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拉西瓦水电工程对区域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利水电工程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开展的时间较短,评价的技术方法尚不成熟。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工程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所在区域属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和脆弱的青藏高原。论文在阐述拉西瓦水电站区域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度量了其所在区域的植物生产力和生物量,并以工程的初步设计为依据,重点分析了工程可能对区域植物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一定管育措施后,拉西瓦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产生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水电行业的飞速发展,水电站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水电站工程在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具有范围广,问题复杂的特点,对水电站影响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陆域生态环境与水环境方面的分析。本文对水电站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单的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大坝修建、占地、场地开挖、河道引水及其他施工行为,对水电站涉及区域的河流水文特性、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造成影响。针对水电站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流域规划环评、生态和工程保护措施,以使水电站建设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翼翎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3):40-42,53
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大坝修建、占地、场地开挖、河道引水及其他施工行为,对水电站涉及区域的河流水文特性、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造成影响。针对水电站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流域规划环评、生态和工程保护措施,以使水电站建设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运行影响河流的栖息地环境,进而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从而对河流生态健康造成影响.基于牡丹江镜泊湖电站至石岩电站江段的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分析该江段的底栖动物沿程变化规律以及梯级水电站群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级电站的运行对研究江段的多种生境因子造成了影响,改变了江段内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在电站的上游和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别明显,其中,电站下游环境敏感种的数量多于上游.相比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小.空间上来看,电站运行影响沿程逐渐减弱,底栖动物的密度和丰度呈现沿程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水电站建设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区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单位往往重视水电站建设前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忽略运行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文章以大渡河安谷水电站为例,梳理了安谷水电站运行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分析了环境管控提升的难点,提出了从生态环境知识中心建设、环境管控提升内容研究、管理规程与制...  相似文献   

7.
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日益使河流湖库化,特别是建在流域下游的水库尤为明显,湖库富营养化已成为水库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备受中外学者关注。本文通过对红岩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程度预测判别,分析了中小型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富营养化变化趋势,提出中小型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控制对策,为湖库区水质保护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伊春红山水电站是汤旺河干流梯级规划中首批开发的水电站,位于汤旺河上游梯级电站的最后一级。红山水电站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水产养殖、提供保障森林防火水源及发展旅游业等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本文就红山水电站枢纽工程建设对红山坝址段,即上甘岭河段的鱼类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受到自然、人为双重影响和威胁,生态风险日益加剧。针对生态风险源、脆弱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选取30个评估指标,利用生态风险评估优化模型,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风险,并得出如下结论: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以低和极低生态风险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84%;极高风险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和极高山地区,中等风险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以及高原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中、高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整体受自然主导因子控制,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和降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区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今后规避生态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电站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实施,可有效监管施工期环境影响行为,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文章以吉林省长白县双山三级水电站工程建设为例,重点论述了长白县双山三级水电站施工期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阐述了中小型水电站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和监管主要方法,为水电站建设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体系的形成和有效实施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生态影响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推动生态影响后评价的实施,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在阐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度量了研究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以及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水生态环境特征的变化,以及研究区生物多样性和致灾因子在水库建成蓄水前后的不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库的建设与运行对局部区域植被净生产力有一定影响,并对水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糯扎渡水电站环境资源价值核算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和筛选出13项影响因子,按照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运用市场价值法、生产力损失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核算了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各项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价值损失,并对核算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糯扎渡环境资源损失为18.84×108元/a,以2001年为基准,价值损失现值为175.89×108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电站建设的可行性及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措施,指出了水电开发过程中应将生态环境资源纳入电价成本及额度,并实行耕地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3.
跨境河流澜沧江有着丰富的水能优势,是云南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流,其系列梯级电站的建设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改变、水环境系统失衡、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库区景观遭到破坏等。为降低水电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对该区域的水电开发环境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适当的方法措施对生态进行修复,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水库生态环境特征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富集区,随着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城镇化建设和水利水电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西南地区水库的数量将不断被刷新,水库数量快速增长与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突出矛盾。西南地区水库具有独特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1)具人工建造属性,水环境与生态系统演化起点不同于天然湖泊;2)水位逆周期人为调控,消落带生态功能退化;3)亚深水型,水体季节性分层控制了湖泊的关键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4)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盐蓄积量大,潜在二次污染风险大;5)物质循环的累积效应对水库及下游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具重要影响;6)水体富营养化与重金属污染叠加、复合;7)物质循环和生物过程受多界面作用控制。当前对西南地区亚深水型水库生态环境的研究远落后于东部浅水湖泊,亟待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规律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建立与之适宜的水环境演变理论和治理技术体系,为该类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现状调查发现白石坳垃圾填埋场植被以人工林及次生灌木群落为主,所有的10个植物群落中,湿地松群落所占面积最大,生物量变化从8.5t/hm2到91t/hm2。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分析发现项目所在地仅有5个群落达到Ⅳ级,表明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水平较低。项目建设会对该区植被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区域景观等产生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和提高项目建设区域内的绿化率,可以将这些影响减少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李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即有单个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又有影响的累积性、群体性、系统性、波及性和潜在性。分析了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对植被、生物多样性、鱼类、水文、水质等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库区生态地位突出,旅游活动频繁,库区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库区旅游开发、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库区旅游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水体、植被、坡度、高程、坡向等指标,基于RS、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并对丹江口市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周边以及武当山等山势较高的山体为旅游环境极强敏感区,占全市面积的12.81%;强敏感区与一般敏感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41%、34.38%;弱敏感区散布在河谷平原及距库区较远的边缘地带,占23.39%,旅游活动强度较低。生态强敏感区与旅游活动高发区具有空间耦合性,旅游活动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李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即有单个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又有影响的累积性、群体性、系统性、波及性和潜在性。分析了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对植被、生物多样性、鱼类、水文、水质等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