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俊琳  王跃思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环境科学》2008,29(4):1053-1058
基于北京城区太阳辐射和污染气体观测资料,运用TUV4.4辐射传输模型,研究了城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总量平均为329DU,并呈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城区大气污染的影响,地面处的紫外辐射量大幅减少(最大50%),且在夏季波动较大;云和污染物对紫外辐射的影响要大于总辐射,紫外辐射衰减约为总辐射衰减的2倍;城市低层大气中O3和NOx浓度的增加是造成紫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午后O3浓度与紫外辐射衰减相关系数为0.70.  相似文献   

2.
太阳紫外线(UV)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树元 《环境科学》1992,3(6):52-56
本文就同温层臭氧出现部分空洞引发的太阳紫外线(UV)辐射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植物次生化学特性和植物生殖生长影响方面最近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结果加以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的精细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阳直接辐射是太阳总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的分布式模型。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高原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各月及年太阳直接辐射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影响较大,由于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纬向分布不明显,局地地形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②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年总量、1月、7月大部分地区分别介于1 046~1 700、31~90、156~205MJ/m2;③季节不同,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冬半年大于夏半年;随坡度的增大,局地地形因子的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4.
大气臭氧总量的一个统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气臭氧和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得到了计算臭氧总量的一个统计计算方法,并计算了1991年北京地区晴天和实际天然条件下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比较好,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小于2.5%,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影响臭氧总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大连地区生态植被所排放VOC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的太阳总辐射在全波段的辐射照度Q(Wm^-2)估算出光合有效辐射照度UPAR(μmolm^-2S^-1),利用各类植物的排放因子,估算出大连地区生态植被所排放的VOC,结果表明,生态植被所排放VOC的日变化规律即与植物本身有关又与气温和太阳辐射有关,区域内年排放VOC的总量为256.5t。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网2007~2016年的辐射日值数据集和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平台2014~2016年逐日观测数据,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近10a太阳总辐射年际和季节变化,近3a臭氧日最大8h平均(O3_8h_max)和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过程频次变化,通过不同因子及其不同强度等级的分型统计,探讨PM2.5、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冀近10a太阳总辐射显著上升,京津冀春季和珠三角夏季太阳总辐射显著上升.三大经济区PM2.5污染过程年频次均呈现逐年递减,且从北到南递减;O3污染过程年频次时间上呈现先减后增,空间上京津冀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相关系数均在0.71以上,有较强的正相关;而PM2.5与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性具有区域差异性.三大经济区不同季节不同太阳总辐射下O3_8h_max与PM2.5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其中京津冀春夏秋三季O3_8h_max与PM2.5在强太阳总辐射下有较好的正相关,冬季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长三角四季两者相关性均较弱;珠三角夏季两者正相关最为显著;不同PM2.5浓度下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体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各经济区拟合曲线的倾向率均随PM2.5升高而增大.PM2.5>75μg/m3时拟合优度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气溶胶污染对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经过了各种影响因素的衰减后到达地面,其中臭氧分子吸收,气溶胶粒子吸收和散射的影响作用最为主要.当臭氧浓度或气溶胶粒子浓度改变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量将改变.据观测,近二十年来,全球范围内臭氧总量已普遍减少了1%—3%.臭氧浓度的降低增加了地面紫外线B辐射(UV-B,280—320nm),从而将给地球生物带来一定的危害作用.尽管臭氧浓度减少对地面UV-B辐射增加的作用很大,但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增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光化辐射通量与辐照度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NCAR TUV辐射模式与地表实际观测分析了理论上广州地区地表可获得的最强光化辐射通量、辐照度及其波谱变化特征与月、日变化特征,计算与观测的差异用于评估气溶胶对紫外辐射通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光化辐射通量与辐照度均具有正弦曲线的日变化特征,但光化辐射通量的正弦波形较辐照度的更为宽广,其辐射强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下降幅度也更为缓慢;光化辐射中的总能量可见光谱区约占86%,紫外谱区仅占约14%;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表明,不同监测波段范围的紫外辐射表,虽然其标识均为监测UVA或UVB的辐射,但差异明显;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显著影响紫外辐射通量.由于紫外辐射通量是影响对流层臭氧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有必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广州地区气溶胶与紫外辐射通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7种海洋微藻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UV B辐射对 7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7种微藻的相对增长率随着UV B辐射剂量的增强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P <0 0 5 ) .实验微藻对UV B辐射的敏感性符合绿藻 >硅藻 >金藻的分类学规律 ,其中金藻 870 1是最敏感的一种 .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 48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 远远大于相对增长率的EC50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藻在UV波段的吸收峰集中在UV C波段 .在UV B波段 ,每 10 4 个细胞的最大吸收度的顺序为 :绿藻 >硅藻 >金藻 .微藻对UV B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其在该波段的吸收度之间存在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资料估算我国西北地区直接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缺乏直接辐射、云量、日照时数等地面观测资料情况下,如何正确估算太阳直接辐射对太阳能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EOS-AURA卫星和FY-2C气象卫星反演资料,采用一个改进的宽带辐射传输模型对我国西北5个地面辐射站点2006年和2007年直射日曝辐量进行了估算。模型首先在Bird模型基础上对晴空条件下的太阳直接辐射进行了计算,然后结合FY-2C气象卫星总云量和云类反演数据,引入了一个线性方程,对实际天气状况下的直射日曝辐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5个站点模拟的直射日曝辐量与实测值均存在较好一致性,评价效率系数NSE介于0.68~0.8,而对月均直射日曝辐量的模拟结果则显示模型在4-10月的估算精度要高于11-3月结果。  相似文献   

11.
