏州市环境安全状况进行判断,并分析其环境安全状况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苏州城市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家环境保护局从1991年起,每年评审、筛选、公布一批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并经过调查、咨询和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定量化的环保最佳实用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评审工作质量,使其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该体系在1992年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评审中试用,于1993年1月通过鉴定,正式采用。 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1 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模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对环保实用技术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对环保实用技术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的5个方面的准则指标;第三层为指标层,包括分别从属于5个准则指标的18项具体评价指标。 1.2 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1.2.1 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技术指标(C_1):指技术成果水平的高低、具体指标的先进程度; 技术配套程度(C_2):指是否需要特殊配套技术和配套技术是否完善; 主体设备寿命(C_3):指制约该技术的主要设备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采用塔式结构,构成一个以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及要素层所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的上海市可持续交通指标体系,包括48项指标。采用Expert Choice Model模型,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类指标进行权重的计算:利用隶属函数及线性加权法进行综合指数的计算,从而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交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为4个等级及相应的特征描述。对指标的选择及评价过程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分析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立了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了指标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环境影响程度。综合分析输变电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行期三个阶段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影响与社会影响等因素,选取了17个指标确定了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采用发放调査问卷的方式对各指标重要性对比并赋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层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知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大,运营期次之,设计期较小,此外,输变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综合影响介于"微弱不利"和"轻度不利"之间。本研究对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监管具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有助于量化分析个体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形成了综合指数方法、层次分析法和RS/GIS相结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滇北农林牧交错带为例,根据区域特征选取17个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分析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套适用于评价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控制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确定具体指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和5分制综合评分的方法,构建了综合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从选址、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制定了31个评价指标,并归纳为选址水平、卸料系统技术水平、焚烧系统控制水平、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其他设施技术和管理水平、内部管理水平、外部监管与政策支持水平等7个准则层指标群,通过计算权重和对评价指标的赋分,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控制水平的量化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华南某市3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污染控制水平分值分别为2.91、3.36、4.20,分别处于一般、良好和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建立了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包括五个系统控制层指标和21个基本指标,收集了安徽省2008年-2015年统计年鉴和环统相关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计算了安徽省"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年间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好.想要在发展上有所突破,应从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筛选评价指标,尝试建立通用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包括目标层、项目层和指标层的3层26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效果较为理想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本次定量研究的方法。根据以上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绵阳市已有的调查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对绵阳市1998~2005年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纵向评估。结果表明,绵阳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发展趋势良好,但就所处的生态安全等级来看,该市总的生态安全水平并不乐观。研究中发现,环境压力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反复起迭的状况,不安全的隶属度仍然占很大的比例;环境状态中临界安全的隶属度逐渐减小,较安全和安全的隶属度在增大;环境响应中较不安全的隶属度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京津冀地区丰水年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平水年以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即使降水偏丰年份,京津地区依然供不应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承载人口数”方法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不同生活水平、不同水平年下水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研究表明:在平水年(p=50%)以上,按温饱标准,水资源承载能力高于现状人口,但是按小康标准,水资源支撑的经济指标无法实现;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可以通过降低福利标准提升水资源承载力,但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福利标准已经很低,可能会出现水危机。南水北调实施以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有所提升,但由于人口的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解决京津冀水资源短缺问题,不能只谈调水和节水,还需防止人口过度膨胀,否则,南水北调成果有可能被过度的人口所吞噬。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机上实现国土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探讨并提出了一套国土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然后介绍了在计算机上如何建立资源评价指标自动生成系统及如何利用这个系统产生所需要指标的方法,并指出这一领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为区域性资源开发研究评价的自动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运用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选择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85至2003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1985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历经缓慢提升、快速发展以及目前的稳定发展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化趋势增强,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5)内;并对2003年影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发现资源减量投入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依次为57%、19%、13%和11%。为提高现阶段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比如减少物质投入,推广适合本区域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构建经济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从栅格到县域: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生产潜力模型,利用GIS技术,定量计算了1km×1km栅格和县域尺度中国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逐级评判,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平均光温、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分别具备1倍多、1倍以及近1/3的增长空间。中国县域粮食资源潜力差异显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以及黄土高原地区为县域粮食资源可开发空间较大的区域,西北、黄淮海、四川盆地区为可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交通隧道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研究了施工中含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污染以及地下水疏排给隧道周边水资源流失两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数量随施工进展与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增减,以满足施工期不断变化情况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准确评估;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木桶理论"的原理,明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环节,有助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特点,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进行了界定;利用GIS技术的网格剖分法建立了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数据库;提出了基于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数据库,实现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通州区内部水资源承载力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致,由城区到远郊,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渐减弱趋势,伴随城区不断发展,影响范围的扩大,预测通州区到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论文从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分析入手,围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水资源承载力可以用宏观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宏观指标从供需平衡角度描述水资源系统能够支撑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综合指标反映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状态和协调状况。与评价指标相适应,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与方法。将这一指标体系、模型与方法运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O优化逻辑斯蒂曲线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区域水资源安全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模拟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并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公式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优化好的Logistic指数公式用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安全评价,计算得到各地级市评价指数和相应的评价等级,并对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子系统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Logistic指数公式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能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是实现湖泊富营养化分区控制的基础。论文以东北区为研究区域,从自然地理要素、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据此计算栅格尺度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并将其投影到小流域尺度上。在小流域尺度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算法开展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结果表明:①采用粗糙集方法,运用属性重要度确定各属性的客观权重,适合用于测算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②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进行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保证了分区结果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评价分值上的接近性;③可以将东北区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区、小兴安岭山地-三江平原区、长白山山地区、松嫩平原区和辽东、辽西丘陵-辽河平原区。  相似文献   

20.
LCA环境影响分析新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影响分析是LCA的核心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目前采用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都存在不少缺点。本文在笔者构筑的LC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在影响分析中引入了我国现行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手段使影响分析的方法更易于操作,其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本文论述了各项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及要素指标的形成并指出利用5个要素指标的数据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产品的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