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不同的吸附剂对木浆造纸黑液酸析木质素后的滤液进行吸附处理研究,并测定其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对滤液原料(2#)的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四种吸附剂中,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好。采用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处理滤液原料(2#)较好工艺条件为:用量为6 g,吸附时间为2.5 h~3 h,吸附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2.
水稻秸秆主要组分的提取及其对芘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莉  孙红文  何娜 《环境科学》2010,31(6):1575-1580
从水稻秸秆中提取主要组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芘在秸秆及其3种组分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各组分性质差异很大,木质素具有较高的芳香性和较低的极性,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高的极性和脂肪性.不同组分对芘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但吸附能力因其结构的差异而不同,木质素对芘的吸附能力最强, 吸附容量KF为5.04×104,比纤维素高100倍左右,而芘在半纤维素上的吸附能力略低于纤维素.低浓度(水相平衡浓度ce=0.01 Sw)下,秸秆对芘的吸附主要受木质素的控制,而且分配系数Kd略低于按照木质素质量分数计算的预测值,可能是由于木质素的烷基和芳香结构被周围的极性结构所覆盖.但在高浓度(ce = 0.5 Sw)时,秸秆对芘的吸附高于各组分的加和,芘向秸秆其他组分的分配作用不能忽略.芘在木质素上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非线性指数,n = 0.89),而其它3种吸附剂对芘的吸附更趋向于线性(n > 0.96).n值与芳香性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极性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芳香性导致的特殊作用力是造成吸附非线性的主要原因.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oc随吸附剂芳香性的增强而增大,但随极性的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坡缕石黏土污泥(从木质素磺酸钠废水中得到)和酸化的坡缕石黏土(1mol/L盐酸)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Zeta电位分析对两种吸附剂的结构及表面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10mg,温度为30℃时,1mol/L盐酸酸化的坡缕石黏土最大吸附量为97.50mg/g,坡缕石黏土污泥最大吸附量为98.7mg/g.选取坡缕石黏土污泥作为最佳吸附剂,对污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坡缕石黏土污泥(从木质素磺酸钠废水中得到)和酸化的坡缕石黏土(1mol/L盐酸)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Zeta电位分析对两种吸附剂的结构及表面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10mg,温度为30℃时,1mol/L盐酸酸化的坡缕石黏土最大吸附量为97.50mg/g,坡缕石黏土污泥最大吸附量为98.7mg/g.选取坡缕石黏土污泥作为最佳吸附剂,对污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去除纺织废水中的碱性染料(Blue 3)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吸附作用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多种影响吸附效率的因素,如温度、染料溶液的浓度、系统的pH值和吸附剂的数量。在研究等温线的基础上,计算了多种热力学参数。研究表明电解质和表面活化剂对废水染料的去除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造纸废水中有机氯化物的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彤  黄慧  赵庆祥 《环境科学》1997,18(2):79-81,86
目前用于造纸废水有机氯化物处理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酪氨酸酶、酚氧化酶和木质素过氧化酶等,反应机理是,先通过酶反应形成游离基,然后游离基发生化学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沉淀,影响酶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酶的种类和浓度、pH、絮凝剂和吸附剂以及污染物之间的协同效应等。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纸浆一一造纸工业废水具有很大的污染性,就其数量来源,在工业废水中占第一位。它的主要污染物——木质素,同腐殖质物质一起使废水变成暗色。木质素是生物不能分解的,因此在现代纸浆厂中,多用化学净化来补充生物净化,但是这种联合净化也有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造纸黑液木质素在肥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造纸制浆废液回收的木质素具有多种活性基团,在土壤中能缓慢降解,适于配制缓释肥料。本文简要概述木质素在肥料领域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木质素的化学特性,木质素氮肥、磷肥、多元复合肥和螯合微肥的研究应用。木质素肥料具有优越的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加强其研究和应用,对促进木质素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草浆造纸黑液用于粘结剂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草浆造纸黑液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国内水污染研究的热点,将木质素用于粘结剂的生产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从造纸黑液污染的危害出发,通过对黑液成分的分析探讨了用木质素生产粘结剂的可能性,并总结出造纸黑液提取木质素的三种工艺路线,对造纸黑液制取木质素类粘结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其中还存在的不足,并对造纸黑液制取粘结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陆源有机物的归宿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木质素作为陆源有机物的重要指示计,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降解(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对其指示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作为指示计的应用概况,重点综述了木质素降解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降解对木质素指示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修正降解影响的方法,指出多重示踪方法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同时,对木质素降解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规范木质素作为指示计的使用并提高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细菌是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素的主要作用者之一,能够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等参与木质素降解的生物催化剂,通过改性、增溶等作用降解木质素为低分子量的聚合木素片断.就细菌在木质素降解中的作用、微观过程、作用机理以及生物学、生理学方面来概述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细菌是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素的主要作用者之一,能够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等参与木质素降解的生物催化剂,通过改性、增溶等作用降解木质素为低分子量的聚合木素片断。就细菌在木质素降解中的作用、微观过程、作用机理以及生物学、生理学方面来概述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在液态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加碳氮源对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badius降解木质纤维素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木质素降解中间产物——可酸沉淀的多聚木质素APPL产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培养前后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3种组分的绝对量变化。结果表明,外加氮源-酵母膏对过氧化酶及APPL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外加氮源-氯化铵和碳源-葡萄糖对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外加氮源-酵母膏促进木质素的降解,而氮源-氯化铵和碳源-葡萄糖抑制木质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从碱法造纸黑液中提取出的木素,在一定条件下,以硫酸铈铵为引发剂,与丙烯酰胺反应制取木素改性产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25℃下,改性产物对重金属离子Cu2+、Cr6+、Ni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了53.9mg/g、47.2mg/g和25.9mg/g,并且对Cu2+、Cr6+、Ni2+的吸附在2.5h内即可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15.