毛果苔草湿地反射率平均为21.92%,全生长季反射太阳辐射能585.858MJ/m2.群落对太阳辐射的透射率平均为20.16%,在生长季节内透射太阳辐射能538.88MJ/m2.毛果苔草湿地群落的相对光照强度的分布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而在累积叶面积指数(F)不变的情况下,消光系数(K)与相对照度的自然对数成正比;消光系数不仅受叶片透光率、倾斜角、方位角等的影响,而且与太阳高度角有关.毛果苔草湿地群落内太阳辐射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是受群落叶量的增减及其配置状况的影响,群落的叶面积集中分布层大约位于群落高的2/3处,其截获太阳辐射能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Comprehensivemethodsforevaluationoftheurbanparkvegetationarenecessaryinordertosolvemanyoftheproblemsfacingmanage...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扬  吴文祥  胡莹  刘光旭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738-1749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某一区域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稳定性对于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至关重要。论文从区域的角度,利用西北5省西安、西宁、兰州等27个辐射站逐日太阳总辐射(1961—2008年)和延安、乌鲁木齐、安康等163个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1958—2008年),用统计分析和规则样条函数插值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西北地区近50 a来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太阳能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中部青海地区日照时数最长和太阳能总辐射最为丰富,属于资源丰富区,陕西南部及西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最为贫乏,属于资源缺乏区;②近50 a来,西北地区年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日照时数下降趋势较缓;③163个气象站近10 a各月日照时数大于6 h的天数有45~327 d,大部分站点在200 d以上,其中每年有15个站点大于300 d;④陕西中及南部、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不稳定,太阳能稳定程度指数K值最高,为12.21,而青海北部及青、甘、新三省交界地带资源最为稳定,K值最低,为1.27;⑤太阳能资源的稳定程度与资源潜力大小分布较为一致,即太阳能资源较为稳定的地区,总辐射最高、日照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的认识.利用1996-2015年浙江省大气成分、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来浙江省呈年高压天气日数增多、年均气温升高、降水集中及年均净辐射、日照时数、风速、气温日较差和水汽蒸发量都下降的气候变化事实.气候变化引起大气污染扩散能力下降,1996-2015年杭州市和浙江省年均大气扩散指数分别下降了0.55和0.81,降幅分别达35.71%和42.69%.大气扩散指数与ρ(PM10)、ρ(PM2.5)及年霾日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当大气扩散指数增大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年霾日数均下降,反之亦然.杭州市大气扩散指数与ρ(PM10)、ρ(PM2.5)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76.杭州市和浙江省大气扩散指数与年霾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7和0.78,T检验值则分别为28.88和30.81,说明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扩散能力改变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大气成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ρ(PM10)的关键气候要素是降水量、风速及相对湿度等,影响ρ(PM2.5)的主要是辐射、气温,影响ρ(SO2)的主要是气温,影响ρ(NO2)及ρ(NO3-)、ρ(NH4+)的主要是辐射.总体来说,浙江省近20 a的气候变化事实可能有利于促进ρ(PM10)、ρ(PM2.5)、ρ(NO2)及ρ(O3)等上升,促进ρ(SO2)、ρ(NO3-)、ρ(SO42-)、ρ(NH4+)等下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光能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摸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光能资源变化规律,根据1991-2003年上海地区11个站年日照资料及宝山站的辐射资料,在与前30年(1961-1990年)平均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199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以及光合有效辐射、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1-2003年,上海地区年平均总辐射减少70M Jm/2,年平均直接辐射减少160.6M Jm/2,年平均散射辐射增加90.6M Jm/2,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减少17.4M Jm/2,年平均光热生产潜力增加3328kgh/m2,年平均日照时数减少187.5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减少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天津市区1959~1994年共计36a逐日实测总辐射资料,建立了用其它气象要素(日照百分率及空气湿度)估算不同尺度(年、季、月、旬、候及逐日)太阳总辐射量的系列经验公式,其平均拟合精确度可达90%~97%。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太阳能资源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  祝昌汉  罗勇  高歌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984-1993
