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大气氟污染与树木叶片含氟量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大气氟污染对树木叶片含氟量的影响,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树木叶片吸收氟量和不同生育期累积氟量与大气氟浓度有显著相关性,应用建立的回归方程,只要测得树木叶片含氟量就能定量监测大气污染,并能评价和划分某污染区的污染度等级。  相似文献   

2.
植物能吸收大气中微量的氟化物并蓄积于体内,使其含氟量增高。在氟污染区内,长期食用被污染的含氟量高的蔬菜,将增加入的摄氟量。当氟蓄积到一定量时,就会引起人体慢性氟中毒。为此,本文就大气氟污染对蔬菜含氟量的影响和氟污染区内不同类别蔬菜的含氟量进行探讨并提出估算食用蔬菜摄氟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大气氟污染对树木监测和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不是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但大多数植物都含有微量氟,其正常含量因种类而异,一般在0.5—25ppm之间。大气中气态氟化物主要从叶片气孔进入体内,但不常损伤气孔附近的细胞,而是顺着输导组织向叶尖和叶缘移动并在这些地方逐渐积累起来,有的则与叶肉组织内钙质反应,生成难溶的氟化钙沉淀。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氟一般主要积累在叶中而不易转移到其他部分,而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氟也很少向叶片转移。因此,叶片中有较高的氟含量就表明空气中存在氟化物。这为利用叶片中含氟量以监测和评价大气氟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1968年以来,包头市大气氟污染给包头地区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污染,减少对农业的危害,我们在1982年至1983年进行了氟化物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根据资料介绍,建立氟化物空气质量基准需用三个基准值,即:植物含氟量、大气含氟量、植物受害度(坏死、失绿),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这些基准值。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片硫、氯、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一些工厂大气污染范围和程度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植物叶片污染成分的测定,以叶内硫、氯、氟的含量变化,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的污染状况,同时也为植物净化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包头地区是我国氟污染的严重地区之一。本文研究了土壤含氟量的特点,发现该区土壤本身含氟量偏高,加以三废中氟的污染,使氟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根据土壤中水溶性和全氟的分布,可以估计大气氟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与大气氟污染相比,资料表明,包钢尾矿坝往南3km内的土壤全氟和水溶性氟测定结果说明,土壤氟污染现在已达坝下2km,最高浓度处每公顷每公尺土层中含氟近1吨。目前,如不采取措施,尾矿坝对土壤、地下水和作物的影响将更加严重。针对尾矿坝对环境的污染特点,提出了防治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植物叶片对大气中的氟具有一定的吸收和积累的能力,其积累量常与大气中的氟含量成正相关。当积累量超过植物对氟的抗耐性能时,植物就会因体内生理指标的改变,代谢机能失调而发生病变,以致死亡。因此,分析植物叶片的氟含量,是监测大气氟污染,评价植物是否受氟伤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峨眉县境内,海拔3098.8公尺,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圣地。“七五”以来,峨眉山高山区的主  相似文献   

8.
《沿海环境》2001,(3):29-29
通常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闯入植物体内的,叶片受到侵害后, 首当其冲表现出的是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并不一样。二氧化硫引起的伤斑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尖 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植物不但能告诉我们大气中是否存在污染物质,而 且能粗略地反映大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质的敏感度是不 同的,对某一种污染物质特别敏感的植物就可以作为这一种污染物质的报警器。有 不少优良的敏感植物可以作为各种大气污染物质的指示植物。唐菖蒲可用于监测 …  相似文献   

