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昆承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及营养元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昆承湖9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中营养元素(TN,TP和TOC)和重金属元素(Pb,Cu,Zn,Cd和Cr)的垂向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都表现为随沉积深度而降低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TOC与TN的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的沉积与生物有机物的沉积相伴随.重金属元素(Pb,Cu,Zn,Cd和Cr)含量均与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作用影响较为明显.碳氮比分析表明,昆承湖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有着明显的双重来源.对沉积物进行环境评价发现,昆承湖沉积物有机污染较轻,仍处于较清洁状态至尚清洁范畴.地积累指数评价显示,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沉积物表层,主要污染元素为Zn,而Cd和Cr基本属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白龟山水库规划区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划区内水库及河流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其中鲁山污水厂出口断面严重超标,ρ(TN)和ρ(TP)高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46.4和22.1倍;w(TN),w(TP),w(Cd),w(Pb),w(Cr),w(Cu),w(Zn)与w(OM)呈显著正相关,而w(Mn)和w(Ni)与w(OM)的相关性不显著;鲁山污水厂出口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最大,RI为241.13,为中等生态危害,以Cd和Cu的生态危害为主,特别是Cd作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适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温榆河昌平段沉积物重金属影响因素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榆河是北京市重要的防洪排涝、拦污河道,每年接纳大量污水,面临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为了解温榆河昌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及污染状况,在温榆河昌平段采集沉积物样品28个,测定pH、w(OM)(OM有机质)、w(TN)、w(TP)、w(TK)等沉积物理化性状及w(Cu)、w(Zn)、w(Pb)和w(Cr).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沉积物中pH、w(OM)、w(TN)、w(TP)、w(TK)与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Cu)、w(Zn)、w(Pb)和w(Cr)平均值分别为19.35、89.90、25.80、53.74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29.76%、43.39%、37.54%、20.90%,其中w(Zn)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大.沉积物中w(OM)与w(Cu)和w(Zn)的R(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P <0.01)、0.599(P <0.01),w(TN)与w(Cu)、w(Zn)、w(Pb)的R分别为0.463 (P <0.05)、0.713(P <0.01)和0.654(P<0.01).因子分析也显示,w(OM)、w(TN)、w(Cu)、w(Zn)和w(Pb)在第1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系数.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r >Zn> Pb> Cu,Cr为轻度污染,Zn、Pb、Cu未达到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析表明,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及综合生态风险程度均为轻微.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境内黑潴河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Cu,Cd,As,Pb,Cr,Zn,Ni和Hg)的质量分数,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进行了风险评价表明,黑潴河表层沉积物中w(Hg)和w(Cd)偏高,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Zn,Cr和Ni主要受控于自然因素,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母岩侵蚀;As和Cu主要受控于人为的农业生产活动;Cd和Hg来源于污水灌溉、周围地区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生活废物的排放等;Pb的来源同时受控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但以人为因素为主.此外,对文献报道的天津地区各类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区域内植物和鱼类体内重金属富集程度相联系,结果表明,Cd和Hg的富集倍数显著偏高,是天津地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元素的空间特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对白洋淀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N和P)、重金属(Pb、Cu、Zn、Cd、Cr、Co、Ni及Sn)及粒度进行研究,分析元素的空间变化并进行污染和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河流的沉积特征,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淀内沉积物元素的来源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洋淀和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背景值,淀内空间上呈现营养元素"西北高东南低",重金属"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综合污染指数(I)大小顺序为:Cd Pb Cr Cu=Zn Ni Sn Co,其中Cd为重度污染,其它重金属为中度污染,枣林庄地区Cr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i)大小顺序为:Cd Pb Cu Cr Ni Zn,其中Cd除采蒲台地区具有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他元素具有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淀内沉积物质地差异较小,流域河流入淀后的面源污染是影响白洋淀表层沉积物元素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淀内村庄的点源污染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元素N、P、Pb及Cr.  相似文献   

6.