利用1961-2007年的日照时数建模计算了三峡库区的太阳辐射,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的太阳能资源作了全面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年总辐射量介于3200~4400MJ/m2,与德国等太阳能利用大国相当;“下游多,上游少”是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且在秋、冬季差异更为明显;资源的年变化具有“夏大冬小”的特点,同时呈典型“双峰结构”,最大和次大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5月;库区上游太阳能季节差异大,而中、下游四季差异相对较小;库区太阳辐射以散射辐射为主(平均为64%),上游尤其明显;1961-2007年,资源量与直射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在夏、冬季下降尤为显著,分析表明这与轻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增加有关;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资源量开始回升,有利于库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The long-term observational data of sunshine duration (SD) and diffuse radiation percentage (defined as diffuse solar radiation/total solar radiation, DRP) on sunny days during 1960–2005 were analyzed in 7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whole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nny sunshine duration (SSD)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except at a few stations over northwestern China in the past 46 years. An obvious decrease of the SSD is found in eastern China, with the trend coefficients lower than − 0.8. Accompanied by the SSD decline, the sunny diffuse radiation percentage (SDRP) in most stations shows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s during the 46 years. The averaged SDRP over China has increased 2.33% per decade, while the averaged SSD shows a decrease of − 0.13 hr/day per decad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DRP and SSD is − 0.88. SSD decreased over urban agglomerations (small to large city clusters) in the past 46 years, especially in large cities and medium cities, due to the strong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air pollution represented by aerosol option depth (AOD) and tropospheric column NO2 (TroNO2). On the regional scale, SSD has an opposite trend from SDRP during 1960 to 2005, and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regional mean values of SSD and SDRP in southeastern China are more pronounced than those in north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9.
鼎湖山臭氧、氮氧化物和太阳可见光辐射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给出了1996年了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太阳可见光 段辐射,地面臭氧、NO、NO2浓度的观测结果,对影响地面臭氧、NO、NO2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的日变化要复杂一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成都市大气环境中气象因子交互作用对臭氧(8h浓度平均最大值,统一用O3表示)浓度变化的影响特征,利用成都市2014~2019年逐日大气污染物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分析气象因子对O3浓度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单影响因素的GAMs模型中,O3浓度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最大混合层厚度(maximum mixed depth,MMD)和通风系数(ventilation coefficient,VC)间均呈非线性关系,无论全年还是夏季,最高气温、日照时数、MMD和相对湿度对O3浓度影响均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夏季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对O3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全年更加显著.在构建O3浓度变化的多气象因子GAMs模型中,除平均风速以外的其他气象因子共同作用对O3浓度变化有显著影响,就全年而言,构建的GAMs模型判定系数(R2)为0.849,方差解释率为85.1%,最高气温是全年O3浓度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夏季GAMs模型的R2为0.811,方差解释率为81.3%,而夏季最高气温和MMD同为重要影响因素.GAMs交互效应模型中,就全年而言,最高气温与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间交互作用,以及日照时数和MMD间交互作用对O3浓度变化影响显著,结合三维可视化图形直观分析气象因子交互作用对O3浓度变化的影响特征,发现强高温+强日照+MMD (2000 m左右)+无降水条件协同作用下有利于O3的生成;就夏季而言,仅最高气温分别与日照时数和VC交互作用对O3浓度的影响显著,夏季强高温+强日照+水平方向小风速有利于近地层O3浓度的生成.运用GAMs模型能够对O3污染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识别,并定量化分析气象因子单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对O3浓度变化的影响特征,对O3浓度污染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