9.
城市大气氟化物与植物含氟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大气环境中受氟化物污染的情况有日趋加重的苗头,特别是在排含氟废气的工厂(如磷肥厂、钢铁厂、城市郊区的砖瓦厂等)附近区域。大气氟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然而,利用植物对大气中氟化物的吸收、积累功能,在氟污染区域内选种某些植物亦可起到净化大气、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相关程度如何?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植物与大气中氟化物之间是否也同样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片中氟的测定一般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对其测定还鲜见报道,本文对用离子色谱方法测定植物叶片中的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降水、降尘中硒、碘、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我国东甫沿海至西北地区降水、降尘中硒、碘、氟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降水硒、碘、氟含量范围分别为0.03—0.59ppb、0.3—3.8ppb和0.03—0.6ppm,一般为0.1—0.2ppb、1—2ppb和0.05—0.1ppm,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海洋、风沙及土壤微生物亦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集尘桶采集的降尘硒、碘、氟含量均远高于当地表层土壤,主要受当地大气污染状况、降尘量、降水量及降水中该元素含量的影响。硒、碘、氟三元素的挥发性与水迁移性的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四大地方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饮水氟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及饮水氟含量的安全值,在全国牙痛防治指导组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饮用水氟含量与居民龋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的饮水氟浓度范围内,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适度饮水氟化可以有效降低龋均;当水氟浓度超过安全临界点时,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氟含量饮用水不仅可以导致氟中毒流行,也会提高龋病的发病率。我国饮用水氟含量的适宜范围为0.8~1.0 mg/L。研究发现饮用水氟浓度与龋均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饮用水氟含量并不是龋病的唯一控制因素(说明龋病受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3.
气候对我国城市居民氟摄入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19个城市的供水氟含量与当地居民尿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当月的平均气候资料和口腔健康资料与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低于18℃的月平均气温对我国城市居民氟的摄入量基本没有影响;当月平均气温高于18℃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国城市居民氟的摄入量会随饮水量的增加而上升,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主要依靠饮用水摄取氟。对于平均相对湿度来说,月平均相对湿度超过80%会对我国城市居民氟的摄入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2002-2007年伊宁市地下水中的氟含量作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氟含量偏低,经常饮用易造成氟缺乏,易患龋齿病。  相似文献   

15.
金华地区的氟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华地区氟污染现状的描述和氟污染原因分析,提出余华地区氟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华市萤石矿区土壤氟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群峰  周小玲 《环境科学》2015,36(7):2648-2654
对金华市萤石矿区村庄表层土进行了全氟(TF)、水溶态氟(WF)含量的测定.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法进行了四个矿区和一个非矿区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土壤TF含量范围28.36~56 052.39mg·kg-1,算术平均值8 325.90 mg·kg-1,几何均数为1 555.94 mg·kg-1,中位数为812.98 mg·kg-1,变异系数为172.07%.供试土壤WF含量变化范围在0.83~74.63 mg·kg-1,算术均值为16.94 mg·kg-1,几何均数为10.59 mg·kg-1,中位值为10.17mg·kg-1,变异系数为100.10%.TF和WF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地氟病发生区平均水平.供试土壤氟污染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杨家、冷水坑、花街矿区土壤氟污染最为严重,大仁矿区次之,非矿区基本没有受到氟污染.经口摄入土壤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儿童体重对危害商的影响最大,3种评价方法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南郊的南山是一个风景区,有林地约二万七千余亩,主要是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 Lamb.),自八十年代起明显出现衰亡现象,目前约有85%马尾松植株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死亡率达35%左右.马尾松出现的症状是针尖坏死,针叶提早脱落,针长变短,树冠稀疏,枝条枯死,径向生长变弱等.  相似文献   

18.
某广电总局广播电台以深井水作为饮用水源,水中铬和氟严重超标,通过对除铬、除氟单独工艺的比较,最终采用活性氧化铝+活性炭+消毒的联合处理系统处理水中铬和氟,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该系统对地下水进行除铬、除氟处理作为饮用水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各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及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沥青凝聚装置和静电回收净化技术 ,处理铝厂排出的含有氟、氟化物、沥青的烟气及粉尘 ,即能净化有害烟气又能回收有价值的工业原料。处理后的各项指标为 :粉尘排放浓度≤ 15 0mg/m3 ,沥青烟的排放浓度≤ 80mg/m3 ,氟化物的排放浓度≤ 11mg/m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