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X760 .312(X) 101089PcB企业退焊锡废液治理再生研究/李德良(湘潭工学院环境工程及化工新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2(X)0,13(5)一17一19 环图X一6 提出用琉基沉淀剂来沉淀硝酸型退铅锡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Cu、Fe、Pb、Sn),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沉淀条件为:在搅拌下将琉基沉淀剂P按理论量加人,同时按每升废液通人还原性添加剂二氧化硫129和3一smL,l%(w/w)PAM(分子星为400 000)絮凝剂,沉淀过滤后其退锡速度和退锡容量等性能与原退锡液无异,该工艺可使PcB企业的退铅锡废水实现循环使用。图1表5参5X760 .312(X) 101090c…  相似文献   

2.
X7印.32(X) 201108印刷线路板退焊锡废水再生利用研究/李德良…(湘潭工学院环境工程及化工新技术研究所)//水处理技术/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一2(X)1,27(3)一172一173,181环图玲一7 以铁粉还原调节溶液氧化还原性,再用硫琴沉淀剂(P)和聚丙烯酞胺(PAM)使金属离子(Cu、Fe、Pb、Sn)絮凝沉淀,过滤后母液补加硝酸,可使印刷线路板退铅锡废水实现再生利用。适宜的沉淀条件为:按每升废液加人3呢还原铁粉,按理论量加人P,同时加人2一3mLI%R感1(M二日叉)仪刃),沉淀过滤后母液的铁浓度和游离酸度可分别恢复到17 .0岁L和181 .3岁L,经补加硝酸…  相似文献   

3.
化学絮凝法处理PVC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9种无机絮凝剂(包括无机高分子)对PVC生产废水的絮凝效果进行了比较和选择:选用聚合硫酸铝(PAS)为絮凝剂,用以取代进口药剂对PVC废水的絮凝沉淀处理,进行了实验室工艺条件试验,确定其使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进水PH值为6.0-7.0时,PAS的投加量最小,而CODcr去除率>90%,这表明用国产PAS取代进口药剂处理PVC废水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和-沉淀-混凝工艺中不同沉淀剂对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广东省大宝山矿槽对坑尾矿库废水为例,采用3种常用的沉淀剂(硫化钠、碳酸钠及DTCR)构成3种组合沉淀工艺(分别为L-SS-F,L-SC-F与LDTCR-F)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L-SS-F与L-SC-F工艺中,硫化钠与碳酸钠的投加量分别达到100,200 mg/L,废水中除Mn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去除率高达94%~100%;在L-DTCR-F工艺中,DTCR投加量达到40mg/L,废水中所有重金属的去除率均在94%以上。3种组合沉淀工艺的药剂费之比为L-SS-F∶L-SC-F∶L-DTCR-F=1∶1.3∶1.5。建议对于ρ(Mn)25 mg/L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硫化钠作为沉淀剂;对于更高Mn含量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DTCR沉淀技术。  相似文献   

5.
化学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氨氮及其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处理含氨氮废水,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如溶液pH值、沉淀剂种类和配比、废水中的初始氨浓度等对氨的处理效率的影响,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除去废水中的氨高达99%,处理后残液中氨浓度小于1mg/L(1ppm),探讨了化学沉淀反应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化学沉淀法处理葫芦岛锌厂含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对葫芦岛锌厂含镉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反应pH值、添加絮凝剂种类、反应时间、沉淀剂种类等因素对模拟含镉废水处理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对葫芦岛锌厂含镉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镉废水时的合适pH值为11;当采用浓度为5%的FeSO4作为絮凝剂,浓度为10%的Ca(OH)2作为沉淀剂时,对含镉浓度为20mg/L的模拟含镉废水的最佳沉淀时间为15min;对含镉浓度为1200mg/L的实际废水处理后废水中镉离子浓度平均值为0.086mg/L,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酸析+Fenton法处理ITO触摸屏油墨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善统 《广州环境科学》2009,24(4):13-14,46
ITO(氧化铟锡)触摸屏产生的油墨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但BOD5/COD值仅为0107—0.08。针对油墨废水COD浓度高且BOD5/COD值低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酸析-Fenton-混凝沉淀”进行处理的工艺方法,经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质量可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氨基偶氮苯盐酸盐(PABS)是生产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在PABS生产过程中,排放出高浓度(COD4万~8万mg/L)、高色度(4万~8万)、高毒性(含苯胺和对氨基偶氮苯)和高氯(Cl-4万~10万mg/L)的废水。利用中和沉淀—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进行了处理工艺的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废水色度去除率达到999%,降到20以下;出水中基本不含对氨基偶氮苯(PAB);出水中苯胺的浓度降到3mg/L。GC/MS分析的结果表明,乙醇脱附液中苯胺是最主要的有机物,所以利用该工艺能实现苯胺的回收。  相似文献   

