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恩荣 《环境》2012,(Z1):121-121
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压缩站的景观视觉环境污染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被忽视,本文论述了对生活小区垃圾压缩站拟建项目所导致的景观视觉环境污染和影响进行评价的意义与方法,可以对视觉环境污染的预测、控制、管理提供合理化的环境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景观评价是国外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视觉景观和声景观质量正面临深刻变化。选取具有明显城市-乡村梯度的代表性景观,通过景观现场调查和室内评价测试,剖析了城市-乡村梯度下景观的视、听属性和人群的景观视、听及综合认知评价的变化,并探讨景观属性变化对认知评价的影响,以及视觉景观认知评价、声景观认知评价与景观视听综合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沿城市-乡村梯度,视觉景观由人工景观逐渐过渡到自然景观,声景观由人工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生物声和地质声为主,声级水平随之降低。(2)景观视听评价结果总体上随人工影响程度大小的下降而上升。(3)景观视听综合评价受视觉景观认知评价和声景观认知评价的共同影响,其中声景观认知评价对景观视听综合评价的贡献明显高于视觉景观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昌佳 《环境工程》2012,(Z1):19-20
声环境是居住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噪声问题的投诉始终高居不下,一方面源于城市环境声环境的持续恶化,另一方面则是与居住建筑隔声性能紧密相关。本文将在考察广东省近几年新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材料选择、构造做法基础上,评估其隔声性能。通过与建筑隔声的相关规定比对,分析这些居住建筑满足要求的情况,并对广东省绿色居住建筑的隔声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以大众密切关注的城市小区或拟开发小区为对象,从研究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和土壤等重要环境要素与人体健康和人居环境质量关系出发,提出并阐明“环境和谐度指数”的概念,量化重要环境要素在环境和谐度指数评价体系中的贡献,目的在于为评估城市小区或拟开发地块的环境和谐度提供有益探索,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和人为热的增加是加剧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对揭示城市景观的生态过程、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城市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息息相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理论共同形成了对大尺度城市空间格局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法在城市热环境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实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动态监测和内部结构分析.城市热岛与景观格局的相关研究往往转化为地表温度与土地覆盖/利用的相关研究,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是其重要研究方法,但仍存在界限不清、表现不敏感、生态学意义不明等问题,最后针对此类研究的重点难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居住与环境——居住生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象鲤 《环境科学》1988,(3):73-76,90
居住生态是专门研究城市居民与其居住环境关系的,它是城市生态的组成部分,因为居住是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康乐和交通)的最重要部分。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召开了《人类居住生态会议》,1980年又在马尼拉召开以“人类城市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0年来,居住生态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环境科学和建筑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住宅和住宅区是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滨海岛类风景名胜区,目前三亚市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主要通过定性评价来简单评价其景观与视觉影响的问题,没有对其景观与视觉影响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本文通过提出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及进行视觉影响评价的相关步骤,采用俞孔坚教授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三亚鹿回头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为实例,最终对三亚市旅游景点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市政设施是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加强其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能为其决策者提供系统、全面、科学的信息反馈,对于促进城镇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意义及工作程序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的具体特点,对其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从大气、水体、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和生态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已成为人们出行广为采用的交通工具,铁路沿线景观也成为环境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其中景观评价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景观潜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以汉冶萍铁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沿线景观资源的调查与构成要素分类,结合其沿线周边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特性、铁路发展史等铁路工业遗产的相关资料,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汉冶萍铁路沿线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景观视觉美学、景观生态环境、景观人文环境和景观功能四个方面,利用GIS技术对汉冶萍铁路沿线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研究区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可为衡量汉冶萍铁路沿线景观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质量展开评价,利于充分了解城市内部空间与结构差异及其形成机制,对于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可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紧紧围绕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等评价指标以及城市内居住环境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展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城市河流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从水系结构、河道管理等级和行政区域3个方面分析了苏州河景观现状情况,且运用照片调查问卷法调查了苏州河景观的公众偏好,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受访者对苏州河景观偏好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苏州河景观整体现况较差,大部分河段处于"一般"至"差"等级,且部分河段两岸景观差异明显;苏州河不同类型河段的河流景观现况与优劣势指标有所不同;受访者对河流景观概念和保护认知情况较好,对河流景观满意度较差;环境协调性,人文景观,卫生维护,活动设施,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从大到小正向影响苏州河公众景观偏好,而河流形态,建筑密度和亲水空间,为负向影响;仅性别与教育程度对苏州河公众景观偏好呈显著负影响;提出了苏州河景观总体和区段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通常面临环境恶化、景观破碎、生态流动性受阻等问题,生态系统亟需修复;同时,其作为收缩城市的重要类型之一,人口外流、经济衰退导致大量用地废弃与房屋空置,低效的用地亟需调整。