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的中部,为珠江水系广州河段所环绕。47公里的环岛江岸线,74条纵横交错的河涌水网,誉为广州“南肺”的万亩果林,以及历代围海造田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江、涌、林、园”的江岛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历史人文和生态底蕴深厚。今天,海珠区政府提出具有时代高度的“环境致胜”策略,把古时的“江南洲”,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海上明珠”。水清、岸洁、地绿、居佳、业兴、景美的“生态海珠”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7,(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纵观这些年广州海珠湿地保护的经验和成效,正是因为广州市委市政府、海珠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作为城市中央的大型湿地,海珠湿地可谓寸土寸金。若按一河之隔的珠江新城地面价格  相似文献   

3.
广州大学城:新型生态人文城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茂 《环境》2006,(8):46-48
仅用了19个月的时间,一座现代、美丽、具有岭南特色的全国一流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就在珠江边的小谷围岛上拔地而起。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广州速度”。作为拉动广东高等教育历史性跨越的新引擎,广州大学城也以广东“十五”时期的大手笔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4.
单力 《环境》2006,(8):54-57
“游完珠江感觉怎么样?跟在游泳池相比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许多人表示,游珠江感觉很好,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坏。据《广州市志》记载,从上世纪30年代到1976年,广州至少组织了16次横渡珠江活动。之后,这一活动中断了30年。珠江水干净与否,测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游泳大概是最大众化的一种。一条可以游泳的江河,水质至少要达到Ш类水以上。这说明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已取得明显好转。此前,广东省政府对外公布,珠江综合整治“三年不黑不臭”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在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水系水质居最好水平。拒绝污染珠江治污经过多年的综合整治,珠江…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以来,广州市认真按照省现场办公会精神和李长春同志提出的广州要整治脏乱现象,实现城市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的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从“一年一小变”抓起,加大投入,标本兼治,在全市范围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整治脏乱、创建文明的热潮。经过了一年多来的艰苦努力,广州市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特别是珠江两岸、5座过江大桥灯饰、临江大道、珠江新城、广州大道、黄埔大道、中山大  相似文献   

6.
江镕 《环境》2009,(3):12-15
家住珠江边的陈老伯是个“老广州”,小时候,最让他感到惬意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天到江里游泳,在江边跑步。随着广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珠江“变黑变臭”,看着发黑的江水、闻着刺鼻的味道,陈老伯十分痛心,近十年来,他一次都没去原本最钟爱的沿江路散过步了。  相似文献   

7.
黄慧诚 《环境》2003,(4):15-15
为研究部署2003年珠江整治工作,全面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目标,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召开了珠江整治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要求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广州,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城市。“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这是古代诗人陈恭尹对广州山川形胜的很好概括。她“背山面海,形势雄大”,具有“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格局和“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镇珠江”的优美环境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韦倩 《环境》2001,(2):8-9
北有白云山,南有珠江水,古代广州便是个“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城市,但是,随着后来城区的不断扩大,市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摊大饼”的发展方式使原来的山水有序排列变成了如今的“六脉不通海,青山包入城”的格局。其后果是,城区发展空间狭小,生存环境恶化。 1996年,曾连续6年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前十名的广州市,因环境质量差被挤出“十佳”行列,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当时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陈开枝大声疾呼:“广州该清醒了!”也就从这一年开始,广州市开始了后来被称为“改天换地”的环保工程。  相似文献   

10.
广州珠江河面最近发生两起原油污染严重事故,经查明是广州轧钢厂跑油和印度尼西亚籍货轮“怕加沙图”号泄油所造成的。有关部门正对这两起事故进行处理。 十月八日,广州轧钢厂一车间油泵无人管理,从清晨四时开始漏油,至被广州港监发现制止时止,历时十多小时,漏失重油近二十多吨,严重污染了珠江东西南三条河道,油带东河道延至元村,西河道延至西渭游泳场,南河  相似文献   