9.
以化学沉淀法和次氯酸盐氧化法处理医用药棉、纱布脱脂废水,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钙和石灰乳沉淀剂,可使废水中溶解性脂肪酸盐生成沉淀而去除,COD值也可大幅度下降。当次氯酸钠氧化和石灰乳沉淀法联用时,可使废水中COD值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处理出水浊度小,色度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含有高浓度锡离子、苯酚磺酸和苯酚等污染物的冷轧镀锡废水难以处理的问题,研究建立了混凝沉淀与微波诱导Cu Ox/Si CT-H2O2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联合工艺。研究表明:混凝沉淀可完全去除冷轧镀锡废水中的锡离子;微波催化氧化技术对废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苯酚磺酸和苯酚的去除率均超过95%,微波辐射15 min,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96%和98%。同时,以碳化硅管为基材的Cu Ox/Si CT催化剂在微波体系中呈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并可实现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
论文对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逐日融合降水资料(1998—2010年)和全国633个气象站点观测降水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融合降水资料误差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研究了海拔高度及地形起伏度对融合降水资料精度的影响,同时就日降水融合产品不同降水强度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日降水融合产品与台站资料的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全国大部分地区日降水融合产品与台站资料的累计年降水量相关系数大于0.8,东部地区则普遍在0.9以上;日降水融合产品的误差特征值及其空间分布均较为合理,年际变化不大;海拔高度对日降水融合产品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偏差的影响比地形起伏度大,且海拔高度的影响在高海拔区域比低海拔区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降水构成是指对流或平流降水量在总降水量中所占比例,不同的降水构成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丰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长沙地区实测的日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和GNIP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对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季节时段以及不同降水强度下降水构成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影响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揭示不同的降水构成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影响的差异,深化对季风区降水形成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的认识。结果表明:云中对流强度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季节对流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fraction,CPF)与总降水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差异。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下,在暖半年,CPF随总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冷半年,CPF随总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无论是在暖半年还是在冷半年,日时间尺度下长沙站降水中的δ18O随CPF增大不断偏正。在月时间尺度下,包括长沙站在内的中国季风区大部,降水中δ18O与CPF均呈正相关。由于不同季节对流活动的强度不同会造成降水构成的不同,也使得相对于暖半年,冷半年时段降水构成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影响要强于降水量效应的影响,因此在冷半年长沙地区δ118O—CPF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暖半年,δ18O—CPF斜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汉江流域63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辅以超阈值抽样、极端降水集中度(EPCD)和集中期(EPCP)、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方法,对1970-2015年汉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旬尺度上,汉江流域EPCD较高,呈现出“西高东低”空间特征;汉江EPCP多年均值为七月下旬,空间呈现出“东部早,西部迟”的分布特征,不同流域表现出不同的年代变化规律。(2)在月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同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极端降水少发期。(3)在季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夏季占比50%以上,但近期全流域夏季极端降水比例下降,其中上游主要为春季占比增加,中下游为秋季占比增加,说明夏季是影响汉江极端降水非均匀变化的关键季节。(4)在影响因素上,当东亚季风和南亚II区季风偏强时,汉江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量整体减少;当东亚季风偏弱时,夏季极端降水增幅呈南北分异,而南亚II区季风偏弱时,极端降水增幅呈东西分异。  相似文献   