以冷水江市锡矿山为例,本文将传统生态安全格局修复范式引入到收缩城市空间治理工作中,以电流密度计算结果得到的关键生态流路径和障碍点作为分期修复的依据,结合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分区分期收缩计划,对关键障碍点进行再利用设计策略思考并检验修复效果。将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和资源型城市空间收缩治理相结合,整合“生态分析—政策研究—规划设计”探索符合资源枯竭城市分步式生态修复路径,及其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分期、有序地实现精明收缩和地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是具有典型经济特征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份。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则是城市居民根据生活和经济活动需要对自然环境加工、改造和创建的社会功能环境,包括农田、工业、商业、道路交通、建筑文物、园林绿化和文娱市政设施等人工要素。城市自然环境的变化始终主要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城市环境,实际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城中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居住环境质量低、建筑无序、绿地缺乏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城市中极不协调的特殊景观,对昆明市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为此,分析了昆明市“城中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可能的管理方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基于InVEST生态评估模型、Fragstats景观格局指数测算平台,运用网格分析法,评估了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演变;利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了二者空间关联性及其时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整体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8年京津冀北部以及沿海地区生境质量大面积提升;北京-天津都市圈及其南部存在大面积生境质量衰退.京津冀山区景观格局较稳定,东南部城市群景观格局指数值变化显著,景观趋于破碎化.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特征二者具备空间关联性,但相关关系逐渐减弱,以东南部生境质量低值区集聚效应减弱最为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关联性规律,可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类似地区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现有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存在梯度变化不规律、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等缺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窗口移动法的新型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通过确定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以边缘斑块密度、梯度、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为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确立研究方法.模拟研究环境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格局优化方法可改善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不规律问题;在特定空间分布状态下,还可避免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尹杰  詹庆明 《环境保护》2016,(22):59-63
城市形态与通风潜力之间具有量化关系,通过量化建成环境形态评价城市的通风潜力与效能,成为国内外研究城市通风环境的重要方法。本文归纳了国内外有关通风潜力的量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结合的叠加方法评价城市通风环境,从而实现对城市宏观建成环境的综合评价。利用城市形态学评价方法对武汉市进行了评价,针对通风不畅的区域,给出了降低建筑密度、加大建筑间距、保留和预留开敞空间等改善建议,为城市空间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建设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批准举办的“2003’第四届中国国际(北京)公共和市政基础设施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论坛”将于2003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召开。“第四届中国国际公共和市政基础设施博览会”是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例展。自199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该博览会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各地方城市政府和国内外参展单位的一致好评,并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环境·规划·科技。届时将邀请国家相关部委、各地政府主…  相似文献   

19.
植物是多种雨水源头减排设施基本的构成要素,其生长情况与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绵城市的功能和效果。以北京市21个海绵城市项目中72个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的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建成后评估。通过实地调查法,对LID设施内植物的应用种类与频度、配置模式、观赏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植物生态习性、雨水功能性与观赏性3个方面构建LID设施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对10组典型设施的植物群落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合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综合效益高的植物配置模式及优化思路,以期为北京市和中国北方地区LID设施的植物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格局对热环境影响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城市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在遥感及景观理论的支持下,对长春市1993年、2005年的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清理围墙院落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影响下,研究区"封闭式"的景观状态得以改变,向着离散、多样、均匀的方向发展;热环境也有所改善,特别是高温区面积减少了6.2%;城市热环境不仅与下垫面的景观类型密切联系,还与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格局有关系。对该区地表温度与景观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二次抛物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