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贝类增养殖区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典型区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16种除草剂在海水中的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贝类增养殖区海水中检出阿特拉津等10种除草剂,其中阿特拉津、扑草净、西草净、莠灭净、扑灭津和异丙甲草胺6种除草剂的检出率和平均检出浓度均较高;同区域7月海水中16种除草剂平均检出浓度的总量低于4月和10月;L区域16种除草剂平均检出浓度的总量低于H、K区域;聚类分析发现,扑草净、西草净和莠灭净的分布特征相似,异丙甲草胺与上述3种除草剂的分布特征不同,阿特拉津和扑灭津的分布特征不明显;生态风险分析发现,10月贝类增养殖区海水样品中阿特拉津、异丙甲草胺浓度存在中度风险,4月、7月和10月扑草净浓度存在中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大连典型滩涂养殖区菲律宾蛤仔体内Pb含量及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滩涂养殖区贝类体内重金属Pb的污染情况,并追溯贝类体内Pb的可能来源,本研究选取黄海北部的大连金石滩、大李家和皮口3个典型滩涂养殖区为监测点,以滩涂养殖区内的菲律宾蛤仔为周年监测对象,并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追溯菲律宾蛤仔体内Pb的可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典型滩涂养殖区海水中Pb的周年监测结果均优于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中Pb的潜在生态风险性属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菲律宾蛤仔体内Pb的含量周年内均小于无公害水产品的限量标准。同时,菲律宾蛤仔体内Pb稳定同位素206Pb/207Pb值与表层沉积物的比值相接近,表明菲律宾蛤仔体内Pb可能主要来源于表层沉积物。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0年春季、夏季及秋季无棣、牟平及乳山三个贝类增养殖区九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海水中DIN、PO4-P、COD、N/P值及营养水平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牟平增养殖区夏、秋季DIN分别超三类及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它贝类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无棣增养殖区含量为0.299 mg/L(5月)、0.263 mg/L(8月)及0.270 mg/L(10月),季节性变化不大;牟平增养殖区含量为0.122 mg/L(5月)、0.430 mg/L(8月)及0.364 mg/L(10月),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季;乳山增养殖区含量较低,分别为0.094 mg/L(5月)、0.085 mg/L(8月)及0.164mg/L(10月)。乳山、牟平及无棣的PO4-P含量偏低,分别为0.007 34、0.009 97及0.023 0 mg/L,96%的站位N/P值(原子比)大于16,整个养殖季均呈潜在性P限制营养状态;山东西部增养殖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东部,乳山增养殖区营养指数为0.1,属贫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海水贝类养殖作为各国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遭受严重的病害影响。贝类弧菌病作为影响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制约着贝类养殖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水养殖贝类弧菌病病原种类及其流行暴发,分析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等主要病原弧菌的耐药性状况,并着重介绍了与弧菌病发生相关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影响,同时对贝类弧菌病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为今后贝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渤、黄海沿岸几种经济贝类及其生态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渤、黄海6个重点沿岸海域(吕泗、青岛、北戴河、盘锦、大连和庄河)表层海水和几种经济贝类中的粪大肠菌群(FC)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6个表层海水样品中的FC含量波动范围为<40~≥48000/L。36个经济贝类样品中的FC数为<2~≥2400/g鲜重。上述结果说明,渤、黄海某些重点沿岸海域(如青岛、北戴河沿岸)受人畜粪便等生活污水和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海域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规划和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水养殖业氮、磷产出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状况,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及主要养殖生物产污系数等数据对我国海水养殖活动氮、磷的产出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年产出量分别达到29.3万t和9.7万t。其中,投饵性养殖生物(鱼类、甲壳类等)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达到3.9万t和0.6万t,非投饵性养殖生物(滤食性贝类)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达到25.4万t和9.1万t。与全国陆源污染物排海量相比,海水养殖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约占江河总氮、总磷排海量的10.0%和36.1%;同时,海水养殖总氮、总磷产出量已分别超过排污口氨氮、总磷的排海量,分别约为二者的5.6倍和7.2倍。因此,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分5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群(FC)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FC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FC数量介于2~16 000/L之间,年均值为907/L;季节变化表现为2010年春季>2010年冬季>2009年春季>2009年夏季>2009年秋季的模式;在水平分布上,FC数量呈现由北部海区向西南海区、东部海区递减的分布格局。相关分析显示FC与13个主要环境因子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以FC数作为评价指标表明该海湾受陆源污染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8.