根据府河入淀水流的扩散,将府河影响区分为6个片区,2020年10月分层采集48个样点的沉积物,测定并研究白洋淀府河影响区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平均ω(TN)、ω(TP)和ω(TOC)分别为1 841 mg·kg-1、 769 mg·kg-1和1.77%.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为Cd、 Cu、 Zn、 Hg和Pb,分别是区域土壤背景值的3.73、 1.50、 1.42、 1.31和1.31倍.由府河入淀区、南刘庄至下游枣林庄方向,沉积物中TP和重金属(Cd、 Cu、 Zn、 Hg和Pb)含量呈现明显减少规律,而TN和TOC含量没有明显规律.沉积物中TN、 TP、 TOC和重金属(Cd、 Cu、 Zn、 Hg和Pb)主要蓄积在表层0~10 cm.府河入淀、府河-南刘庄和南刘庄片区沉积物TP属于重度污染等级,王家寨和光淀片区沉积物TP属于中度污染等级,枣林庄片区沉积物TP属于轻度污染等级. Cd和Hg是重金属主要污染贡献因子,分别为较重污染和中等污染等级.府河入淀、府河-南刘庄和南刘庄片区沉积物重金属属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及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对全湖开展了大范围调查,基于综合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w(TN)、w(TP)平均值分别为3 433、379 mg/kg,湖区氮磷污染严重且空间差异明显,w(TN)高值区位于阳澄东湖,w(TP)高值区位于阳澄西湖;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整个阳澄湖TN均为重度污染状态,TP除阳澄西湖外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w(Cu)、w(Zn)、w(Pb)、w(Cr)、w(Cd)、w(As)、w(Hg)、w(Ni)的平均值分别为35.0、141、12.6、62.6、0.36、27.5、0.145、47.6 mg/kg,分别是江苏省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的1.50、2.17、0.57、0.83、4.22、2.93、5.78、1.45倍,阳澄西湖的重金属含量要高于阳澄中湖和阳澄东湖.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Hg和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二者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31.23、126.6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Cd、Hg和Ni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说明其具有相似的来源,结合水系结构和周边企业分布,推测其主要来自于相城区和常熟市的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8.
以环巢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对8种重金属(Cd、Cr、Cu、Zn、Ni、Pb、As和Hg)总量及形态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巢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Cr、Ni、Cu、Zn、Pb、As和Hg的总量总体呈现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水系含量高,其次是裕溪河及支流,其他5条水系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BCR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元素Hg、Cr、Ni和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总量的77.56%、64.83%、56.52%和48.93%),Cd的可提取态含量比例最高(89.22%),其次为Zn、Pb和As(70.35%,69.50%和63.70%).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RI)表明,Cu、Zn、Pb、Cr、Ni和As均为低污染等级,Cd为较重污染等级,Hg为重污染等级,7个水系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南淝河-十五里河裕溪河柘皋河杭埠河-丰乐河派河白石山河兆河,重潜在风险和严重潜在风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淝河-十五里河水系以及裕溪河水系,因此,今后对巢湖流域进行重金属整治时可着重考虑针对这两条水系的Cd和Hg元素的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年10月对大凌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Cu、Pb、Zn、Cd、Hg、As)、多氯联苯(PCBs)的调查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PCBs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凌河口重金属、PCBs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为:CdHgAsPbPCBsCuZn,Cd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凌河口沉积物TOC和TN含量、TN与TP含量之间成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TN与TOC、TN与TP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而PCBs含量与TOC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武汉东湖(庙湖、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r、Co、Ni、Cu、Cd、Zn、V和Pb)的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综合评价了武汉东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武汉东湖各子湖水质类别指数、营养状态指数和超标项目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庙湖水果湖汤菱湖郭郑湖。8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湖泊中均表现为庙湖水果湖汤菱湖郭郑湖。沉积物中Cr、Co、Cu、V和Ni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Zn和Cd主要以弱酸提取态为主,Pb以可氧化态为主,Zn、Cd和Pb的生物有效性较高,潜在生态危害比较大。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可提取态与重金属总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可提取态重金属对总量的影响较大,对环境造成的威胁较大;相关性分析可知,除了V和Co,Cr、Cu、Pb、Ni、Zn和Cd这6种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形态均与TOC、TN、TP、高锰酸盐指数、BOD_5、石油类和NH_4~+-N等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这6种重金属的来源和分布可能具有相似性,V和Co的弱酸浸提态与TOC、TN、T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沉积物中这2种金属元素的污染可能具有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武汉东湖污泥中重金属危害指数(E_i)基本表现为:CdCoPbCuVZn=NiCr,其中毒害性最强的是Cd,水果湖和庙湖Cd危害指数处于重危害范围,郭郑湖和汤菱湖污泥中Cd危害指数属中等危害水平,其他湖泊重金属危害指数值处于低风险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武汉东湖沉积物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dPbZnCuNiCoVCr,其中Cd元素在各湖泊中均达到了中级以上污染程度,Co、V和Cr基本没有污染。  相似文献   

11.