11.
星期六晚上,从学校回到家里,我习惯地翻出一个星期的报纸进行“补课”。刚打开星期三的报纸,“用水危机逼近羊城”,一个醒目的大标题立刻跳入眼帘。“什么?广州缺水?有没有搞错呀?”真不可思议。北方缺水是早知道的,但日夜对着滔滔珠江的南方城市广州也缺水,这可是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6,(8)
正7月21日,2016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如期举行。蓝天白云下,水波荡漾中,来自广州等7市政府负责人与群众游泳爱好者约2000人畅游了珠江。为大力宣传珠江保护,2006年广州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珠江横渡活动。如今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1年,成为一项颇具影响力的大型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也成为广州环境保护宣传的一项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杨伟利 《环境》2006,(8):53
珠江横渡是一块“试金石”,能够很好地检验珠江广州河段的整治效果。其实,还有一群人,他们也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珠江泳者,因为热爱游泳、热爱珠江,这群人一年365日都没有离开过珠江。在滨江西路,在船锚雕塑旁边的江水里,他们就聚集在这里,或跳水激游,或带着宠物逡巡而行。珠江是一条航运通道,在没有安全防护和救生设备的情况下,广州市政府不提倡市民在江中游泳。当问及安全问题时,一位老伯告诉记者,他们也只是在近岸游一游,再加上从小在水边长大,应该不会有危险情况发生,记者在实地看到,这个地方是江流的岔道口,相对来说比较适宜游泳。因…  相似文献   

14.
掌握珠江河水中污染物变化规律,对其进行预测研究,对于整治珠江广州河段,更好地为环境管理部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珠江广州河段近5年的一项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预测方法,阐述了模型原理,建立了珠江广州河段高锰酸盐指数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用该模型对珠江广州河段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高锰酸盐指数进行了预测,其结果分别是4.82,4.92和5.03.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上,海珠区曾是广州市发展的重要工业引擎,工业大道沿线的海珠工业企业群体,曾撑起广州工业的半边天。随着城市向外拓展及产业升级,工业企业逐渐退出,为老城区的新发展腾出空间。然而,在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对所在的土壤产生一定的污染。在对这些地块进行利用之前,必须开展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摸查这些工业企业地块土壤质量状况,确保安全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南粤绿讯     
《环境》2012,(7):57-58
省环保厅举办纪念"6·5"世界环境日活动6月5日上午,由省环保厅、省精神文明办主办的广东省2012年纪念"6·5"世界环境日广场活动在广州海珠湖举行。副省长许瑞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共青团省委书记曾颖如等领导参加了现场活动。活动现场设立了环保展示互动区和体验区,并在海珠湖主要的巡游路线布设了环保摄影精品展。现场还围绕环保热点问题设立了讲解及咨询区,如PM2.5、水质、噪声监测等,让市民近距离接触环保。参与  相似文献   

17.
珠江表情     
董文茂 《环境》2005,(1):14-20
探秘:那条有故事的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400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进入云南曲靖的沾益县,探寻过珠江发源地。在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中,仅记述游历云南(主要是珠江源一带)的《滇游日记》就占了全书的2/5。其中,最著名的“盘江考”准确指出珠江发源于云南炎方一带。经过多年考证,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城北5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8.
马恒 《环境》2005,(9):24-27
随着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河涌成了“排污渠”、“臭水沟”,污水不仅污染了河涌,还一直流入珠江。以东濠涌为例,每小时产生垃圾就300公斤,每天7.2吨。全城光这样污染严重的河涌就有14条,整个广州大小河涌224条,总量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环评批复     
《环境》2014,(7)
正受环保部委托,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近期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批复。据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朗兴渔路1号,广州芳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位于该研究所内,建设内容为改造池塘31128平方米,新建环道流水养殖系统920平方米和简易养殖车间14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绿化等场区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广州:果园变身国家级湿地公园广州海珠湿地的前身,是位于城央的万亩果园。当年,与北面的白云山一起,被称为广州的"市肺"。只是,这片"市肺"却曾经濒临消失,饱受侵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房地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违章建房等原因,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占用,果林面积锐减;而因空气、水污染,病虫害增多,当地环境日益恶化。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当地的村民生活也陷入困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