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经华 《环境》2002,(10):3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种类举不胜举,走路大概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运动了。现代运动医学研究认为,一个人走路脚力的强弱,与这个人的健康状态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的确,走路,不仅是工余、饭后,睡前蹓跶蹓跶、随便走走,而且是一种经济简便、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有益于身心、保持生命活力,延年益寿的、绝妙的、其乐无穷的运动。走路不同于跑步,跑步不论如何有益,并不是所有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参加的,比如患病时或病愈不久,就不宜跑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斯蒂芬·霍金认为外星人的存在合乎情理,理由很简单:宇宙太大了.宇宙包含着1000亿个星系,每1个星系又拥有数亿颗恒星.在这么广阔的区域里,地球不可能是生命进化的唯一场所.霍金甚至还认为:也许有—天,外星人就会因为本土星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而来地球掠夺资源……  相似文献   

3.
地质地球化学特性对四川名优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四川名优茶产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茶园海拔高度、土壤结构、土壤元素组合等对茶叶的品质具有深刻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茶叶的感官指标: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与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认为营养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的丰缺不仅关系到茶叶的长势和饮用健康性,更是从口味上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总结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和形成规律,认为超大型矿床和超大型矿床密集区的形成与上地幔不均一有关。而上地幔不均一性受地球原始不均一性的制约,是后者的体现。因而起大型矿床的分布和形成与地球原始不均一有关,研究地球的原始不均一性可能是寻找和预测超大型矿床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撞击作用与地球的形成、撞击与全球环境演化、撞击与大陆的分裂、撞击与成矿等方面的详细讨论,认为地外营力与地球内部管力一样在全球演化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地球与地外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地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地球具原始不均一性.并且,这种原始不均一性起源于前地球阶段堆积星子的不均一性。地球不均一性的演化从早期不均一性经1800Ma前后变格“事件”而发展成为晚期不均一性。地球化学不均一性和地球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经历了原地球堆积和补堆积两个阶段,地球的演化可以1800Ma为转折点具明显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快运动为特点。并认为,区域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从根本上是由化学不均一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有资料认为,陨石和地球是由同一原始物质大致在同时形成。因而研究陨石中元素的同位素比值,并与地球相应的值进行对比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 在硫同位素研究中采用的测量方法是与标准直接进行比较测量,并用千分差(б)表示。б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8.
李莹 《环境》2009,(2):60-62
你也许会认为,你的化妆品与环保行为是风牛马不相及;你也许不相信,你的日常护养背后可能伴随着小动物悲惨的哭声;你也许不知道,你的脸上少一条皱纹地球表面可能就多道疤痕。  相似文献   

9.
预测地球气候的变化常以大气模型为基础,这些模型虽然有效,但精度一般不高。例如,许多模型常忽略云层的影响。实际上,云层对地球有显著但至今仍然未知的综合影响。另外对海洋作用的评估与解释也不尽合理。位于普林西顿的美国海洋大气管理署地球物理流体分析室主任Jerrg就曾认为这些模型都有令人困惑不解的随机性。生物黑匣子人类已经大大改变了地球的化学成份,但同时,也可能改变了地  相似文献   