孙傅  沙婧  刘彦华 《环境科学》2012,33(11):3778-3786
随着城市居民亲水娱乐活动日益增加,研究城市地表水体的粪源性微生物污染特征,开展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水质监测和风险管理,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尤为重要.以我国南方某城市的5个典型地表水体为案例,监测总大肠菌(TC)、粪大肠菌(FC)、大肠埃希氏菌(EC)和肠球菌(ENT)这4种粪源性污染指示微生物以及常规理化水质指标,研究指示微生物在城市地表水体中的浓度水平、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案例水体中TC和FC通常在10^3~10^7个.L^-1,EC和ENT通常分别低于200个·L^-1和105个·L^-1;4种指示微生物的浓度分布呈现季节变化特征,并且能够指示水体受到周边环境的污染状况;4种指示微生物指标之间以及微生物指标与常规理化水质指标(如溶解氧等)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辽河口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分别于夏季和秋季对辽河口海域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及环境、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粪便污染指示菌在海水中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水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取河口地区合适的粪便污染指示菌.结果表明:夏季总大肠菌群数量在1.7×105~6.2×106CFU·L-1之间,粪大肠菌群数量在5.0×102~8.7×104CFU·L-1之间,肠球菌数量在1.0×101~2.5×102CFU·L-1之间;秋季总大肠菌群数量在5.0×102~1.1×105CFU·L-1之间,粪大肠菌群数量在4.0×102~1.0×103CFU·L-1之间,肠球菌数量在3~95 CFU·L-1之间.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与环境指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与盐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与水化学指标Si O4-4-Si、NH+4-N、TP和COD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粪大肠菌群与SiO4-4-Si和TP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742(p0.01),肠球菌与TP和COD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742.实验结果表明,辽河口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数量在夏季高于秋季,近岸高于远海,其中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的数量、分布特征与陆源污染物特别是氮磷的输入量密切相关,而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粪大肠菌群与肠球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河口粪便污染情况,建议采用粪大肠菌群与肠球菌作为河口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相似文献   

10.
叶绿素是我国近海水质监测的主要参数之一,其浓度的遥感反演是监测水体光学特性、评价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andsat-8/OLI、FY-3A/MERSI和HJ-1B/CC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2016年实测的Chl a浓度和水体光谱特征,建立胶州湾Chl a浓度的半经验/半分析反演模型。研究表明:基于Landsat-8建立的反演模型,整体Pearson相关系数最高,最优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0.86,反演效果最好,能较好的适应于胶州湾Chl a浓度的反演研究。Landsat 8最佳波段组合为:2月份Band4/Band2,R2=0.83;5月份[(Band3)-1-(Band4)-1]* Band5,R2=0.80;8月份[(Band2)-1-(Band3)-1]* Band4,R2=0.78;11月份[(Band4)-1-(Band2)-1]* Band1,R2=0.86。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沿岸水域甲肝病毒和粪大肠菌群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2002年辽东湾3个沿岸海域表层海水中甲肝病毒和粪大肠菌群分布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5月份表层海水 中没有检出甲肝病毒,粪大肠菌群也符合卫生标准;8月份和10月份表层海水中的甲肝病毒loo%呈阳性,粪大肠菌群均超标。 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指示海水中肠道病毒污染程度仍具有很大程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沿岸贝类和环境中的粪大肠菌和细菌总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对辽东湾沿岸海域几种主要经济贝类体内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贝类中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53.8%;表层海水中超标率为46.2%;表层沉积物中超标率为12.5%。各种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检出结果也表明,该沿岸海域环境和贝类受到了一定的有机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李家湾养殖水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对大李家湾养殖水域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大李家湾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2种,隶属于5门、5纲、15目、33科40属。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养殖区内、外月际变化趋势相同,生物量差别不大。1月份生物量最高,11月份最低。在个体丰度上,小型浮游桡足类所占比例较大。同时,分析了浮游动物的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桑沟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半封闭海湾规模化海水养殖示范区,重金属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污染物,因此,探明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的海水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在桑沟湾海域布设2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采集表层海水,调查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μg/L)分别为Cu(1.14~2.88)、Zn(4.62~6.53)、Pb(0.38~1.55)、Cd(0.18~0.92),大致呈自西向东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污染程度依次为Zn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1月在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分别采集表层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样品,进行了石油烃含量分析.依据石油烃含量检测结果,分析了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以及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和种间差异,并对3种介质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探讨了贝类体内积累的石油烃及对贝类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经济贝类于2003年5月.10月进行每月1次的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均未检测出PSP;DSP于7、8、10月在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体内检出,其中10月检出DSP含量为10Mu/100g,超标。  相似文献   

17.
辽宁黄海沿岸水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辽宁黄海水域增养殖贝类的大面积死亡,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这一海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与全球气候异常、养殖环境质量降低、超养殖容量、养殖贝类遗传质量降低、生物学性状差异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