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房屋被拆掉,建筑垃圾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相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具有体积大、运输难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城市建筑垃圾传统处理方式及其危害,估算了我国近10a的建筑垃圾年产量,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因拆楼而产生的大量混凝土、砖渣、玻璃等建筑垃圾,目前已占我国城市垃圾总量的1/3。这些废弃物往往被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在制砖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前言我国的城市无论大小 ,在其周围都有一垃圾带 ,这些垃圾带每年都在向附近的农村蔓延。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垃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 1 建筑垃圾。由于从 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工程建设 ,建筑垃圾量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 ,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已达 3亿m3,成为垃圾的主要来源。1 2 生产、生活垃圾。我国城镇人口在 3亿以上 ,每人每天约产生 1kg以上的生产和生活垃圾 ,每年城市生产、生活垃圾总量在 1 1亿t以上。以上两种垃圾每年的总量约在 4亿m3以上。目前我国对垃圾的处理多采用堆弃或掩埋的方式 ,其结果一是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的房屋施工面积已超过65亿平方米,但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环境治理造成了不堪重负的压力。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等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已成为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6.
家庭垃圾收费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城市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1997年,我国城市垃圾排放量约为2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递增.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35%.大量的垃圾不仅占用了农田,严重影响了投资环境,危害人民的健康,垃圾的管理和处置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本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排出量急剧增加,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垃圾不但影响城市景观,传播疾病,而且还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做法和效果,比较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提出我国应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对国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建立垃圾分类制度、细化标准,创新垃圾回收处理技术,鼓励和扶持垃圾回收产业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剧增,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越加严重。我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较低,处理方式落后,对土地、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我国建筑垃圾及其处理现状,应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法律政策等方面加以规范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根据我国目前能源和环境两大难题,说明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分析了建筑垃圾特性和分类,对国内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资源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军 《环境工程》2017,35(5):122-124
建筑垃圾渣土作为"建筑副产品",已造成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通过对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的现场调查及工程再利用,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省市建筑垃圾渣土的成功管理经验和资源再利用的成功范例,提出了西安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对策建议,对"十三五"期间减少已有建筑垃圾的存量并遏制增量和建设西安森林城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应对和处理建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垃圾对于市容环境造成污染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源,城市垃圾不仅影响城市生活环境,同时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随着城市垃圾量只增不减,如何有效处理城市垃圾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作为一种全新的垃处理方式,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大降低环境污染的概率,同时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本文在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构成、垃圾收运、处理处置、环境污染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资金收费制度、垃圾减量、全民环境意识等几个关键问题,为制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铮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4+16-14,16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这些垃圾不仅污染环境、破坏了城市景观,而且传播疾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城市垃圾现状做出概括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我国城市垃圾现状提出了综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管理呈现出不可持续的态式。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而这又给我国垃圾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由于制度缺陷和缺少人力资源及资本,城市管理部门难以对所有垃圾回收处理,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常年暴露在外甚至向河流、湖泊倾倒,危害人身健康和环境质量。从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体系、垃圾管理政策、垃圾生成和成分、垃圾收集、循环利用、垃圾处置、垃圾管理技术和管理成本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中包含大量的钢筋以及混凝土、砖瓦物料,采用"分拣-破碎-筛分-制砖-烘干"模式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作空心砖、泡沫混凝土材料,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取代砂子,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通过对道路拆除中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建筑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实施模式,从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上进行革新,提高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促进环境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随意堆放建筑垃圾占用土地,偷排建筑垃圾堵塞河道、甚至污染水源……近年来,建筑垃圾处理不当带来的弊端频频被曝光,建筑垃圾围城已非危言耸听。"在越来越多城市通过焚烧发电等方式有效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建筑垃圾处理却远远滞后,似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据广州市城管委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珠三角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则超过7万吨,到2020年,我国至少新产生建筑垃圾50亿吨。事实上,建筑垃圾几乎是可以100%回收利用,是制成混凝土、建筑用砖等再生产品的原料。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垃圾处理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势态加剧,城市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能够传播疾病;污染大气和水体;侵占,危害农田;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必须认清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垃圾与资源的辩证关系,变“废”为“宝”,从认识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管理条件等方面逐步加以解决,使垃圾资源化、商品化、无害化.建议开展对城市垃圾处理的各项科学研究工作,根据我国国情,使城市垃级处理中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的处理和管理逐渐成为了制约我国城市和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需对城市垃圾进行合理和高效的处理,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城市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步伐。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及技术,分析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及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且探讨了城市垃圾的新型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及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和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