10.
地球环境产业开发的国际趋势爆炸性人口增长和产业活动的迅速扩大、全球性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引起了地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并且,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根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世界各国团结一致,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地球环境问题。 1989年11月,在荷兰召开的各国环境部长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课题是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性变暖问题。此次会议强调,各国政府都应重视制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规章制度。会议还认为,应尽早采取措施,使二氧化碳及其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趋于稳定,并规定降低排放量的标准和期限。地球环境产业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地球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急剧扩展和人工物质排放量的增加,地球的自然循环负担加重而产生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使人类活动的扩大与自然界大循环相一致和相谐调,否则,人类活动的范围很有可能因控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根据契利安—安第斯(Chilcan And-es)地区近年来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Arm-brust 等(1971)和 Oyarzun(1971,1974认为 Rb 和 Sr 是产于蚀变安山岩和玄武岩中斑岩铜矿床的潜在指示剂,但后者发现这对于蚀变花岗岩侵入体作地球化学对比不太适合。Warren 等(1974)提出把 Ba 和 Sr 作为寻找火山岩中矿体的地球化学手段。这些应用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学根据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某些类型的热液蚀变中 Rb 的普遍富集和 Sr 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四斗朱水库蓝藻水华爆发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饮用水源的小型水库四斗朱连续几年在早春即开始爆发严重束丝藻水华(属于蓝藻)。水质分析发现,四斗朱水库的水质参数如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以及BOD和COD浓度并不高,但明显高于其上游的石门塘水库,这说明在四斗朱水库的集水区存在污染源。本文分析了在低营养盐浓度情况下四斗朱水库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认为由于集水区内的农业、生活、水土淋失以及自然沉降等途径导致水库营养浓度升高。并由于未知营养、气温回升以及水库生态系统失衡等因素,导致蓝藻水华暴发。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糖、蛋白和脂类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生物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原因以及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物地质环境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相同遗传背景的人在不同生物地质环境条件下发病率的差异,提出目前人类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是: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使得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降低,进一步引发人类通过食物链从生物地质环境获取地球化学元素绝对量减少以及少量地球化学元素污染生物地质环境引起人体过载。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生物地质环境和谐发展,是控制人类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新的地球观 旧的地球观认为地球是从太阳分离出来的灼热火球冷却而形成的,这种观点到现在已完全无人问津了,施密特等人的新的地球成因说认为地球是由宇宙尘聚集而成的。这种学说目前已完全确立了。 现今人们所说的新的地球观,不如说是关于地壳和上地幔运动的新见解。基于地幔对流的大陆漂移说、洋底扩张说以及板块构造说等主要以地球物理学资料为依据的新的地球地壳观风行世界,最近出版了许多书刊论述这些学说,所以在这里没有必要专门详细介绍了。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以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学院院长约翰·罗克斯特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威尔·斯特芬为首的一组地球系统与环境领域的科学家对地球支持生命的9个系统,用计算机PB(Power Builder)技术进行了量化地评估。提出了"地球环境承载界线"这个概念。这九个系统和界线分别是:海洋酸化,全球海洋中的霰石(Aragonite)饱和度不得低于2.75:1;臭氧层,同温层中臭氧的平均浓度不低于276多布森单位(Dobson Unit);淡水,每年的使用量不超过4000立方公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讨论了地球的单阶段均一吸积模式在解释全球地球化学特征时所遇到的困难。作者认为地球的吸积是分二阶段进行的;还原的原地球附积阶段和氧化的晚期吸积阶段。第一阶段吸积形成的原地球,其体积已达地球体积的99%以上,处于还原的全熔状态,导致地核的形成;第二阶段吸积形成氧化态的冷或部分熔融的初始地球的上地幔,控制着地球后期的地质演化作用,并同时构成原始地幔挥发性组份的内部储库。根据上地幔微量亲石元素、亲铁元素过剩和配分特点及地球的形成年龄等论证了氧化的晚期吸积过程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二阶段不均一吸积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庆、辽河、大港、新疆等油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组成显示以下特征 :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 ,如Re、In、Cd、Ag、Au等 ;含有生物质平均成分不见的元素 ,如Be、Ga、Zr、Nb、Sb、Te、Hf、Ta、W、Tl、Bi、Th等 ;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 ,如Ca、Mg、K、Na、V、Li、Be、B、Ti、Cr、Mn、Rb、Sr、Y、Zr、Nb、Cs、Ba、Hf、Ta、W、Th、U等 ;原油的正烷烃结构具有奇偶优势与不显奇偶优势的特征 ,不显奇偶优势的原油沿基底断裂分布。地球化学特征是矿产资源形成途径的示踪标志。中国原油中含有生物质中不见的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非生物成因的油源 ;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地球深部成因的油源 ;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不是从生油岩中排出的 ,而是从非岩石结构的地球深部流体中分异后聚集在岩石结构的孔隙中而形成油层的。原油的正烷烃结构显示的奇偶优势被认为系生物成因的油源 ,而不显奇偶优势被认为是甲烷石油 (即来自地球深部的无机成因油源 ) ,不显奇偶优势的油样均沿基底断裂分布 ,正旁证了地球深部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气温的变化是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由于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森林破坏加剧,从而造成“温室效应气体”如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等气体增加.“温室效应气体”含量的增减,将会大大影响地球的气温.也有人认为地球连年高温是“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近年有关环境气温的改变,各国科学工作者都在积极研究.提出了以下学说.1.“废气影响”学说1997年9月10日,来自12个国家的100名科学家聚集在美国海洋研究所,讨论如何在明年1月进行“印度洋试验研究计划”.产生这一计划的理论是:飘浮在空中的含硫烟雾中的数以亿计的小微粒,它们像数亿个小镜子,将太阳往地球的能量反射回去,使地球得到的能量少于正常.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大量的烟雾与浮云混合在一起,形成“大镜子”,冷却效应更加明显.因此,他们设想:工业国家向空中排放的废气中的硫和其它化合物会和其它化合物起到反射阳光的效果,从而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如果试验证明这一理论成立,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地  相似文献   

19.
绿色小天使     
《环境》1999,(1)
有一天,地球妈妈觉得不舒服,就请大夫来看,大夫说:“地球妈妈,你身体这么大,有许多地方都有垃圾,要经常请清洁工帮你搞卫生,就没事了。”地球妈妈听了,就贴出告示,要招聘几名清洁工。大家听了,都纷纷来报名。地球妈妈说:“别着急,每个人都要讲自己能干些什么,才能  相似文献   

20.
《地质地球化学》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全国广大地质地球化学工作者及有关科技人员的综合性地学学术刊物 (季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的宗旨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报道高质量的最新科研成果 ,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促进与推动地质地球化学学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 ,促进我国地质地球化学事业的发展 ,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本刊主要报道近代地球化学 ,特别是其主要分支学科 ,如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