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气候变化正在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资金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域,"气候投融资"是当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核心议题之一,发展气候投融资已成国际共识。一、国际气候投融资实践气候投融资的来源包括以双边或多边金融机构赠款和贷款为主的国际资金、以信贷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投融资活动以及企业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影响全球气候模式,气候变化通过温度相关的疾病、极端天气事件、生态系统紊乱、海平面上升等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湿地等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的生态系统,更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城市湿地还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更多干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过去,科学界致力于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论文重点阐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生物地球物理影响机制,总结土地利用/覆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得出现阶段研究存在四点不足:①缺乏景观格局与气候过程关系的认识;②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③区域气候模式存在局限;④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指出基于可持续性的土地系统设计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草原区作为影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和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然而,有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被恢复相对贡献的认识尚存分歧.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MODIS观测的实际NPP和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的潜在NPP的趋势差异,量化了2000~202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典型草原区(北方温性草原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植被恢复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93%的草地植被呈恢复趋势,NPP平均增加速率达(以C计)2.12 g·(m2·a)-1(P<0.01),其中,近一半植被恢复区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控制,约36%和10%植被恢复区分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独立控制;此外,不同草地类型气候变化主导植被恢复的面积占比差异大,主要表现为高寒草地明显高于温性草地,气候条件越干旱,气候主导面积占比越大.人类活动不是北方温性草原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植被恢复的主要原因,但在气候条件恶化地区,人类活动可降低甚至抵消气候变化对植被的负面影响.未来需加强长...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程度代表生态环境的变化,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减轻与加剧情况,把生态环境划分为明显改善、轻微改善、基本未变、轻微加剧及严重加剧五个等级,对研究区5年间的生态环境演变概况进行分析。并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麻地沟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当前麻地沟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2):F0004-F00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6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意与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暖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以控制温室气体为主要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是,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争议。我们不是自然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判断缺乏专业知识,但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程度日益加剧,人类过度依赖和消耗矿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如污染)和气候问题(如臭氧层破坏、酸雨、雾霾等)也不少见。人类如果不改变这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2001年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如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自然界和人类受影响也越大,而最贫穷的国家受打击最重.这是因为最贫穷国家的经济依靠的是农业等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产业,而且最不具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他们缺乏预防性保健能力去阻止与气候有关的疾病爆发.报告包括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有威胁的各个范畴,并试图测定具体升温产生某种影响的概率.报告认为,即使上世纪0.6℃的升温已构成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包括珊瑚礁、沼泽地、针叶和热带树林、极地和阿尔卑斯山生态系统和草原.气温上升也将使极端气象事件…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21,(8):8-8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加速,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风险持续上升,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显著影响着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加强气候风险管理,适应气候变化、保障气候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适应气候风险特别是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规划中均考虑到气候风险,努力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和气候风险的水平。但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立气候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气候风险防范机制,与世界各国凝心聚力建立起应对气候风险的长效机制,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应对气候变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也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新的压力,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加剧.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互为因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IPCC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1年8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发布,针对气候系统变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 本文总结了历次IPCC评估报告,并从气候现状、未来可能的气候状态、风险评估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信息以及减缓未来气候变化4个方面对AR6进行系统梳理. 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的影响前所未有,引发了全球许多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 未来若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显著减少,到2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将至少升高2.1 ℃;如若人类影响得到有效改善,在最低排放情景(SSP1-1.9)中,2055年将变为负碳,到21世纪末气温开始再次下降. 减少CH4等其他污染物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时间,并改善空气质量. 建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聚焦模式开发和应用及与各工作组之间的衔接,加快短寿命气候强迫(SLCFs)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14.
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甚至人体健康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布的《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气温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在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适应行动更具有紧迫性和实效性,其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不容回避的全球课题。气候适应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气候风险的长期预警系统,为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正>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干旱、洪涝和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发生强度呈现上升态势,是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表现。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2009,(4):50-53
气候变化对中国贫困地区的影响综述 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加剧贫困。直接的影响是指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人民生命财产、生计、基础设施等造成的损失。这体现在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强度增大上,它不仅对灾害发生时期的生产活动产生严重后果,而且会因对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损坏,给灾后恢复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间接影响来自于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因为他们的农业和生活更依赖于自然降水,对水资源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适应力更脆弱,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技术和制度的能力也较弱。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原因出发,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全面梳理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将其分为机制建立、谈判停滞、谈判回暖、谈判升温四个阶段,认为当前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存在气候变化问题复杂、减排责任分歧明显、减排能力不足、合作机制有限等挑战。面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通过专项性规划、低碳试点、市场化机制等手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对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窦贤 《环境》2004,(10):20-21
被人们誉为青藏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由于受长期的干暖气候和人类经济活动等的影响,目前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威胁。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以及森林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系列原则和要求采取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本轮新气候制度的谈判进程从2007年"巴厘路线图"经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COP15)的"滑铁卢"、到2011年转轨"德班平台"再到最终巴黎气候大会(COP21),已经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