巢湖近代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营养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湖泊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对于研究湖泊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和湖泊营养状态的历史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系统研究了巢湖东、西湖区沉积物和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营养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巢湖近代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总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上层沉积物(1~15cm)中TOC(总有机碳)、TN(总氮)、TP(总磷)和Pi(无机磷)的含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西到东逐渐减小,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1C3C16;东、西湖区下层沉积物(15~30cm)中TOC、TN和TP的含量差异不明显,分别在5mg.g-1、0.5mg.g-1和0.45mg.g-1左右变化;Po(总有机磷)在整个剖面上的分布则相反,总体上从西向东逐渐增大,含量大小顺序为C16C3C1.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沉积物相似,西湖区两个点(C1、C3)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物浓度总体上高于东湖区的C16点,大小顺序为C1C3C16,间隙水中的氮、磷酸盐、硅酸盐处于协同变化.间隙水中的氮与沉积物总氮含量密切相关;西湖区间隙水中的磷与沉积物磷含量密切相关,但在东湖区相关性不显著.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都明显高于上覆水体,表明沉积物中的营养盐是水体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草海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草海这一典型高原湖泊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代表性湖区共布设17个采样点,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芯,对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分布主要受外源输入和湖泊初级生产控制:表层沉积物T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32.98mg/g和25.21mg/g,远高于国内其他湖泊,且呈现湖心高、近岸区低的分布特征,由于氮较高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草海沉积物TN明显受湖泊水生植物生长控制,主要以有机质形式赋存于沉积物中;表层沉积物TP含量平均值为1.03mg/g,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不同于TOC、TN,在湖心、东南湖区和出水口其含量较低,主要受外源输入控制,且主要以沉淀、吸附等无机形态赋存于沉积物中。草海沉积物柱芯中TOC、TN、TP含量总体上呈现随深度增加先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湖区其含量差异较大,反映了人为干扰强度和沉积环境的差异。草海流域外源污染物输入和沉积物较高的营养盐内负荷是其水体富营养化面临的主要威胁,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手段消减外源污染物输入,另一方面应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控制内源营养盐释放。草海繁茂的沉水植物增强了水体自净功能,优化草海水生植物种群结构、恢复草型健康湖泊生态系统对保护草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张文斌  余辉 《环境科学》2012,33(2):399-406
为了揭示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2008年6月采集了洪泽湖淮河入湖口附近、湖西和湖心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分析其总氮、总磷、有机质和重金属Cu、Zn、Pb、Cd、Fe、Al、Cr、Hg、Mn、As的垂向分布特征,揭示了营养盐演化规律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淮河口附近沉积环境受淮河流域影响较大,营养盐中TN、TP、OM的含量分别为390.8~643.7、428.6~538.6、5 194.3~9 164.9 mg.kg-1,Zn、Cd、Al、Fe和Mn受人为影响较小,其余重金属人为影响较大.湖西区沉积环境受淮河及湖西周边城市影响,TN、TP、OM的含量为633.4~2 677.3、480.0~1 115.9、7 140.8~47 849.7 mg.kg-1,TN、OM和重金属污染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加剧,90年代以来有所改善,As和Cr受流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余重金属受人为影响较小.湖心来源主要为流域碎屑物质,TN、TP、OM的含量为904.7~1 585.4、526.3~750.1、10 635.6~19 020.6 mg.kg-1,营养盐和重金属相关性显著,垂向分布均相似,含量从底层至表层呈上升趋势.沉积柱中营养盐、重金属元素具有比较一致的污染特征,与洪泽湖流域发展阶段相吻合,洪泽湖沉积环境属于洪水冲刷型堆积模式(Turbidity Flood Model方式).  相似文献   

14.
滇池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滇池外海不同方位选取6个采样点.研究了水质现状.沉积物Eh.pH.总氮,总磷以及间隙水重金属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体仍属富营养化状态。在氧化表层下.Eh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沉积物深层为还原状态。pH在沉积物剖面变化不大,为7.0~8.5。滇池沉积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8.67和3.46g/kg。剖面分布表明,沉积物表层总氮和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在表层0~10cm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重金属元素在水-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向水体的扩散提供了条件。不同采样点相比,位于昆明市附近的S6点沉积物内负荷较大。在外源减少的情况下.沉积物内负荷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成为控制滇池水质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
西大海湖沉积物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木春  肖海丰  臧淑英 《环境科学》2015,36(7):2472-2479
通过对西大海湖心柱状沉积岩芯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磷形态和粒度指标的测试和分析,探讨其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营养盐中OM、TN和TP的含量分别为0.633%~2.756%、0.150%~0.429%和648.00~1 480.67 mg·kg-1.Ca-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含量66.04%.1843~1970年间,Ca-P、IP、OM含量变化较小,Fe/Al-P、OP、TP、TN含量波动较大;1970~1996年间,Ca-P、IP、TP含量变化均呈减小趋势,Fe/Al-P、OP、OM含量不同程度上先减少后增加,TN波动较大;1996~2009年营养元素含量相对波动较大,Fe/Al-P、OP和OM的平均含量是3个阶段中最高的.西大海湖沉积岩芯营养元素污染来源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的流失为主.沉积物中C/N比值显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沉积物粒度组成以黏土和细粉砂为主.相关性研究表明,Ca-P、IP与TP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Ca-P对IP、TP的增长贡献大.  相似文献   

16.
