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欧美等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进行了多次修订。为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电力行业污染物控制的成功经验和科学制定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分析了中美欧等国家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SO2,NOx和颗粒物排放控制历程,当前中美欧现行燃煤电厂排放标准和控制技术水平及我国火电污染物控制现状,提出了科学制定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汞污染危机日趋严峻。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厂是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文章对我国燃煤汞排放现状、汞污染防治发展现状以及汞污染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汞污染防治的技术手段与经验,提出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防治的不足和建议,为汞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晴  莫华  徐海红  吴家玉  帅伟 《环境工程》2020,38(6):202-207
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也暴露出底数不清、现状不清等问题。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排污许可平台统计数据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的现状。相较国外,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的项目较少,以掺烧污泥为主,包括城市污水厂污泥以及各种工业污泥,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交叉引用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等,烟气、粉煤灰等污染治理措施普遍沿用电厂原有技术路线。据此,全面梳理了现阶段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存在的无序掺烧、污染物管理与排放控制要求缺失、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环境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及其主要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其污染现状、燃煤电厂湿法、半干法、干法、可回收工艺和联合SO2/NOx工艺等五类烟气脱硫(FGD)技术及其主要的工艺,并对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应走国产化的道路,在具体的脱硫工艺的选择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燃煤过程中降低NOx排放的应用技术研究,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对氮氧化物NOx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早,已有相应的控制技术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中国对大气污染特别是对氮氧化物NOx的研究,特别是在工业应用方面,才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国内燃煤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现阶段NOx排放控制中锅炉燃烧技术的改进措施及烟气脱氮技术既经济又最有效的方法。高效的氮氧化物NOx控制技术以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将对中国大气污染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整理了近几年我国燃煤电厂重金属元素的排放特征实测以及几种重金属元素排放估算量,概述了汞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采样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安大略湿法(OHM)和美国环保署制定的EPA method 29,并分别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及重金属专项控制两个方面对重金属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得到目前燃煤电厂污控设施均能在降低SO2、NOx、粉尘等常见空气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降低烟气重金属的排放,目前专门控制重金属排放常用的方法是添加固体吸附剂。最后根据我国燃煤电厂烟气重金属排放控制现状并结合国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有关部门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燃煤汞污染近些年来被世界公认为继燃煤硫污染之后的又一大污染问题,燃煤汞排放控制方法的研究开发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环保课题之一。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开发出有效低成本的脱汞技术迫在眉睫。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对未来燃煤电厂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德国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欧洲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德国较为典型。笔者介绍了德国燃煤电厂为控制NOx 排放所采取的脱氮技术及其原理和特点 ,包括低NOx 燃烧器的开发利用和各类烟气脱氮装置的运行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产业宏观调控和汞污染控制技术,提升汞污染控制水平,加强燃煤电厂高效脱汞技术研发,建立燃煤汞污染数据信息平台,推进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实施烟气超低排放后,使得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排放浓度大幅下降。本文将依照现有理论,重点剖析超低排放基本技术,探讨技术路线。提出燃煤电厂落实超低排放工作后,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实现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带电晕屏蔽管电晕线组的研究 ,适应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和燃煤电厂大量燃用低硫煤的现状。这种新的极配形式可以随工况的变化来调节屏蔽管的位置 ,并可抑制电晕电流的强度 ,使之能够在“高电压低电流”的安全状态下稳定运行 ,它还能使收尘极板电流密度均匀化 ,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弱或克服反电晕以及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燃煤电厂的不断发展以及环保形势的不断严峻,近年来,中国针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出台了多项法规、政策、标准,涉及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电价政策、温室气体减排、关停小火电机组、洁净煤燃烧技术等多个方面。通过现行的法规政策标准的导向以及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在较长时期内仍然交出;电力工业的资源消耗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不论与自身的潜力比还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都有一定差距;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管理能力不足;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燃煤电站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了重金属在燃煤中的赋存特性及在煤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行为,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燃煤电站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技术,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电站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一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分析了雾霾天气的成因及燃煤锅炉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指出了燃煤锅炉污染的现状,探讨了在锅炉烟尘污染治理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空冷机组水耗及煤耗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空冷机组是解决富煤贫水地区发电的有效措施,在中国西北部运用有着极为实际的意义,因此对中国燃煤电厂空冷机组的节水性能进行定量分析也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国内外火电厂直接空冷机组与间接空冷机组发展的历史过程出发,在对近100个不同等级、不同冷却方式的火电项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直接空冷、间接空冷机组与常规火电机组的水耗及煤耗性能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得出相应的水耗及煤耗结果,给出了水耗与煤耗的相关性,并给出相应的火电厂节水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工业锅炉脱硝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NOx"作为新的考核指标纳入了总量减排体系。大型燃煤锅炉作为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将是下一步控制工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为继续控制煤烟型污染,在昌平、顺义、怀柔等远郊区县基本建成23个大型集中燃煤供热中心,本次研究通过对大兴##供热厂、通州##锅炉房两家已经安装SCR脱硝装置的供暖厂进行现场监测,了解锅炉房运行情况、脱硝装置实际运行效果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为下一步在大型燃煤供热厂推广使用SCR烟气脱硝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除尘器作为燃煤火力发电厂控制烟尘排放的关键设备,其除尘效率直接影响到烟尘的排放浓度。对现有的除尘器技术进行了阐述及分析,结合各类除尘器的特点及新的烟尘排放标准,对火力发电厂除尘器的选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中国能源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其中主要介绍中国能源构成及特点、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原因,各种燃煤污染源的现状,以及能源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浅析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的脱硝工程。本文介绍我国目前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的产生情况、存在的环境风险以及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从而提出我国将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纳入危险废物管理,推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产生和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燃煤电厂烟气汞的排放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燃煤电厂汞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燃煤电厂烟气汞污染的控制也逐渐成为热点。介绍了燃煤电厂烟气中汞的排放形态及特性,分析了燃煤电厂烟气汞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综述了有关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污染控制技术及研究进展,讨论了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脱汞技术,特别分析了利用现有烟气脱硫设备吸收法脱汞、吸附法脱汞、催化氧化脱汞的技术,并对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结合现有烟气净化设备同时脱汞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