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是环和各部门都在制定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发展规划.要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就必须在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是我国十余年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指导我国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回顾天津市近些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坎坷历程,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环境建设不能同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3.
冯仁新 《环境保护》2011,(24):58-60
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地区之一,苏州历来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走节约、协调、和谐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2011年,苏州生态市通过了环保部的验收.在实践过程中,苏州市重视经济、环境同步发展,通过普及生态理念,建设和谐的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4.
继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党的十四大把加强环境保护列为全党和全国人民90年代的十大任务之一的重大举措之后,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不仅强调了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而且在全国人大增设了环境保护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我国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思想,主张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于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走先建设后治理的弯路,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我国环境标准的制订也遵循着这一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精辟论述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李鹏总理也多次强调,要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更新发展思路,摒弃长期以来那种以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开创工业污染防治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我国在防治工业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82年全国工业污染防治经验交流会以后,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仅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且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8.
赵伟民 《环境保护》2006,(12):32-35
甘肃的环境问题有全国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改善甘肃环境质量,提高甘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甘肃,就必须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环保工作要努力实现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历史性转变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实现历史性转变,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协调发展、增加环保投入、实现重点突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落实.因此,"十一五"期间,甘肃的环境保护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地位的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环境功能问题依然很严峻,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循环经济之路,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也要抓好重点城市的综合治理,加快基础能力建设,进而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环境保护已列为我国的国策,要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发展、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工农产值既要翻两番,环境又要比目前有很大的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不仅把保护环境提到基本国策的地位,而且相应地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的方针。确定了到2000年的环境目标。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贯彻实现这些方针。“三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类型、规模、结构、布局和技术水平,与社会的、自然的许多因素密切相关。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通过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和促进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3.
"六五"期间,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大政方针,初步摸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的路子.从五年的统计数据和掌握的情况看"六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在防治工业污染方面.防治工业污染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一书,是曲格平同志的新近著作,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在1983年底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李鹏副总理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同步发展的方针。一年多来,还没有人对同步发展的理论加以阐述,曲格平同志第一次从理论与实践上论证了这一问题,撰写了《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的著作,对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把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作为一个彼此影响又彼此联系的整体,实施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国家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80年代初,国家又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作为各项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在基本国策指导下,国家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严重,治理老污染、防止新污染是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两项严峻的任务。新建扩建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经济建设、域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这项“三同时”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要吸取工业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1985年8月2日至8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在秦皇岛召开了“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纲要”座谈会。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部分省、市环境保护局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本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环境综合整治”精神,根据“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就如何编制环境规划展开了认真的讨论。与会代表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前一段环境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环境规划编制工作提高一步,以及强化环境管  相似文献   

18.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算起,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15年来,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努力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战略。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指导方针。中国的环境政策可以归结为三大政策,即预防为主的政策、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是积极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任务很重,百业待兴,国家财力有限。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家不可能拿出很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运城市环保局坚决贯彻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战略决策和“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的方针,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  相似文献   

20.
朱金贵 《环境导报》2003,(16):36-36
在加速发展中改善环境,对于环保部门而言,要求转移环保工作战略重点,把环境问题放到一个更全面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在环境政策、管理体制和执法手段上随工作重点转移而不断跟进,在新的实践中创造出新鲜经验,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跨越。参与发展决策主动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把脉,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从镇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区位特点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合理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把环保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计划之中。继续坚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