杭州城区河道水体及底泥污染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城区六条代表性河道水体及底泥污染物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pH、营养盐、耗氧类指标、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杭州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河道水体中TN、TP和NH3-N呈显著的正相关,COD。。和BOD,相关性极显著,说明污染具有同源性;(2)河道底泥中的有机质、全磷与全氮有较好的相关性,有机质与四种重金属的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d〉Pb〉Zn〉Cu,四种重金属之间Pb与Cd和zn相关性显著;(3)河道中底泥相对比较稳定,大部分时期底泥中的营养盐和上覆水体中的营养盐没有相关性,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Metals and biogenic elements were analyzed from surface sediments and a 100 cm core collected from Jiaozhou Bay in July 2009, to determine how the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over the past 90 years due to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in this regio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silica (BSi) represented the dominance of diatoms in the bay. Most metals were lower than the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however, Hg, Zn, and Mn were at polluted levels.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biogenic elements and metals in the sediment core suggest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occurred since the 1990s, and three stages could be defined: (1) before 1950, characterized by low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elements and metals; (2) between 1950 and 1990, displaying an obvious increase of Hg and a slow increase of biogenic elements; (3) after 1990, reflect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ate (TP), and most metals, but a decrease of BSi. 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ost metals originated from lithogenic sources,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discharges as well as maricultur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水-沙-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闪闪  吴磊  彭梦玲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0):1728-1735
黄土坡沟水沙及养分流失严重,不仅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对水环境也存在潜在威胁.为探索黄绵土坡面水沙氮磷流失相关关系,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45、60、75、90、105、120 mm/h)、不同坡度(5°、10°、15°、20°、25°)下黄土裸地水沙氮磷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①产流量可用坡度的二次多项式表达,确定系数(R2)达0.83以上,产沙量随雨强变化规律不明显,但随坡度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②各雨强下,25°与5°坡面的ρ(TN)比值范围为1.63~5.42,波动较大,而ρ(TP)随坡度的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但整体数值低于ρ(TN).③各雨强下ρ(吸附态氮)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剧烈起伏变化;大雨强(105和120 mm/h)下ρ(吸附态磷)随降雨历时的延长逐渐减少至稳定值,其他雨强下ρ(吸附态磷)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现波动增加.各雨强与坡度下,ρ(吸附态氮)与ρ(吸附态磷)分别占ρ(TN)、ρ(TP)的60.66%、96.62%,是黄土裸坡氮磷的主要流失形式.④随水沙流失的氮磷中,TN占主要部分,其流失量是TP流失量的1.43~22.46倍,径流量增加时TN流失量显著增加,而产沙量增加时TP流失量显著增加.研究显示,雨强和坡度变化对水沙氮磷流失影响各异,吸附态氮磷是黄土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可为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sediment distributed and insolated under lake was collected for experiments. The nutrient layer distribution conditions of sampled sediment and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o simulate and assess the influence degree to lake water quality. Based on the dynamic water exchanging experiments the nutrient release process in sediment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to substance exchanging on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was studi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ing content of total phosphors and total nitrogen in sediment and covered water were analyzed for setting up a simulation model.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degree is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ven if clean water without nutrient contents was used for water exchangement so as to decrease pollution or prevent eutrophication, however owing to the vertical nutrient distribution in lake sediment, it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ing release amount greatly especially when the organic nutrient contained in sediment turns into inorganic status because of isolation. Besides the release process of total phosphate (TP) and total nitrogen (TN) were modeled and each nutrient's exchanging equation at interface caused by covered wat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changing wa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ng prediction, TP and TN content of cover water will also sustain a steady higher level in a long period. The nutrient release amount of sediment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covered water concentration but also connects with accumulative time. The experiments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ak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And research is helpful to prevent or restore lake eutrophication.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环北部湾典型港湾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5~2016年采集了广东西部、海南省西北部以及广西沿海7个港湾的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生物硅(BSi)的含量。TOC、TN、TP和BSi含量分别为0.27%~1.64%、0.09%~0.25%、0.02%~0.05%和0.55%~2.28%,湛江港生源要素含量较高,其次为北海港,海南沿海的4个港湾TOC、TN和TP含量相近,但BSi含量则在北部的海口港和新海港明显高于中西部的洋浦港和八所港。各生源要素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它们来源相近;大部分站位TOC/TN小于10,说明沉积物中TOC主要源于海洋浮游植物,特别是海洋硅藻。生源要素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而所有港湾的TN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湛江港、北海港与八所港的TOC也已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