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三项国家标准公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实施污水资源化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批准发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三项国家标准。这三项标准分别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将于今年5月 1日实施。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 0 0 1年 ,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 42 8.4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 0 0 .7亿吨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2 2 7.7亿吨。一般情况下 ,城镇供水经使用后 ,有 80 %转化为污水 ,经收…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污水再生利用是破解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污水处理与再生工艺以污染物去除为导向,将污水中的碳、氮、磷作为污染物进行去除,该过程需消耗大量能源及药剂,且无法回收污水中的碳、氮、磷等资源。以资源回收为导向的生物生态耦合污水再生利用具有绿色、低碳等特点,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可行路径。本文综述了传统的基于污染物去除的污水再生工艺研究进展与问题,对基于资源回收的生物生态耦合绿色污水再生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从立法保障、模式优化及标准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建议,为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搞好城市环境污水的治理探析问题,介绍了中国城市污水治理的现状,同时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如城市利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方法、利用生物膜处理污水方法、利用氧化处理污水方法,并探讨了如何对城市环境污水进行治理的探究,文中介绍了增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力度、如何加强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如何对城市污水分散处理回用和采用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及提高污水再生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搞好城市环境污水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锦州市城市污水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表明污水回用在锦州市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指出在大力发展污水再生利用方面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所需的政策、技术支持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污水深度、超深度处理技术已实用化,城市总体规划与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都应重新考虑,应将城市污水视为可贵的淡水资源.把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恰当地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改变下游高度集中处理的做法.在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时,要选择经济实用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并合理利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2{刃2刁3) 126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全书(2的3版)90最新环境保护标准汇编(2加1一2) 17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1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ro工业循环冷却水分析(标准)14工业锅炉水质(标准)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4水上保持监测技术规范22英汉环境科学工程词汇90汉英水文水资源词汇ros英汉水科学词汇(新编)84水文学手册150汉英生物学词汇114英汉化工化学辞汇(四版)110分析化学辞典103英汉水科学缩略语词典54汉英毒理学词汇…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我国部分城市供水紧张和水环境污染的一条重要途径,即使在水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污水的资源化也受到高度重视,污水回用率高达50%~90%,而我国污水回用率却不足5%。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有关领域的分析总结,探讨了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尚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宿舍、澡堂的生活污水经过全地下式设计的MBR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水水质的要求,对处理后的高校生活污水实现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负荷生物吸附再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通过在庆阳市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较多的污染物;对实现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污水再生全流程理念指导下,分析了目前较为实用的几种污水再生工艺,阐述了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两种生物脱氮途径的机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以厌氧氨氧化为主体生物脱氮单元的城市污水的再生全流程新思路。城市污水再生全流程不但在各自的单元中实现了TOC,TN和TP去除的优化,而且在生物脱氮单元中,根据含氮废水的水质和物理特性实现了污泥消化液脱氮和主体二级处理水脱氮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归纳了厌氧过程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了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特征评述了国内外厌氧反应器对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反应器自身结构及运行参数来应对低温、低浓度对厌氧反应器运行的不利影响最后介绍了厌氧反应器在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回收方面的应用以及实际工程案例,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与ClO2结合工艺处理生活废水,具有效果好、流程短、易操作,处理后水可回用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日本理光公司生产的办公设备废塑料的原料再生利用,及其在中国跨境循环利用的背景程和流程,指出将国内处理完结型局部再生利用系统和国际循环完结型全面再生利用系统融合驱动是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选矿废水净化处理与回用的研究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废水净化处理试验和废水回用选矿对比试验 ,对南京栖霞山锌阳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废水的处理与回用进行了研究 ,最终提出了优先直接回用 ,其余适度净化处理再回用的方案 ,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设计了废水全部回用系统 ,并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使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情景分析法探讨了1949~2050年玻璃的物质流动和初级资源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废日用玻璃和废玻璃纤维是资源损失的关键节点;在不同需求增长率下,初级资源需求会在2030~2050年某个时期超过当前资源储量.2045年前,期望将废平板玻璃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废日用玻璃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0%,使玻璃硅质资源可以满足低增长需求.为了达到循环目标,政府应持续推进垃圾分类,鼓励企业从设计端延长玻璃产品寿命,提高回收利用技术,建立完善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价格是影响污水回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再生水价格有多种形式,其中甲醇的投加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水资源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总氮含量高、有机物含量低的水质特点。再生水处理中反硝化阶段需要有机物,也就是碳源。碳源影响脱氮效果,投加甲醇为外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 得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将对目前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阐述,将从源头减量、传输过程的阻断与拦截、养分的回收利用以及水体的生态修复面源污染物传输四个环节分别论述.源头控制主要采用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和水土流失等实现,传输过程的阻断与拦截以及养分的回收利用主要通过将径流引入人工或自然湿地等实现,水体的生态修复主要通过生态浮床技术等暂时强化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等长效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效藻类塘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氮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高氮农村污水氮的去除及其迁移转化规律.高效藻类塘和水生高等植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氮和氩氮分别为17.13-133.2 mg/L和1.85~108.3 mg/L,两级高效藻类塘对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29.4%和91.6%,季节处理效率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高效藻类塘中氨氮的降解和转化途径依次为硝化作用、藻类同化吸收及其他途径、氨氮挥发;硝化作用占氨氮总转化量的50%以上;高效藻类塘内可以发生氨氮沉淀,但可忽略不计.总氮的去除以藻类同化形成颗粒有机氮经分离后得以去除为主,氨氮挥发较少.可采用藻类塘出水回流至化粪池或改进水生高等植物塘构造强化反硝化.提高系统的整体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科学模式,对当地自然环境、污水特点进行了调查,结合关中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状况,提出了3种农村污水处理模式:镇带村集中处理、农村集中连片处理和农村分散处理。同时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的选用原则进行了分析,指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的选用,应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污水特点、污水排放回用要求、经济发展水平、运行管理水平、居民的风俗习惯等6个方面相适应,部分村庄应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污水资源化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发展前景,水污染问题又使缺水状况更加突出.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可提高水的利用率,缓解部分水资源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