The conventional additives in metalworking fluids (MWFs) have effects in improving the machining conditions. However, many additives can lead to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health problems. In this paper, lignin obtained from wood is considered as a new “green” additive in MWFs. Lignin has been used as additives in other areas like pasted lead electrodes and polypropylene/coir composites but has never been applied in cutting fluids. In this paper, lignin is dissolved in 5% conventional MWF aqueous solutions in 8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hrough injection and atomization methods. Then,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lignin containing MWFs in micro-milling operations. The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5% conventional cutting fluid in terms of machining forces, tool wears, and burr form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0.015% lignin leads to the least cutting forces, tool wear and burr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n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lignin in MWF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during machining.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thus indicate that lignin has a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n additive in metalworking fluids.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经济和环境安全的木质素降解技术,采用ECO-BD(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电化学氧化与生物降解)工艺联合降解木质素,以Ti/Sn-SbO2电极为阳极,无水Na2SO4为电解质,在恒电流条件下,应用响应面法得到ECO-BD联合降解木质素的最佳电化学条件:电流密度为8.64 mA/cm2,电量为20.00 kC,c(Na2SO4)为0.15 mol/L. 在该条件下,ECO-BD对1 g/L木质素溶液的CODCr去除率为59.31%,单位能耗为28.87 kW·h/kg.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对ECO-BD联合降解木质素过程中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发现,ECO能有效地破坏木质素的酚羟基结构及发色基团,木质素多聚体的醚键先被断裂形成单体,随后芳环结构被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再进一步开环和裂解生成小分子酸类或被矿化成CO2和H2O;电解后溶液生化可降解性由0.20~0.25升至0.31~0.37,缩短了后续生物降解时间. 研究显示,ECO能先行打断抵御微生物攻击的木质素顽固键合结构,有利于后续BD消除残余碎片,实现木质素的ECO-BD高效低成本降解.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中的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复杂,微生物难以降解,因此农业废弃物堆肥技术中,木质素的降解利用备受关注。研究表明:木质素是由结构单元通过碳碳键和醚键联接聚合而成,结构稳定。已有堆肥实验证明,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真菌占主导地位,其分泌的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等以H2O2或O2作为电子受体,能够使联接键断裂,使芳香烃结构去甲基化。多酚或酚类衍生物产物与氨基酸聚合,并进一步缩聚为腐殖质,用作土壤改良质还田。在实验室及自然条件下,大多数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周期较长为30~60 d,降解率为20%~50%,其降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条件,特别在中温35~45℃和偏酸性条件下更利于木质素的降解。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存在最佳碳氮补充量,并且可以利用微量Mn2+、Cu2+诱导剂等提高木质素降解酶活性,这为调控堆肥过程木质素的降解和人工腐质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造纸污泥中木质素的提取及其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木质素的特性,从造纸污泥中用酸析法提取,提取产物进行磺化改性,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磺化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磺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木质素∶亚硫酸钠=4∶3、pH=10.5,80~90℃下加热4h,FeCl3可作为木质素磺化反应的催化剂。改性产品经测定,表面活性有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木质素在河口与陆架海洋环境中的示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自70年代至今利用木质素在近岸与陆架海洋环境中示踪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了木质素在水和沉积物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并对木质素各种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木质素作为一种近岸与陆架海洋环境中陆源高等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高的科学利用价值,并且对这种分子标志物的潜在应用做了假设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