14.
GPM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的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梦  王大钊  黄昌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847-1861
论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GPM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适用性进行评价。以TRMM卫星的降水产品和气象观测站点实测的降水数据作为参考,选用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BIAS)、平均误差(ME)以及标准偏差(SD)多种统计分析指标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GPM卫星降水数据具有与观测数据较好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时间模式;2)GPM卫星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系数(R>0.72)以及较低的误差范围 (-0.59%~1.62%);3)相比TRMM,GPM具有较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28.76),尤其是对夏季降水,GPM具有相对更高的相关系数(R>0.76)和更小的相对误差(BIAS<1.14);4)卫星估测降水量的精度与高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总的来说,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地形复杂的干旱半干旱区域也能够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已严重影响着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工增雨、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利用辽宁省气象台站网的常规探空、云和降水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辽宁云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开发潜力,结果显示全省云水资源总量年均为4.83×1011m3,具有较多的作业机会和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开发云水资源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浙江省降雨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浙江地区17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浙江省在汛期、枯季和全年的降雨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东北部的汛期降雨量主要呈现增加趋势,而西南部主要为减少趋势,汛期降雨频率主要表现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汛期降雨强度和汛期降雨量在变化趋势上相似;枯季降雨量有较为显著的增强趋势,而枯季降雨频率在浙江东部地区为减少趋势,浙江西、北部、浙江南部有增加趋势;年降雨量在浙江西、北部为增加趋势,且存在明显的11、21年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而浙江南部降雨量在1980年后开始呈现为减少趋势,存在20、8年的明显变化周期;浙江东部年降雨量在1986年前主要为增加趋势,而后为减少趋势,同时也存在11、8、21年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7.
红河流域1960-2007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境内红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极端降水指数分析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高值区分布在江城-绿春-金平-河口一线以南,低值区分布在巍山-南涧-弥渡一线以北及元江中游河谷;极端降水频次峰值出现在7月,汛期极端降水出现频次占全年的91.48%。1960-2007年期间,极端降水指数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极端降水贡献率和平均日降水强度上升趋势较为显著,线性趋势值分别为0.68%·(10 a)-1和0.17 mm·d-1·(10 a)-1。除了平均日降水强度整体上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外,其余5个极端降水指数趋势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增加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上游、 元江中上游和藤条江流域,减小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下游、 元江下游和盘龙河流域。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北坡中段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祁连山北坡中段8个站点的降水样品,结合同期气象数据,从降水同位素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水汽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半年富集,冬半年贫化的特征;在空间尺度上δ18O值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年降水δ18O的海拔效应为-0. 19‰/100 m;②各站点的局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表现为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明2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受到更强烈的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③研究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温度效应显著,δ18O的温度效应为0. 64‰,且仅在夏季存在微弱的降水量效应;④研究区云下蒸发作用显著.在5、6、7和8月,研究区降水δ18O的平均雨滴蒸发率分别为23%、11%、12%和16%,云下蒸发富集率46%、27%、38%和32%;⑤在夏季连续降雨条件下,研究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西风水汽,同时受到局地蒸发水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内陆河水文循环过程,为进一步开展干旱区同位素水文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保护太湖的水域环境是江苏环保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作者着眼于酸性降水这一侧面,论证了酸性降地太湖水体降水pH值的影响。结果认为,pH值为4时是造成太湖酸性化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希夏邦马峰北坡地区夏末降水化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 997年 8— 9月野外工作期间 ,在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 ( 2 8°33′N ,85°44′E)采集到一批大气降水样品 .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夏末降水化学成分中NO3- 浓度最高 ,Mg2 浓度最低 .海盐离子浓度在海洋性气团降水中高于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 .同全球其它偏远地区比较 ,本区夏末降水的主要离子浓度较低 ,与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内陆地区雪冰相当 ,表明希夏邦马峰北坡地区夏末大气环境相当“洁净” ,可代表全球偏远地区大气降水的本底状况 .达索普冰川区夏末降水的 pH值 (平均值为 6.0 )和主要离子浓度表明 ,本区夏末大气降水受人类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很小 ,同时降水的电导率较低而且变化较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